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血藤的处方(九)

浏览

大血藤,苦,平。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小编整理出含有大血藤的处方共58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梅花点舌丸

处方牛黄60g 珍珠90g 麝香60g 蟾酥(制)60g 熊胆30g 雄黄30g 朱砂60g 硼砂30g 葶苈子30g 乳香(制)30g 没药(制)30g 血竭30g 沉香30g 冰片30g

性状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色;气香,味苦、麻舌。

炮制上十四味,除麝香、牛黄、蟾酥、熊胆、冰片外,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牛黄、蟾酥、熊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朱砂除外)配研,过筛,混匀。取上述粉末,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1~2次;外用,用醋化开,敷于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10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神仙沉麝圆

处方没药(研)、血竭(研)、沉香、麝香(研细)、辰砂,各一两。木香半两,甘草二两。

炮制上为末,熬甘草为膏搜和。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用姜盐汤嚼下。血气,醋汤下。

备注松滋令万君拟宝此药,妇人产后血痛、气痛,不可忍者,只一圆立愈。万君神秘之,每有人病,止肯与半圆,往往亦瘥,神效不可尽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跌打活血散

处方红花120g 当归60g 血竭14g 三七20g 骨碎补(炒)60g 续断60g 乳香(制)60g 没药(制)60g 儿茶40g 大黄40g 冰片4g 土鳖虫40g

性状为红棕色的粉末;气香,味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除冰片外,三七粉碎成细粉;其余红花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闪腰岔气。

用法用量口服,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次3g,一日2次。外用,以黄酒或醋调敷患处。

注意皮肤破伤处不宜敷;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安阳精制膏

处方生川乌24g 生草乌24g 乌药24g 白蔹24g 白芷24g 白及24g 木鳖子24g 关木通24g 木瓜24g 三棱24g 莪术24g 当归24g 赤芍24g 肉桂24g 大黄48g 连翘48g 血竭10g 阿魏10g 乳香6g 没药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上二十四味,血竭、乳香、没药、阿魏、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为1.05的流浸膏,待冷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其余生川乌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清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化症,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用于症瘕积聚,风寒湿痹,胃寒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贴患处。

注意用于症瘕积聚时,患者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规格8cm×0.5cm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跌打丸

处方三七64g 当归32g 白芍48g 赤芍64g 桃仁32g 红花48g 血竭48g 北刘寄奴32g 骨碎补(烫)32g 续断320g 苏木48g 牡丹皮32g 乳香(制)48g 没药(制)48g 姜黄24g 三棱(醋制)48g 防风32g 甜瓜子32g 枳实(炒)32g 桔梗32g 甘草48g 关木通32g 自然铜(煅)32g 土鳖虫32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微腥,味苦。

炮制上二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虎骨散/乳香定痛散

处方血竭(另研.一两)附子(炮.一两)赤芍药(一两)。当归、肉桂(去皮)、白芷、没药、防风、骨碎补、自然铜(火煅.酒淬)、牛膝(酒浸),各一两。五加皮、天麻、槟榔、羌活,各三钱三分半。虎胫骨(酥炙)、败龟板(酥炙),各六钱七分。苍耳子(微炒.一两)。

功能主治治风毒邪气,乘虚攻注皮肤骨髓之间,血气相搏,往来交击,痛无常处,游走不定,昼静夜剧,少得睡眠,经脉拘挛,不得屈伸。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7、木瓜虎骨丸

处方木瓜、血竭(另研)、没药(另研)、虎胫骨(酒炙)、木香、自然铜(醋淬七次)、枫香、骨碎补(去毛)、当归、甜瓜仁、败龟板(炙)、肉桂,各一两。安息香(酒熬.一两)。乳香(另研.五钱)。地龙(去土.二两)。

炮制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寒湿合而成痹,脚痛不仁,疼痛少力,足下瘾痛,不能踏地,腰腿筋挛,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臂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旋,脚气,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五六十丸。食前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8、阿魏化痞膏

处方香附20g 厚朴20g 三棱20g 莪术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川乌20g 大蒜20g 使君子20g 白芷20g 穿山甲20g 木鳖子20g 蜣螂20g 胡黄连20g 大黄20g 蓖麻子20g 乳香3g 没药3g 芦荟3g 血竭3g 雄黄15g 肉桂15g 樟脑15g 阿魏20g

性状为摊于布上的黑膏药。

炮制以上二十四味,除阿魏、樟脑外,乳香、没药、芦荟、血竭、肉桂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成极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香附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阿魏、樟脑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功能主治化痞消积。用于气滞血凝,症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张净重(1)6g(2)12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少林风湿跌打膏

处方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 乌药16g 白及16g 白芷16g 白蔹16g 土鳖虫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术16g 当归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黄32g 连翘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没药(炒)6g 三七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布面具有小圆孔;气芳香。

炮制以上二十三味,除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外,血蝎、乳香、没药、三七、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1.05的流浸膏,其余生川乌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稠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待冷却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用法用量贴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规格(1)5cm×7cm(2)8cm×9.5cm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0、止痛紫金丸

处方丁香50g 血竭50g 当归50g 熟大黄50g 木香50g 儿茶50g 红花50g 骨碎补(烫)50g 土鳖虫25g 乳香(制)25g 没药(制)25g 赤芍25g 自然铜(煅)25g 甘草25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腥,味苦、涩。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瘀血作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补损接骨仙丹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破故纸 木香 五灵脂 地骨皮 防风各15克 乳香 没药 血竭各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皮破肉烂,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用夜合花树根皮15克,同入大酒壶内,加烧酒适量,重汤煮半小时,取出服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处方12、化腐紫霞膏

处方轻粉 蓖麻仁(研)各9克 血竭6克 巴豆仁(研)15克 樟脑3克 金顶砒1.5克 干螺蛳肉(为末)2个

制法上各为末,和匀,再共研,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治发背已成,瘀肉不腐,或不作脓,及疮内有脓而外不穿溃者。

用法用量临用时旋用麻油调搽顽硬肉上,以膏药贴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13、补损续筋丸

处方当归(酒洗)15克 川芎 白芍(炒)熟地各9克 广木香 丹皮 乳香(去油净)没药(去油净)各15克 骨碎补 自然铜 红花 血竭各9克 朱砂15克 丁香3克 人参30克 虎骨(酥油炙)60克 古铜钱3枚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淡黄酒、童便化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九十

处方14、沉麝丸

处方没药 辰砂 血竭各30克 木香15克 麝香3克 沉香30克

制法上各生用,银瓷器熬生甘草膏为丸,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主气滞血瘀,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盐汤送下3血气,醋汤嚼下。

摘录《苏沈良方》卷四

处方15、辰筋丹

处方人参 珍珠 琥珀 当归 冰片 乳香 没药 三七各1.5克 血竭6克 麝香0.9克 牛黄0.3克

制法共为极细末,收贮瓶中,置阴干处。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止痛。主损伤局部疼痛。

用法用量使用时搽擦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16、秘传敛瘤膏

处方血竭 轻粉 龙骨 海螵蛸 象皮 乳香各3克 鸡蛋15枚(煮熟,用黄熬取油20毫升)

功能主治生肌完口。治瘿瘤用枯瘤药,其瘤自然枯落后,疮口来敛者。

用法用量上药除鸡蛋油外,各研为细末,共再研和,入鸡蛋油内搅匀,每日早晚先以甘草汤洗净患部,即用鸡翎蘸此药涂患处,膏药盖贴。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17、大神效活络丹

处方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一两.去土)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两头尖(二两.酒浸)赤芍药(一两)贯芎(二两)防风(二两半)葛根(一两半)没药(一两.另研)血竭(七钱半.另研)朱砂(一两.另研)乌犀屑(半两)地龙(半两.去土)甘草(二两.去皮.炙)丁香(一两.去枝)白僵蚕(一两.炒)乳香(一两.另研)麝香(半两.另研)片脑(一钱半.另研)官桂(二两.去粗皮)草豆蔻(二两)川羌活(二两)虎胫骨(一两.酥炙)玄参(一两)牛黄(二钱半.另研)威灵仙(一两半.酒浸)天麻(二两)藿香(二两.去土)天竺黄(一两)败龟板(一两.炙)人参(一两)何首乌(二两)白芷(二两)乌药(一两)安息香(一两)青皮(一两)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香附(一两)白豆蔻(一两)骨碎补(一两)黄连(二两)茯苓(一两)黄芩(二两)白术(一两)熟地黄(二两)松香脂(半两)大黄(二两)当归(一两半)木香(二两)沉香(一两)金箔(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溢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歪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年四十已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服之,头风擂茶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8、七厘散

处方血竭30克 麝香 冰片各0.36克 乳香 没药 红花各4.5克 朱砂3.6克 儿茶7.2克

制法上药八味,研极细末,瓷瓶收贮密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骨断筋折,创伤出血。外敷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日服一至二次。或用酒调敷患处。

备注原书云:本方不可多服,故以七厘名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下

处方19、七厘散

处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克 己霜(去油)血竭 自然铜(锻)硼砂 半夏各3克 归尾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老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20、加减紫金丹

处方白茯苓 苍术(米泔浸,炒)各60克 当归 熟地黄 白芍药(炒)陈皮各120克 肉苁蓉(酒洗,去鳞甲)30克 丁香3克 红花15克 瓜儿血竭9克 乳香(去油)9克,没药(去油)9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血,化痰消瘀。治受伤日久,脾气不足,营血亏损,痰瘀内阻,胸骨高起,肌肉消瘦,痞气膨闷,睛蓝体倦,痰喘咳嗽者。

用法用量用黄酒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处方21、七厘散

处方血竭500g 乳香(制)75g 没药(制)75g 红花75g 儿茶120g 冰片6g 麝香6g 朱砂60g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辛、苦,有清凉感。

炮制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1.5g(2)3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补漏生肌散

处方枯矾 轻粉 血竭 乳香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腻。

功能主治主眼中日间流水,色黄赤而味腥,时发时止,目胀痛,名日阳漏症。

用法用量对漏处吹点。外用盐花、明矾少许,煎水洗眼。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23、十宝丹

处方龙骨2.4克 象皮2.1克 琥珀1.8克 血竭1.5克 黄丹1.5克 冰片1.2克 珍珠0.6克(腐煮)牛黄0.6克 乳香 没药各4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生肌敛疮。治痔漏、溃疡,脓腐已去,疮口不敛者。

用法用量用时掺患处。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24、碎骨丹

处方骨碎补4.5千克 白及片2千克 陈皮4.5千克 茄皮4.5千克 虎胫骨4双 冰片500克 麝香250克 三七4.5千克 地鳖虫2千克 血竭2千克 乳香4.5千克 川断2千克 硼砂2千克 没药4.5千克 雌、雄活鸡各2只(捣成泥)

制法共为细末,蜂蜜、冷水调成药膏。

功能主治活血续骨。治骨折、骨碎,骨裂及筋络扭伤。

用法用量摊贴。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25、腐尽生肌散

处方儿茶 乳香 没药各9克 冰片3克 麝香0.6克 血竭9克 旱三七9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疮疖,破烂不敛者。

用法用量撒于患处;或用猪脂油(去滓)250克,加黄蜡30克溶化,入前药调成膏,摊贴患处。疮口有水,加龙骨(煅)3克;欲速收口,加珍珠30克、蟹黄(取团脐蟹蒸熟取黄,晒干用)6克;杖伤,倍用旱三七。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26、立马回疔丹

处方金脚信1.5克 蟾酥1.5克 血竭1.5克 朱砂1.5克 轻粉 龙脑 麝香各0.3克 没药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草乌头汁拌和为铤,麦子长大。

功能主治攻毒祛腐。治疔疮走晕不止。

用法用量用时将疮顶刺破,将药1铤放疮口内,第二日疮肿为效。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处方27、臁疮膏

处方血竭面6克 乳香面15克 松香面24克 枯矾面 轻粉各12克 红粉6克 银朱3克 冰片2.4克 官粉 章丹各12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用大麻油100克调膏。

功能主治除湿杀菌,活血解毒。治臁疮溃烂流水,或肿或疼或痒,浸淫不已,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量疮口大小,取适量摊于油纸上,取另一块油纸用针刺孔盖之,将有孔一面贴患处,以布缠好,二日换一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处方28、和伤活血汤

处方大黄15克 桃仁(打碎)15克 穿山甲(炒,碾)当归尾 威灵仙 红花 苏木 生地 五加皮各6克 乳香(去油)天花粉 没药(去油)川芎各1.5克 血竭0.6克 甘草1克

功能主治治损伤瘀血,腹胀内壅,红肿暗青瘀痛,昏闷欲死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酒各,300毫升,煎至300毫升,入童便100毫升和服。以泻出瘀血为效。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六

处方29、活血散

处方乳香15克 没药15克 血竭(生)15克 贝母9克.羌活15克 南木香6克 厚朴9克 川乌(制)3克 草乌(制)3克 白芷(生)24克 麝香1.5克 紫荆皮(生)24克 生香附15克 炒小茴9克 甲珠15克 煅自然铜15克 独活15克 川断15克 虎骨15克 川芎15克 木瓜15克 上安桂(去皮)9克 当归(酒洗)24克

制法上药二十三味,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久伤不愈。

用法用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一般扭、挫伤用6~15克,可视伤处大小酌量用。

注意上焦有热,出现口干舌燥者忌用。

摘录《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处方30、合口收功散

处方血竭3克 乳香 没药 轻粉 龙骨各4.5克 赤石脂6克 朱砂 海螵蛸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等溃后疮口不合,不生肌肉。

用法用量撒于疮口上。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31、赤麟散

处方真血竭15克 巴豆7粒(去壳,去油净)明白矾30克

制法上三味打碎,同入新砂锅,炼至矾枯为度。每30克加大梅片0.9克,蓬砂6克,共研极细,收储瓷瓶封固。

功能主治主一切喉痹,缠喉,喉蛾。

用法用量用时以冷茶漱口,挑少许吹患处,立效。

注意喉癣、喉疮不宜用。

摘录《喉证指南》卷四

处方32、大红膏

处方南星60克 银朱 血竭 消石 朝脑各9克 轻粉 乳香各6克 猫头骨1具(煅)石灰30克(用大黄9克,切片,同炒石灰成红色后去大黄)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瘰疬痰核结块。不分新久,但未穿破者。

用法用量陈米醋熬稠,调药敷核,三日一换。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33、梅花点舌丹

处方没药 硼砂 藤黄 熊胆 乳香 血竭 葶苈 大冰片 沉香各3克 蟾酥 麝香各6克 珍珠9克 朱砂 牛黄各6克

制法上药各制为末,将蟾酥用人乳化开,入末和捣,为500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

药理作用增强免疫功能 《山西中医》1986(4):26,梅花点舌丹能显着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形成;这种增强作用不仅在动物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而且对应用免疫抑制剂后以及在荷瘤小鼠身上亦有明显增强作用。其抗癌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而实现。

功能主治治疔毒恶疮,无名肿毒,红肿痈疖,乳蛾,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凡红肿痈疖初起,取1丸,入葱白内打碎,用酒吞,盖暖取汗,六小时后,毒消而愈。

摘录《外科全生集》

处方34、万宝代针膏

处方硼砂 血竭 轻粉各3克 蟾酥1.5克 麝香0.3克 蜈蚣(金头者)1条 脑子少许 雄黄3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人蜜调和为膏。

功能主治治诸肿恶疮,肿核赤晕,已自成脓,不肯用针刺脓,此药代之。但用小针点破疮头,却上膏药,脓即自溃。

用法用量看疮有头处,用小针挑破,以药少许,摊在纸上,贴患处,次日其脓自出。如腋下有核,名暗疔疮,或有走核,可于肿处亦如前用针挑破之。

注意忌食鸡、羊、鱼、酒、面等物。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处方35、凌霄花散

处方凌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玄胡索 红花 当归 宫桂(去皮)各3克 红娘子11个 血竭 紫河车 赤芍药 山栀子仁 没药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破瘀消症。治瘀血内结,血瘕血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儿枕疼痛,瘀血积聚,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注意方中红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故对素有胃痛者宜禁用。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于瘀血内结而成。方中凌霄花善行血分,散瘀消症,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活血化瘀;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红娘子通瘀破结,《本草衍义》称其“行瘀血月闭”,玄胡索、没药、血竭行气活血,并能定痛,官桂、五加皮温通血脉,散寒行瘀;紫河车养营血,益精气;地骨皮、丹皮、山栀退伏热,除骨蒸;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既能治标,亦兼顾本。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处方36、回生丹

处方活地鳖(瓦上炙微黄,研末)15克 自然铜(瓦上煅红,醋淬九次,净末)9克 滴乳香30克(用灯心6克同炒枯,吹去灯心,研末)6克 真血竭(水飞)6克 朱砂(水飞)6克 巴豆霜(用巴豆去壳,纸包压净油,白如雪,取霜)6克 当门子0.9克

制法上药研和,瓶贮勿泄气。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治跌打损伤,昏迷不醒,瘀血作痛,以及自缢、溺水等昏厥尚有微息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0.45克,小儿0.2l克,酒冲服;牙关紧者,撬开灌之。

摘录《外科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

处方37、整骨定痛散

处方天花粉500克(炒)甘草75克(炒)没药 木香各30克 乳香45克 陈皮75克 当归45克 血竭45克 大附子10克(炮,去皮、脐)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镇痛。治骨折。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热酒调服,敷贴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处方38、定痛生肌杖疮膏

处方乳香15克(去油)儿茶15克 象皮15克(煅灰,为末)龙骨15克(煅过,为末)没药15克(去油)血竭15克 冰片3克 牡蛎壳(1个煅灰,研末)15克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以上八味,共研细末。先用麻油360克,净猪板油120克,入砂锅内,下净头发60克,鸡子清5~6个,同熬,俟油滴水成珠,入白蜡60克,黄蜡60克,烊尽,再入滚水泡过飞净黄丹60克,铅粉60克,用槐条急搅成膏,取起离火,入前细药。如遇患者,先将韭菜、葱头、猪肉三味煎汤,净洗后用膏涂患处,再将油纸贴上,加棉花裹好,再用布包,毋令出气。一日一夜换洗一次3如见骨者,再加细药掺上患处。其痛立止。

注意忌房事并诸发物。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处方39、发背膏药

处方滴乳香120克(箬包烧红,用砖压出油)净没药120克(照前式去油)鲜油血竭120克 白色儿茶120克 上好银朱120克 杭州定粉120克 上好黄丹120克 上铜绿90克

功能主治止痛化腐生新。主发背已溃。

用法用量上药各另碾至无声为度,筛极细末拌匀,临时照所患大小,用夹连泗油纸一块,以针多刺小孔,每张用药末15克,以真麻油调摊纸上,再用油纸一块盖上,周围用线缝好,贴患处,用软绢扎紧。自然止痛化腐生新,过三日,将膏揭开,浓煎葱汤,将患处洗净,软绢拭干,再将膏药翻过,用针照前多刺小孔贴之。因药品甚贵,取其可得两面之药力也。无火之人,内服十全大补汤,有火之人,减肉桂、姜、枣,按日煎服。兼以饮食滋补,无不取效。至重者,用膏二张,百无一失。

摘录《串雅内编》卷二

处方40、巴膏

处方象皮18克 穿山甲18克 山栀80个 儿茶(另研极细末)6克 人头发36克 血竭(另研极细末)3克 硇砂(另研极细末)9克 黄丹(飞)香油 桑枝 槐枝 桃枝 柳枝 杏枝各45厘米

功能主治化腐生肌。一切痈疽,发背,恶疮。

用法用量用香油2千克,将桑、槐、桃、柳、杏五枝燥枯,捞出;次入象皮、穿山甲、人头发,炸化;再入山栀子燥枯,用绢将药滓滤去,将香油复入锅内煎滚,离火少顷。每500克香油入黄丹180克,搅匀,用慢火熬至滴水成珠,将锅取起,再入血竭、儿茶、硇砂等末搅融,用凉水一盆,将膏药倾入水内,用手扯药千余遍,换水数次,拔去火气,瓷罐收贮,用时不宜见火,须以银杓盛之,重汤炖化,薄纸摊贴。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41、玉红膏

处方当归60克 白芷15克 甘草36克 紫草6克 血竭 轻粉各12克 白占60克 麻油500克

制法先将上四味入油内浸三日,慢火熬至药枯,去滓滤净,次下白蜡、血竭、轻粉,即成膏矣。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生肌止痛。治金疮棒毒溃烂,肌肉不生;一切痈疽,腐去孔深,洞见隔膜者。

用法用量用时抹患处。

摘录《伤科汇纂》卷七

处方42、接骨紫金丹

处方土鳖(不拘多少,取采焙干,去足,净末)乳香 没药 自然铜(醉淬七次)骨碎补 大黄 血竭 硼砂 归梢各3克

制法上药各研为末,瓷罐收之。

功能主治治趺打损伤骨折,瘀血攻心,发热昏晕,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6克,好热酒调服。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43、回生再造丸

处方真安息香120克 人参60克 真蕲蛇(小者为佳,去骨并头尾10厘米,酒浸,炙,取净末)120克 当归 川芎 川连 羌活 防风 元参(以上酒炒)藿香 白芷 茯苓 麻黄 天麻 川萆薢 片子姜黄(以上炒)甘草(炙)肉桂(研,不见火)白蔻仁(研,不见火)首乌(料豆水拌,蒸九次)西琥珀(研)黄耆(蜜炙)大黄(酒蒸)草蔻仁<研)雄鼠粪(两头尖者是)熟地 穿山甲各60克(前后四足各用15克 麻油浸,炙)全蝎(去头、尾、足)灵仙(酒炒)葛根(炒)桑寄生(烘干)各75克 北细辛 赤芍(炒)乌药(酒炒)青皮(面炒)于术(土炒)僵蚕(洗,炒)乳香(去油)没药 辰砂 骨碎补(酒炒)香附(去皮、毛,酒炒)天竺黄 制附片 生龟版(火炙,熬过者不用)沉香 母丁香 胆星各30克红花(酒浸,烘干)犀角尖各24克 厚朴 地龙(炙干)松香(煮九次)各15克 广木香12克(不见火)梅花冰片 犀牛黄各7.5克 血竭2.4克 虎胫骨1对(炙酥)

制法上药共为末,炼蜜和匀,捣数千槌,为丸,每丸重3克,金箔为衣,蜡壳封固。

功能主治治中痰中风,口眼歪斜,手足拘挛,言语不清,左瘫右痪;筋骨酸痛,半身不遂,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汤下。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44、将军散

处方远年石灰60克 大黄30克 血竭15克

制法上药三味,先将前二味同炒至石灰呈桃花色,去大黄用石灰,再加血竭,共研细末,密贮备用。

功能主治止血。治刀伤出血。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45、九龙丹

别名九龙败毒丸(《经验奇方》卷上)。

处方儿茶 血竭 乳香 没药 巴豆(不去油)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生蜜调成一块,瓷盒盛之,临时旋丸寒豆大。

功能主治治鱼口、便毒,骑马痈,横痃等初起未溃,及梅毒初起,遍身见有红点,或阳物肿痛破烂者。

用法用量每服9丸,空腹时用热酒适量送下。大便行四五次,再吃稀粥。肿甚者,间日再用一服自消。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46、梅花五气丹

处方梅花冰片1.5克 当门麝香1.5克 轻粉 辰砂各1.8克 乳香 没药 血竭 明雄黄各3克 真蟾酥(预于端午前寻之,至午日取6克,用人乳调膏)

制法各研极细,对准分数,于端午日辰时制度,候至午时,将上药入蟾酥膏内,向日和丸,如茄子大,一日内晒干,同川椒27粒,灯心27段,同药收入瓷罐内养之,以蜡封口,不泄药气为妙。

功能主治解毒祛秽,开窍醒神。治脑疽发背,诸般疔肿初起,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有似伤风,恶心呕吐,但未成脓者。

用法用量凡遇恶疮大毒,开器取出1枚,先用美馔食饱,次用无根水漱净口,再含水一口,少顷待温,用葱白16.5厘米,同水嚼烂咽下,随将药饼安放舌下,睡于暖处,以被覆盖,药化苦水,徐徐咽之。疮势大者,2~3饼也可。药尽,其汗即倒如淋,诸病若失。如冬月天寒难汗,噙后服葱白汤助之。如暗疔人所不知,及知而失治,入里,人便昏沉者,不能依法服药,用连须葱白7个,煎酒适量,研药5饼灌下,药气到心,其功如汤泼雪,患者即便苏醒。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47、七伤散

处方黄药子 白药子各45克 赤芍药22.5克 知母 延胡索各15克 郁金7.5克 当归15克 山药 乳香 没药 血竭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汤迸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引丹溪方

处方48、保命丹

处方巴豆霜3克(去油)黑丑3克 大黄3克 血竭1.5克 朱砂3克 麝香0.6克

制法共为末,酒浆为丸,绿豆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壮人服1.5克,虚人0.9克,小儿0.6克,俱用陈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49、象皮膏

处方第一组:大黄90克 川芎 当归 生地各30克 红花9克 川连9克 甘草15克 荆芥9克 肉桂9克 白及9克 白蔹9克 冰片9克第二组:地鳖虫30克 血竭15克 象皮15克龙骨9克 海螵蛸9克 真珠6克 乳香15克(去油)没药15克(去油)人参6克

功能主治活血生肌,接筋续骨。治跌打断骨,开放性损伤及各种溃疡腐肉已去,且已控制感染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期待其生长进而愈合者。

用法用量第一组药除白及、白蔹外,用麻油500克熬煎至枯色,去滓取油;入黄古、白古各90克,白及、白蔹末同熬,炼制成膏。将膏滴水试老嫩,贴手不粘为度,如老,加麻油;如嫩,加冰片、白草霜。第二组药共研极细末,入膏内搅匀,摊敷外用。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50、红膏药

处方黄丹(飞炒)60克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 朱砂 樟脑 水银各3克 麝香 冰片各0.3克 黄蜡 水牛油 猪油各30克

功能主治治杖疮及臁疮。

用法用量先将黄蜡熔化,次入猪油、水牛油和匀,候冷将诸药末投入,搅匀,油纸摊贴;臁疮作隔纸膏贴敷。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51、胜金丹

处方麝香9克 血竭90克 古石灰60克 海螵蛸30克 自然铜末(醋浸,烧七次)3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花蕊石9克 冰片3克 樟脑30克 土狗子10个 地虱(干者)3克 土鳖(干者)3克 人参30克 象皮9克 琥珀3克 儿茶30克 紫石英60克 三七根末30克 木耳炭30克 生甘草末15克

制法研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闭合性骨折。

用法用量每一个膏药,用末9克,撒在全体神膏上,贴患处。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52、隔纸膏

处方龙骨6克 血竭1.5克 轻粉1.5克 冰片0.3克 阿魏0.6克 乳香 没药各3克 麝香0.3克 黄丹(飞)30克 生芝麻27克(捣末)香油90毫升

功能主治治臁疮日久,顽疮结毒。

用法用量先将丹、油、芝麻熬数沸,再下别药药末,临起时方下冰片、麝香搅匀。用甘草煮油纸,两面扎孔,贴患处。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53、伤科紫金丹

处方炙没药 木香 丁香 枳壳 延胡 青皮 血竭 血余炭 儿茶 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损骨断,瘀血凝结,下部重伤;及腰脚胁肋腿诸痛等属气滞血阻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陈酒化服。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54、胜金丹

处方血竭 乳香 没药各9克 地龙10条 自然铜30克 无名异15克 木鳖子5个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用好酒化下1丸。

摘录《串雅内编》卷二

处方55、神圣膏

处方赤小豆 木鳖子(去壳,别研)蓖麻子(去壳,另研)羌活 姜黄 草乌 血竭 大黄 知母 白芷 川乌 白及 白蔹 防风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随病大小,用好酒、醋、蜜调敷伤损处。干则再敷。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二引《德生堂方》

处方56、正骨紫金丹

别名正骨紫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处方丁香 木香 瓜儿血竭 儿茶 熟大黄红花各30克 当归头 莲肉 白茯苓 白芍各60克 丹皮15克 甘草9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用法用量每服9克,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处方57、生肌珍珠散

处方象皮 乳香各9克 血竭6克 龙骨 没药 赤石脂各9克 珍珠1.5克 冰片0.9克 轻粉6克 海螵蛸4.5克 参芦4.5克 枯矾3克

制法共碾为细面,珍珠、冰片、血竭另研后入,绢罗筛过。玻璃瓶存贮。

功能主治生肌敛口。治疮疡毒尽,气血不足,久不生肌敛口。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撒于疮口上,以膏药盖贴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

处方58、活血酒

处方乳香 没药 血竭各15克 贝母9克 羌活15克 木香6克 厚朴9克 川乌 草乌 白及各3克 麝香1.5克 紫荆皮24克 香附15克 小茴香9克 甲珠15克 自然铜 木瓜各15克 肉桂6克 当归24克 独活 川断 虎骨 川芎各15克

制法上药取高粱酒依法制成药酒。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扭挫伤后期;亦治寒湿腰腿痛。

用法用量每次服15毫升,日二次,亦可外用摩擦患处。

摘录《中医外伤科学》

处方59、人参再造丸

处方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耆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制法上药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金衣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化痰。治中风中痰,口眼喎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60、八厘散

处方土鳖虫(焙干)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血竭各3克 生半夏(大者)当归(酒浸)巴豆霜 砂仁 雄黄 香甜爪子各1.5克

制法共为细末,收贮听用。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0.24克,好酒调下;小儿0.09克。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六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