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芍汤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浏览

【摘要】 目的 观察茵芍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西药护肝、利胆、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芍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明显好转。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芍汤能促进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康复。

【关键词】 茵芍汤;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淤胆型肝炎主要是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脏疾患,临床以黄疸、瘙痒伴血清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增高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上常见,笔者现将3年来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方法及其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9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岁,临床诊断标准按王伯详、张赤志、聂广主编的《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淤胆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护肝,利胆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芍汤,茵芍汤的主要成分为:茵芍30g,丹参20g,赤芍20g,生大黄10g,郁金15g,金钱草10g,麦芽10g,猪苓15g,柴胡10g,葶苈子10g,法夏10g,甘草5g。每10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KP、r-GT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KP、r-GT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治疗效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χ2=8.23>χ20.05(3),故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淤胆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其病因外邪以湿邪为主,内因为情志不遂,气机悱郁,瘕积聚,脾胃虚弱等均可引起黄疸,主要病机为湿与热相合,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内阻中焦,郁而不达,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成黄疸,而病毒性淤胆尤重胆汁疏泄不畅,胆道不通,故治疗上应着重疏肝利胆,并佐以清热利湿。

本方中茵芍擅长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郁金清心凉血,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大黄清热除湿,除毒行淤,丹参活血祛瘀,赤芍凉血活血祛瘀,金钱草除湿退黄,麦芽能疏肝,法夏能燥湿和胃化痰,柴胡疏肝解郁,猪苓利水渗湿,因宣肺可疏肝,增强疏肝理气药的功效。肺气宣发正常,则全身气机通畅,其结果肝气疏畅,故用葶苈子泻肺,通利水道,本方诸药配合,达到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化瘀黄散的功效,符合“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的原则。

现代药理研究:茵芍能促进胆汁分泌,排除胆汁,扩张胆管,扩张奥蒂氏括约肌的作用,郁金可增进胆汁分泌,收缩胆囊,排出胆汁的功能,刺激血管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门脉血液循环。赤芍利胆,改善肝病理及血浆血栓素B2等作用,丹参改善肝微循环,大黄减少肠道毒物的吸收,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轻对肝细胞的毒素,改善肝微循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柴胡能护肝,促进肝细胞解毒。综上所述,本方能活血化瘀,疏通微循环,保护肝细胞,疏通胆道,并能清除肝内毛细血管淤血,解除胆道平滑肌痉挛,促进黄疸消退,促进肝细胞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伯详,张赤志,聂广.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北京:中国中西医出版社,2000,67-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