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豆黄的处方(一)

浏览

豆黄(别名大豆黄。),甘;温,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主湿痹;关节疹痛;脾虚食少;胃脘妨闷;阴囊湿痒,小编整理出含有豆黄的处方共8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斑蝥散

处方斑蝥(去头翅足,糯米炒黄色)半两,炒豆黄末1两,炒糯米末1两,甘草1中指节大(半生半炙),腻粉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项下并腋下热毒、气毒结成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时米饮调下。当吐泻下恶物,即煮糯米粥补之,如吐不止,以炒豆黄末煎汤止之;如吐甚不止,磨少许雄黄、麝香止之。将息后再服,取吐泻恶物尽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2、黄疸汤

处方茵陈30g,山栀9g,金银花15g,连翘15g,败酱草15g,板蓝根15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神曲15g,苏梗6g,桔梗6g,大豆黄卷15g。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巩膜黄染,周身皮肤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各家论述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大豆黄卷解湿热退黄,金银花、连翘、板兰根、败酱草、山栀清热解毒,苏梗、桔梗、柴胡舒肝理气,神曲发酵协助退黄,芍药柔肝养阴与柴胡配伍应用,为治疗肝胆疾患的要药。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3、除湿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

功能主治湿毒浸淫,指缝湿烂及皮肤糜烂,湿毒血瘀痤疮。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处方4、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5钱,大豆黄卷4钱,生苡米4钱,土茯苓4钱,山栀子2钱,丹皮3钱,金银花5钱,连翘4钱,地丁3钱,木通2钱,滑石块5钱,生甘草2钱。

功能主治除湿利水,清热解毒。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5、斑蝥丸

处方斑蝥2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色黄),水蛭1分(炒黄色),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黑豆黄3分(生用),麝香半两(细研),芫菁2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色黄),川大黄3分(生用),青蛇2两(醋浸1宿,去皮骨,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研入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毒瘰疬,生于项间,肿硬,磊磊相连,疼痛;瘰疬久不愈,流注胁腑,冲破皮肉,脓血不绝。

用法用量每日3丸,空心以粥饮送下;如未有效,加至5丸。当小便出如烂筋。如小便涩,以滑石末2钱,以水5合煎至3合,温服即利。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6、大豆散

处方大豆黄(醋拌,炒干)1两,大黄(微煨,去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7、麻子膏

处方大麻仁2两,黑豆黄1两,青黛半斤(研),虾蟆1枚(烧灰,研),麝香(研)1两。

制法上先研麻仁,次捣研黑豆等四味为末,与麻仁同研如稠饧,入少许竹沥和匀,用瓷合收。

功能主治小儿疳(匿虫)下痢,不问赤白,及五种疳气痢疾。

用法用量口鼻疳疮者,每服半匙匕,米饮调下,每日3次。若脑脊疳,每日涂口鼻,每日3次;若下部开,以绵裹药半匙匕,纳下部,每日3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8、棘针散

别名棘刺散

处方棘针(倒勾多年者)32枚,大豆黄(生用)40枚,绯绢3条(每条阔1寸),乱发(如鸡子大)3团。

制法上分为三份,各以绯1片,裹棘针、豆子,用发1团缠裹绯帛,令周匝牢固,各于炭火烧令烟尽。

功能主治内消。主疔肿。

用法用量棘刺散(《圣惠》卷六十四)。方中大豆黄,《圣惠》作“生黑豆叶”。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引《肘后方》

处方9、黄卷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炒,勿令焦)。

制法上为末,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水气为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晚开水送下。食淡为妙。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10、丁香散

处方丁香7枚,绯帛方1尺,曲头1两,棘刺1两,腊月1两,大豆黄1两,母猪屎3块(如鸡子大),盐1分,乱发1团(如鸡子大),苍耳子半两。

制法上8味,将7味以绯帛裹,于熨斗内火烧令烟尽,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疔肿、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盖覆取汗。若汗不出,任意饮酒,以汗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11、滑石散

处方瞿麦1两,滑石1两,黑豆黄2两,牛乳2两,酥2两,冬葵子1合,蜜2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难产多时不下,垂困。

用法用量与酥、乳等煎成膏,热酒调下1匙,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六

处方12、大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锉碎,水浸49日,每7日1易水,日足蒸1复时,却入水中安罗子内,以手缓缓挼去筋脉令净,澄,取出晒干,为末)1升,柏叶(采嫩枝上者,蒸令黄色,勿采道旁冢墓上者)1升,大麻子(水浸1宿,晒干,炒,才闻1两声即出之,以净砖两口磨取之)1升,车前子1升,粳米(炒)1升,大豆黄(炒令焦,取黄)1升,蔓荆子(水煮1复时,晒干)1升,地骨皮(去粗皮)1升,人参2升,地肤皮(蒸半炊久,晒干)2升,黍米(炒)半升,麦门冬(去心,焙)半升,茯神(去木)半升。

制法上13味,捣罗11味为末,唯麦门冬、麻子仁熟捣极细,即和诸药令匀,炼蜜60两,绵滤净器中,令温,和搜诸药,更捣万杵为丸,如小酸枣大,盛净器中,其药永不坏。

功能主治轻便四肢,聪明耳目,强健气力;久服补精髓,安魂魄,调荣卫,通神明,耐寒暑。主劳损,大风诸气。

用法用量若明朝欲服,隔夜须先服黍米粥1杯,次日平旦服50丸,温青酒或粥饮送下,每日2次;若3日内腹中不安稳,更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处方13、大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芦头)2两半,山药2两半,甘草(炙)2两半,川芎1两半,蔓荆子1两半,香白芷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藁本(去土)1两半,天麻(去苗)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附子(炮)1两,全蝎(去毒,微炒)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大豆黄卷(炒)半两,雄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风邪上攻,头目昏眩,鼻塞耳鸣,项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1两作10丸,朱砂1分为衣。每服1丸,细嚼,食后茶、酒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14、健脾除湿汤

处方生薏米5钱至1两,生扁豆5钱至1两,山药5钱至1两,芡实3至5钱,枳壳3至5钱,萆薢3至5钱,黄柏3至5钱,白术3至5钱,茯苓3至5钱,大豆黄卷3至5钱。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利水。主慢性湿疹,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湿臁疮),慢性足癣(脚蚓)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瘑疮)。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15、大豆麨方

处方大豆黄卷(炒熟,捣末)1升,酥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匙,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16、胡麻丸

处方胡麻仁(炒)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3两,黑豆黄2两,桂(去粗皮)1两,生地黄(捣绞取汁)1升。

制法上药先将地黄汁,入银锅中煎2-3沸,次入杏仁膏,余药并为末,投入同煎令稠,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髭发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早食后温酒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17、大豆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微炒),熏陆香(研)1两,白龙骨(研)1两,黄蜡(酒煮过)1两,蜜2升,真酥半升,白茯苓(去黑皮)1斤。

制法上7味,捣研4味为细末,入蜜、蜡、真酥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补心气,强力益志。

用法用量每日服1丸,空心酒嚼下,食后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18、虎掌丸

处方虎掌1两(汤洗7遍,微炒),牛黄半两(细研),天南星1两(炮裂),板蓝根2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白僵蚕1两(微炒),雄黄1两(细研),桂心1两,白附子1两(炮裂),大豆黄卷1两(炒熟),麝香1分(细研),龙脑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沐浴,卒中风不语,喉中如拽锯声。

用法用量每服5丸,热酒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19、保命丹

处方人参5两,麻子仁2两(炒,去皮),干地黄2两,瓜蒌子(炒)2两,菟丝子(酒浸)2两,生地黄3两,干大枣3两,大豆黄卷1升(煮去沫),黑附子2两(1两生用,1两炮去皮心用之),白茯苓2两5钱,茯神2两5钱,地骨皮(去粗皮)2两5钱,蔓荆子(煮熟用)2两5钱,杏仁(去皮尖用)2两5钱,麦门冬(炒,去心用)2两5钱,地肤子(蒸7遍)2两5钱,黍米(作粉)2两5钱,粳米(作粉)2两5钱,白糯米(作粉)2两5钱,天门冬(去心)2两5钱,车前子(蒸)2两5钱,侧柏叶(煮3遍)2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辟谷绝食。

用法用量拣选精粹者,腊月内合者妙,他时不可合,日月交蚀不可合。如合时,须拣好日,净室焚香,志心修合。又将药末用蜡1斤半,滤去滓,白蜜1斤,共2斤半,一处溶开,和匀,微加酥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服至5日。如来日服药,隔宿先吃糯米一顿,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饮送下。如路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饼,嚼烂咽。或吃干果子以助药力,不吃更妙。日后退下药来,于长流水中洗净再服。可百年不饥矣。

注意忌盐、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20、参苓散

处方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黄(炒)3分,陈橘皮(去白,姜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两(以冷水浸令软,薄切,湿杵碎,焙干,炒),青橘皮(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1、地胆丸

处方地胆(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1分,斑螫(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1分,牛黄(别研)1分,芫青10枚(糯米炒令米黄,去头翅足),生大豆黄30枚。

制法上4味为末,入牛黄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成疮有脓。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茶送下。后再服寻常补益丸散。

注意宜贴药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22、佛手丸

处方鲜白葫芦5两(去子,蒸晒9次,另研极细如飞尘),鲜佛手5两(用银柴胡3钱煎汤拌炒,切片,蒸晒9次),鲜香橼5两(用金铃子3钱煎汤拌炒,去子蒸晒9次),地道人参1钱(另研极细如飞尘),大豆黄卷10两,炒黑枣仁5两,冬霜桑叶5两,真川贝母5两(去心),建神曲5两,建莲肉5两。

制法将葫芦末加入人参末内和匀,再另取川贝、莲肉末约4-5两,渐渐添入葫芦、人参末中,随添随研,和至极匀候用;其香橼、建曲、豆卷、桑叶4味,及余多之川贝、莲肉,共为细末候用。先将佛手、枣仁2味煎汤收浓汁约1大面碗令满,为泛丸之用。泛时将众药起心子,泛至半即加泛人参等末,后再加众药泛上成丸,晒干收藏,宜以矿灰铺纸衬底,庶不霉坏;泛完药末后,再将糯米饮汤泛上,以免药末脱落,此丸每料干丸约有30两。

功能主治肝胃气痛,脚气,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计共300服左右。如肝气痛者,香附汤送下,胃气痛者,木香汤送下;脚气痛者,木瓜汤送下;膨胀病者,陈麦柴汤送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处方23、二黄丸

处方生砒黄1两,豆黄末1两。

制法上以酽醋2升,1处煎成膏,可丸取出;别入丹砂1钱,雄黄1钱,麝香1钱,研细和匀,众手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疟母。

用法用量每服5丸,未发前,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24、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25、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焙)3两,酸石榴皮(炒)3两,地榆3两,大豆黄(炒)5合,糯米(炒)2合,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薤白2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26、补阴丹

别名补阴丸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7两半,生干地黄7两半,白术5两,苍术5两(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两,牡丹皮10两,当归(洗,焙)10两,秦艽10两,细辛(去叶土)7两,蚕退纸(烧灰留性)7两,肉桂(去粗皮)8两,甘草(炙)6两半,大豆黄卷(焙干称,炒烟出)6两半,枳壳(麸炒,去瓤)6两,陈橘皮(去白)6两,羌活(去芦头)5两,香白芷5两,干姜(炮)5两,糯米3升(炒黑色,炒烟出),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润肌体,悦颜色,调荣卫,逐风寒,进饮食。主妇人百疾,或经候不匀,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脐腹作痛,潮热往来,虚烦自汗,中满气短,呕哕不时,肢体酸疼,不思饮食,日渐瘦弱。

用法用量补阴丸(《女科百问》卷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27、白鲜皮汤

处方白鲜皮15g,粉丹皮9g,怀山药9g,薏仁米15g,木通9g,大豆黄卷9g,龙胆草9g。

功能主治女阴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局部灼痛,分泌物多者,重用银花、连翘;口腔溃烂不愈,重用大黄、豆卷、扁豆、金果榄;苔白而滑,加厚朴、陈皮、白术。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28、甘草散

别名预服散

处方甘草8分(炙),黄芩2分,大豆黄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吴茱萸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1月,日前预服,过30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坠地,皆不自觉。

用法用量预服散《圣济总录》“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麦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处方29、立生酥葵膏

处方酥1斤,秋葵子1升,白蜜半斤,滑石1两半,瞿麦1两,大豆黄卷2两。

制法清酒1升,细研葵子,入酥、蜜中,微火熬令熔,即下诸药,慢火煎,常令沸如鱼目,约半升,即以新绵滤,贮瓷器中。

功能主治妊娠数日不产,或生不顺理,百方不得安。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加至1匙,多恐呕逆。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30、豆卷散

别名大黄豆卷散

处方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晒干)1两,板兰根1两,贯中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或病愈而致热症者;或反为急惊者;又治吐虫。

用法用量大黄豆卷散(《幼科发挥》卷三)。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31、巨胜煎

处方巨胜半大升,地黄10斤(取汁6升),杏仁五大两,桂末1两,黑豆黄子1大升(末之),乳苏5两。

制法上药先下地黄汁煎至3升,次下杏仁、巨胜、乳苏等,候凝下豆、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变白为黑发。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32、澡豆

处方大豆黄150克 苜蓿 零陵香子 赤小豆(去皮)各60克 丁香15克 麝香3克 冬瓜仁 茅香各17克 猪胰5具(细切)

制法上九味,捣细过罗,与猪胰混合,曝干再捣,筛取细末。

功能主治治手干燥。

用法用量用时加水洗手面。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33、填骨髓煎

处方白茯苓60克 山茱萸 当归 巴戟 五味子 人参 远志 桂心 附子 菟丝子 天门冬 大豆黄卷各30克 肉苁蓉60克 石斛 石韦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取生地黄汁12升,生栝楼根汁600毫升,白蜜180毫升,牛髓120毫升,入银锅中煎药,搅令匀,以慢火熬成膏,收入盒中。

功能主治补虚填精。治虚劳干渴,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空腹时以粥饮调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七

处方34、消风散

处方石膏(煅)甘菊花(去枝、梗)防风(去芦)荆芥穗 川羌活(去芦)羚羊角(镑)川芎 大豆黄卷(炒)当归(去芦,酒洗)白芷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养血消风。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腮项有肿核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茶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后。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5、牛黄清心丸

处方羚羊角(镑.另研.一两)麝香(另研.一两)龙脑(另研.一两)人参(去芦.二两半)蒲黄(二两半)白茯苓(去皮.二钱半)芎藭(一两六钱半)柴胡(一两六钱半)杏仁(另研.一两六钱半)桔梗(一两六钱半)防风(去芦.一两半)白术(一两半)白芍药(一两半)麦门冬(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神曲(一两半)当归(一两半)阿胶(炒.一两七钱半)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肉桂(一两七钱半)干姜(七钱半)牛黄(另研.一两二钱)犀角(另研.二两)雄黄(另研 八钱)金箔(一千二百箔)甘草(五钱)乾山药(十两)白蔹(七钱半)大枣(另研.一百个)

炮制上除大枣、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龙脑、雄黄另研,余药别研为细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内再研和匀。将大枣煮熟去皮核,捣烂如泥。同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丸,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言语蹇涩,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发癫狂,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温水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6、小儿肝炎颗粒

处方茵陈120g 桅子(姜炙)30g 黄芩60g 黄柏60g 山楂(炒焦)90g 大豆黄卷90g 郁金15g 通草30g

性状为黄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而涩。

炮制以上八味,桅子、黄芩、黄柏三味粉碎成细粉,其余茵陈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份及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肝热,利水,止痛。用于小儿黄疸型肝炎或无黄疸型肝炎,肝区疼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身体倦懒,皮肤黄染。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三岁一次5~10g,四岁至七岁一次10~15g,八岁至十岁一次15g,十一岁以上酌增,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0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7、大山蓣圆

处方白术、麦门冬(去心)、白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防风(去芦.叉)、川芎,各一两半;大豆黄卷(炒)、熟干地黄、肉桂(去粗皮.僸.炒)、当归(酒浸),各二两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两二钱半;干姜(炮)七钱半,甘草(炙)七两,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阿胶(炒)、人参,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半两,山蓣七两半。

炮制上为末,炼蜜与蒸枣同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运,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常服养真气,益精补髓,活血驻颜。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酒或米饮化下,嚼服亦得,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处方秦艽、石斛(去根.酒浸.焙)、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二两;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一两;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四两;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牡丹皮,各一两半;山药、川椒(去目.炒),各三分;苍术(米泔浸.去皮)八两,大豆黄卷(炒)半升,糯米(炒)一升。(一本.山药.川椒.,各云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搜,每两作六圆。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气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损,胞内宿挟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积聚癖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以上疾证,皆令孕育不成,以至绝嗣。治产后百病,百日内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及生子充实。亦治男子亡血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空心,食前,温酒、醋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保生圆

处方大麻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胎益血,安和子脏。治妊娠将理失宜,或因劳役,胎动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恶露时下,子脏挟疾,久不成胎,或受妊不能固养,痿燥不长,过年不产,日月虽满,转动不力;或致损堕,及临产节适乖宜,惊动太早,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胎胞枯燥,致令难产;或横或逆,痛极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沫。新产恶血上冲,运闷不省,喘促出汗,及瘀血未尽,寒热往来;或因产劳损,虚羸未复,面黄肌瘦,心忪盗汗,饮食不进,渐成蓐劳。入月常服,壮气养胎,正顺产理,润胎易产。产后常服,滋养血气,和调阴阳,密腠理,实腑脏,治风虚,除痼冷。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并用温酒或枣汤化下,嚼亦得,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牛黄清心圆

处方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二两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龙脑(研),各一两。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白干姜(炮)七钱半,牛黄(研)一两二钱,犀角末二两,雄黄(研飞)八钱,干山药,七两。甘草(炒)五两,金箔(一千二百箔,内四百箔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炮制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四味外,为细末。入馀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圆,每两作一十圆,用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颠,神情昏乱。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水化下,食后服之。小儿惊,即酌度多少,以竹叶汤温温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1、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处方秦艽 石斛(去根,酒浸,焙)藁本(去芦)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60克 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30克 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120克 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 牡丹皮各45克 山药 川椒(去目,炒)各22.5克 苍术(米泔浸,去皮)240克 大豆黄卷(炒)200克 糯米(炒)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30克作6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冲任虚寒,久不生育,或多次小产,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温酒或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42、豆卷腹皮汤

处方大豆黄卷 枳实 白术 茯苓 白蔻仁 厚朴 姜滓 大腹皮 橘皮白 木香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主脾虚湿盛,腹膨足肿,纳谷大减,脉来沉弦带涩。

摘录《引经证医》卷四

处方43、二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梗9克 广皮6克 厚朴6克 茯苓皮9克 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 川通草4.5克 薏苡仁9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宣通经络。主湿郁三焦,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身体疼痛,舌苔白,脉象模糊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方中藿香梗、厚朴、陈皮化中焦之湿;防己、薏苡仁宣通经络之湿;豆卷、通草利湿淡渗,使邪从小便而去。且利小便又有实大便之效。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44、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15克 大豆黄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栀子6克 丹皮9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2克 地丁9克 木通6克 滑石块15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45、蚕矢汤

处方晚蚕沙15克 生苡仁 大豆黄卷各12克 陈木瓜9克 川黄连(姜汁炒)9克 制半夏 黄芩(酒炒)通草各3克 焦山栀4.5克 陈吴萸(泡淡)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升清降浊。主湿热内蕴之霍乱,吐泻腹痛,肢冷转筋,口渴烦躁,目陷脉伏,舌苔厚黄而干,脉濡数或伏者。

用法用量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46、健脾除温汤

处方生薏米15~30克 生扁豆15~30克 山药15~30克 芡实9~15克 枳壳9~15克 萆藓9~15克 黄柏9~15克 白术9~15克 茯苓9~15克 大豆黄卷9~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慢性湿疹渗出液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慢性足癣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47、香棱丸

别名仙方香棱丸(《卫生宝鉴》卷十四)、香壳丸(《玉机微义》卷二十)。

处方木香 丁香各15克 京三棱(细锉,浸一宿)枳壳(去瓤,麸炒)青皮(去白)川楝子(锉,炒)茴香(炒)各30克 蓬术(细锉)30克(用去壳巴豆30粒同炒,巴豆黄色,去巴豆)

制法上等分,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似朱砂阱极细为衣。

功能主治治积聚,症块,痰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炒生姜盐汤下,温酒亦得,不拘时候。

备注方中京三棱、枳壳、青皮、川楝子、茴香原无份量,现据《卫生宝鉴》卷十四补。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8、牛黄清心丸

处方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黄芩 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45克 柴胡 桔梗 芎藭 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37.5克 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75克 羚羊角末 麝香(研)龙脑(研)各30克 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53克 白蔹 干姜(炮)各22.5克 牛黄(研)36克 犀角末60克 雄黄(研,飞)24克 干山药210克 甘草<锉,炒)150克.金箔1200箔(内400箔为衣)大枣100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制法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外,余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30克作l0丸,用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心悸健忘,精神恍惚,头目眩晕,胸中烦郁,痰涎壅塞;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悲忧,喜怒无时,虚烦少睡,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温水化下。小儿惊痫,以竹叶汤温化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9、薯蓣丸

别名大山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薯蓣90克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30克 甘草84克 人参21克 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18克 柴胡 桔梗 茯苓各15克 阿胶21克 干姜9克 白蔹6克 防风18克 大枣100枚(为膏)

制法上药二十一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疏风散邪。治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

用法用量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0、黄疸汤

处方茵陈30g,山栀9g,金银花15g,连翘15g,败酱草15g,板蓝根15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神曲15g,苏梗6g,桔梗6g,大豆黄卷15g。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巩膜黄染,周身皮肤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各家论述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大豆黄卷解湿热退黄,金银花、连翘、板兰根、败酱草、山栀清热解毒,苏梗、桔梗、柴胡舒肝理气,神曲发酵协助退黄,芍药柔肝养阴与柴胡配伍应用,为治疗肝胆疾患的要药。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51、除湿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

功能主治湿毒浸淫,指缝湿烂及皮肤糜烂,湿毒血瘀痤疮。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处方52、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5钱,大豆黄卷4钱,生苡米4钱,土茯苓4钱,山栀子2钱,丹皮3钱,金银花5钱,连翘4钱,地丁3钱,木通2钱,滑石块5钱,生甘草2钱。

功能主治除湿利水,清热解毒。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53、大豆散

处方大豆黄(醋拌,炒干)1两,大黄(微煨,去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54、棘针散

别名棘刺散

处方棘针(倒勾多年者)32枚,大豆黄(生用)40枚,绯绢3条(每条阔1寸),乱发(如鸡子大)3团。

制法上分为三份,各以绯1片,裹棘针、豆子,用发1团缠裹绯帛,令周匝牢固,各于炭火烧令烟尽。

功能主治内消。主疔肿。

用法用量棘刺散(《圣惠》卷六十四)。方中大豆黄,《圣惠》作“生黑豆叶”。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引《肘后方》

处方55、黄卷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炒,勿令焦)。

制法上为末,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水气为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晚开水送下。食淡为妙。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56、丁香散

处方丁香7枚,绯帛方1尺,曲头1两,棘刺1两,腊月1两,大豆黄1两,母猪屎3块(如鸡子大),盐1分,乱发1团(如鸡子大),苍耳子半两。

制法上8味,将7味以绯帛裹,于熨斗内火烧令烟尽,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疔肿、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盖覆取汗。若汗不出,任意饮酒,以汗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57、大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锉碎,水浸49日,每7日1易水,日足蒸1复时,却入水中安罗子内,以手缓缓挼去筋脉令净,澄,取出晒干,为末)1升,柏叶(采嫩枝上者,蒸令黄色,勿采道旁冢墓上者)1升,大麻子(水浸1宿,晒干,炒,才闻1两声即出之,以净砖两口磨取之)1升,车前子1升,粳米(炒)1升,大豆黄(炒令焦,取黄)1升,蔓荆子(水煮1复时,晒干)1升,地骨皮(去粗皮)1升,人参2升,地肤皮(蒸半炊久,晒干)2升,黍米(炒)半升,麦门冬(去心,焙)半升,茯神(去木)半升。

制法上13味,捣罗11味为末,唯麦门冬、麻子仁熟捣极细,即和诸药令匀,炼蜜60两,绵滤净器中,令温,和搜诸药,更捣万杵为丸,如小酸枣大,盛净器中,其药永不坏。

功能主治轻便四肢,聪明耳目,强健气力;久服补精髓,安魂魄,调荣卫,通神明,耐寒暑。主劳损,大风诸气。

用法用量若明朝欲服,隔夜须先服黍米粥1杯,次日平旦服50丸,温青酒或粥饮送下,每日2次;若3日内腹中不安稳,更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处方58、大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芦头)2两半,山药2两半,甘草(炙)2两半,川芎1两半,蔓荆子1两半,香白芷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藁本(去土)1两半,天麻(去苗)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附子(炮)1两,全蝎(去毒,微炒)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大豆黄卷(炒)半两,雄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风邪上攻,头目昏眩,鼻塞耳鸣,项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1两作10丸,朱砂1分为衣。每服1丸,细嚼,食后茶、酒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59、健脾除湿汤

处方生薏米5钱至1两,生扁豆5钱至1两,山药5钱至1两,芡实3至5钱,枳壳3至5钱,萆薢3至5钱,黄柏3至5钱,白术3至5钱,茯苓3至5钱,大豆黄卷3至5钱。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利水。主慢性湿疹,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湿臁疮),慢性足癣(脚蚓)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瘑疮)。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60、大豆麨方

处方大豆黄卷(炒熟,捣末)1升,酥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匙,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