大承气汤临床治验体会

浏览

大承气汤是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四味药物组成,主治阳明腑实证之燥、实、痞、满诸证,具有峻下热结之功。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用此方共二十九条,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应用更加广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方义广而用之,治疗多种急危重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部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胆道疾病 例1,男,56岁,1994年8月15日因饮酒后出现发热、腹痛收内科住院治疗,次日出现黄疸、高热40℃以上,腹痛拒按,查血常规WBC 18×109/L,中性90%,经B超等检查诊为“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给抗炎、解痉止痛治疗3天,不见好转,请外科会诊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不愿承担手术风险,请余会诊,查面色红赤,口臭,舌苔黄厚腻,脉沉紧,腹部胀满拒按,大便已5日未解,矢气不通,小便黄赤,诊为阳明腑实之症,为典型大承气汤证,给大黄15g(后下),枳实12g,厚朴12g,芒硝30g(分2次冲服)1剂,服药4h后腹泻5次,到夜间腹痛明显减轻,体温下降至38℃左右,次日上方去芒硝,加茵陈、金钱草、香附、郁金、苍术等再服1剂后,腹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上方加减再服2剂以善其后。

例2,男,64岁,2002年11月6日就诊,因腹痛1天到诊所就诊,按急性胃肠炎给予治疗,下午腹痛加重,发热39.3℃,恶心来就诊,查面色红赤,口稍嗅,舌苔黄厚稍腻,脉沉紧,腹部胀满,拒按,右肋下扪及肿大之包块,大便已3日未解,B超检查提示胆囊肿大约13cm×6cm,胆囊壁厚约1cm,胆囊颈有一强光团,大小约0.8cm,胆质透声差。血常规见WBC 14×109/L,中性82%,西医诊断化脓性胆囊炎,胆石嵌顿。中医属腹痛病热结中焦,给大承气汤1剂,服药后夜间腹泻4次,次日腹痛明显减轻,体温下降至38.5℃,继用大承气汤去芒硝加黄芩、金钱草、元胡、香附、郁金连服2剂,体温正常,腹痛消失,B超检查提示胆囊大小约7cm×4.2cm,胆囊壁厚约0.8cm,结石未见移动。后转入外科行择期胆囊切除术。

1.2 急性胰腺炎 例3,男,38岁,1998年9月25日就诊,因连续过食、饮酒3天,剧烈腹痛1天来诊,门诊以急性胰腺炎收住院,查痛苦貌,舌苔厚腻,脉沉弦,腹痛拒按,痛连后背,大便已3日未解,小便黄,化验血常规WBC 12×109/L,中性76%,血清淀粉酶480IU/L,尿淀粉酶1500IU/L,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医症属腹痛之食积热郁之症,给大承气汤加甘草治之,服药后泻下5次,腹痛有所减轻,继给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方)加减治疗4剂而腹痛消失病情痊愈。

1.3 精神分裂症 例4,男,28岁,2001年11月就诊,患者因精神失常,兴奋不安,语无伦次,睡眠少,行为失常时笑时骂半月余家人陪同就诊,查答非所问,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红目赤,口味臭,舌红绛,苔黄厚,脉滑数有力,小便黄赤,大便情况不清。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中医属狂病之痰火上扰型,给大承气汤加陈皮、半夏、竹茹、菖蒲等1剂,服药后泻下4次,兴奋不安症状大减,继给上方加减再服1剂,症状明显好转,后用温胆汤加减调理十余剂而愈。

2 讨论

本方为攻下法的代表方剂,有峻下热结、通腑逐邪、推陈出新之功,前人以“燥、实、痞、满”四症兼见,舌苔黄燥,脉象洪实者为应用指征[1]。历代医家对本方研究颇多,应用十分广泛,有人总结本方的作用有:(1)能显著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推进,用于治疗肠梗阻;(2)利胆保肝作用;(3)改善肠道血循环作用;(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5)抗炎症作用,能抑制炎性渗出;(6)解热作用;(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8)对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另外有止血、抑制胰酶活性的作用等等[1,2]。故广泛应用于肠梗阻、阑尾炎、胆道疾病、胰腺炎、感染性高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1~3]。笔者体会,只要腑气不通,大便秘结,且确有热结、食积、痰浊、瘀血等闭阻于内者,都可以攻下,不必一定要四症兼全。关键问题在剂量的把握和使用时机的把握上,常用量大黄10~20g,枳实12~15g,厚朴12~15g,芒硝5~15g,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大小、体质情况、“燥、实、痞、满”的程度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用药的剂量,特别是大黄、芒硝两味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谨记“得快利、止后服”。另外用药的时机要根据病情,多数情况在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宜早用,如肠梗阻、阑尾炎等出现坏死、穿孔等不宜再用。有些情况不宜早用,以免滥用损伤病人正气。

【参考文献】

1 金家浚,蒋维宇.中医百家方论荟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01-120.

2 詹文涛,杨国祥.中药方剂研究进展.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138-140.

3 黄星垣,郭铭信.中医急病大成.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238-2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