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一百五十四)

浏览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181~9240共60个。

处方1、当归汤

处方当归3两,桂(去粗皮)6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大黄(锉,炒)1两,茵陈蒿2两,黄芩(去黑心)2两,黄耆2两,干姜(炮)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芍药2两,黄连(去须)2两,石膏(碎)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1方无黄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诸疸久不愈,变成黑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2、甘草饮子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升麻1两,生姜1两,葛根1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热病,毒气攻胃,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二黄汤

处方大黄4分,黄芩4分,甘草3分(炙),细辛2分。

功能主治温壮。

用法用量此方小儿数服不痫。着惊,加钩藤2分。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

处方4、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黄芩1两,川大黄1两,黄连1两,当归1两,川芒消3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如桃核,或如鸡子,赤肿焮热。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至3升,去滓,还铛中,纳芒消令小沸,将帛于药汁中浸,以搨肿上。数用之效。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5、补中益气汤

别名医王汤

处方黄耆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当归身(酒洗)3分,白术3分。

药理作用①治疗子宫脱垂的药理学研究《天津医药杂志》(1960;1:4):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实验中还可以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作用减小,且不持久。②对实验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7;3:20):本方对荷瘤小鼠的作用,提示能改善瘤机体的蛋白质代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用法用量医王汤(《伤寒论今释》卷七引《方函口诀》)。①《小儿痘疹》有生姜、大枣。②本方改为丸剂,名“补中益气丸”(见《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本方改为片剂,名“补中益气片”(见《天津市中成药规范》)。手扪之肌表热,服补中益气汤1-2服后,若再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5分或1钱;如精神短少,加人参5分,五味子20个;头痛,加蔓荆子3分,痛甚,加川芎5分;顶痛脑痛,加藁本5分,细辛3分;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5分,生姜3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1钱,防风、藁本各7分,甘草5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3分,消其肿,人参5分,黄耆7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1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3分,桔梗7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5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25个,麦门冬(去心)5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5分,秋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5分;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3分,陈皮5分;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5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5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5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1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仁各3分,厚朴7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1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1钱;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枳实3分;脉缓有痰而病,加半夏、黄连各1钱;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柴胡7分,甘草3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5分,甘草3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5分;如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黄芩、甘草各5分,芍药1钱,以治时热;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3分,甚则5分,甘草3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5分,如不已,乃大寒,加肉桂5分,如卧而多惊,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宜太阳经所加之药,更添柴胡5分,如淋,加泽泻5分;大便秘涩,加当归1钱,大黄(酒洗,煨)5分或1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1口,调玄明粉5分或1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5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5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白术、茯苓、五味子各5分。

注意下元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1.《内外伤辨》: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耆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耆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伤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白术若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耆、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辛甘为用。2.《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肺者气之本,黄耆补肺固表为君;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浊阴降,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先建其中。3.《法律》:东垣所论饮食劳倦,内伤元气,则胃脘之阳不能升举,并心肺之气,陷入于中焦,而用补中益气治之。方中佐以柴胡、升麻二味,一从左旋,一从右旋,旋转于胃之左右,升举其上焦所陷之气,非自腹中而升举之也。其清气下入腹中,久为飧泄,并可多用升、柴,从腹中而升举之矣。若阳气未必陷下,反升举其阴气,干犯阳位,为变岂小哉。更有阴气素惯上干清阳,而胸中之肉隆耸为(月真),胸间之气漫散为胀者,而误施此法,天翻地覆,九道皆塞,有濒于死而坐困耳。

临床应用1.风症: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属脾肺气虚,反服祛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风症。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阴火乘其土位。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而愈。2.某患头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风清火之剂。诊其脉浮虚不鼓,语言懒怯,肢体恶寒。此劳倦伤中,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汗之反虚其表,清之益伤其中,其恶寒乃气虚,不能上荣而外固也,况脉象浮虚,体倦语怯,尤为中气弱之验,与补中益气汤,一剂和,二剂已。3.内伤发热:庚子六月,吕用晦病热证。察其神气,内伤证也。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半夜,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发热,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逼,故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敦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投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遂取药立煎饮之,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枚,觉胸膈通泰,是晚热退进粥,连服数剂而愈。4.崩漏:归大化之内,患崩漏,昏愦,发热不寐,或谓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止血亦不效。立斋诊之曰:此脾虚气弱,无以统摄血,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不数剂而效。5.癃闭:某女,28岁,产后尿团五天,面色苍白,少气懒言,汗出多,倦怠乏力,嗜睡,尿意急迫而不得出,少腹坠胀,恶露淡红,脉沉弱缓,舌质淡红,齿印。此为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以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木通,五剂愈。6.髂窝脓肿:某男,21岁,右髂窝脓肿,切排后半月,疮口不敛,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少寐纳差,舌淡脉细,疮口肉色灰暗,脓液清稀,为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投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赤芍、川芎,十剂愈。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6、鸡苏人参汤

处方鸡苏叶1两,恶实(炒)1两,玄参1两,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上焦有热,津液燥少,喉咽干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梨2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7、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汤洗7次)1两,厚朴(姜汁制)5钱,赤茯苓5钱,香附子(炒)5钱,紫苏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妇女小便不顺,甚者阴户疼痛;思虑伤脾,导致白浊白淫,胸痞虚浮,面色黄,多眠少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4帖。每服水2钟,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加琥珀末1钱,调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治四气七情,故以为名。然以半夏为君,则知内外二因,皆能令气郁而生湿生痰也,香附治内,紫苏治外,其余又兼内外,以佐其成功,然不有琥珀为之通窍燥湿,则亦不能为效也。

摘录《准绳·女科》卷一

处方8、加味清心饮

处方石莲肉1两,白茯苓1两,益智仁半两,麦门冬半两,远志(水浸取肉,姜制炒)半两,人参半两,石菖蒲2分,车前子2分,白术2分,泽泻2分,甘草(微炙)2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中客热烦躁,便下赤浊肥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灯心20茎,水煎服。有热,加薄荷少许。

摘录《得效》卷七

处方9、牢牙散

处方栝楼根2两(用砂锅子纳甘草,水煮软,取出令干,为末),白芷半两,鸡舌香7枚,白檀香1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牢牙。主牙龈宣露。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匕,揩牙,误咽无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10、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1钱,半夏(姜汁炒)1钱,厚朴(姜汁炒)1钱,干姜(炒)5分,丁香5分,官桂5分,砂仁5分,陈皮1钱,藿香8分,柿蒂1钱,茴香7分,沉香3分,木香3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水寒停胃发呃。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11、苁蓉牛膝汤

处方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干、白芍药、熟地黄、当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胠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煎7分,去滓,食前服。筋痿脚弱,镑鹿角屑同煎。

摘录《三因》卷五

处方12、诃子膏

处方诃子(炮)、赤石脂、甘草、罂粟壳(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久新痢疾,烦渴不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诃子丸”。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全婴方》

处方13、风寒温散方

处方防风、荆芥穗、紫苏叶、姜半夏、广陈皮、枳壳、苦桔梗、炙甘草、生姜(去皮)。

功能主治小伤风。

用法用量头痛甚,加藁本、蔓荆子。

注意切忌早用寒凉。

摘录《不谢方》

处方14、沉香紫菀丸

处方紫苑茸1两,南星(姜制)1两,白附子1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沉香5钱,甘草5钱,枳实5钱,辰砂5钱,白豆蔻8钱,陈皮8钱,槟榔7钱,苏子7钱,半夏(法制)7钱,五味子7钱,干姜3钱,川乌3钱。

制法姜汁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痰哮、冷哮。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远淡姜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

处方15、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生用),干漆1两,黄芩2两,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2两,当归2两,龟甲5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妇人阴疮。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煎至3升,去滓,以绵蘸汤塌疮处。日3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16、防风茯苓汤

处方防风2两,茯苓2两,桂心6两,甘草2两(炙),半夏4两(洗),干姜4两(炮),人参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满短气,心痛吐涎,虚冷。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绞去滓,分3服。

注意忌酢物、生葱、海藻、菘菜、羊肉。汤。

摘录《外台》卷七引《深师方》

处方17、百生方

处方茯苓(去应)、贯众、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百物入咽喉,鲠欲死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

摘录《中藏经》卷下

处方18、抚芎汤

处方抚芎1两,白术1两,橘红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湿流关节,臂疼手重,不可俯仰,或自汗,头眩,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生姜7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19、地黄散

处方地黄2两,麦门冬(去心)2两,地骨皮2两,赤茯苓2两,石膏2两,甘草(炙)半两,葛根半两,栀子仁30枚。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实热,或欲吐而不出,烦闷喘急,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分,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与豆豉各50粒,淡竹叶2-7片,煎6分,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20、参耆健中汤

处方当归身1钱半,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陈皮1钱,白茯苓1钱,白芍药1钱,生干地黄(酒炒)1钱,甘草5分,五味子3分。

制法上锉作1帖。

功能主治虚损少气,四肢倦怠,饮食少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医方集略》

处方21、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葛根半两,杏仁5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寒热时作。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取汗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22、白玉膏

处方大鲫鱼1尾,密陀僧(另研,收入)2两,江子肉2两,大黄2两,白蔹2两,黄柏2两,甘草节2两。

制法用麻油1斤4两,煎枯去滓,熬至滴水不散,待温下炒透铅粉12两收之。

功能主治疮毒。

摘录《外科集腋》卷一

处方23、白豆蔻散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沉香1两,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风冷转筋,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鱼、蒜。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24、鸡膍胵散

处方鸡膍胵10具(微炙),桑螵蛸半两(微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菝(艹吉瓜)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25、当归散

处方当归5分(锉,微炒),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龙骨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痢久不愈,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6、扶桑清肺丹

别名扶桑清肺散

处方桑叶5钱,紫菀2钱,犀角屑5分,生甘草2钱,款冬花1钱,百合3钱,杏仁7粒,阿胶3钱,贝母3钱,金银花1两,熟地1两,人参3钱。

功能主治化毒之中益之养肺,降火之内济之补肾。主肺痈,咽干舌燥,吐痰唾血,喘急,膈痛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扶桑清肺散(《青囊秘诀》卷上)。

各家论述此方肺肾同治,全不降火,盖五脏之火,因饮食而旺,乃虚火而非实火也。故补其水而金气坚,补其水而虚火息。况补中带散,则补非呆补,而火毒又容易辞也。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27、补中芎䓖汤

处方当归(洗,焙)1两,干姜(炮,洗7次)1两,川芎1两,黄耆(蜜炙)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杜仲(炒令丝断)1两,人参(去芦头)1两。

功能主治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及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晕目睹,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热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28、导气饮

处方羌活、独活、木瓜、薏苡仁、青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枳壳、槟榔、青木香、紫苏、甘草、大腹子、木通、赤茯苓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湿脚气,肿赤疼痛,心腹膨胀,头面手足浮肿,身体腰背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通口服。热,加大黄;寒,加苍术。

摘录《袖珍方》卷二引《仁存方》

处方29、龙胆丸

处方龙胆2两,山栀子仁2两,白薇2两,茯神(去木)2两,大黄(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人参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玄参2两半,羚羊角(镑)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实热,惊悸善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30、扶脾饮

处方茯苓2钱,白芍1钱,陈皮1钱,扁豆子1钱,苍术1钱,吴萸1钱,熟地1钱,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白术1钱半,甘草3分。

功能主治酒食伤脾,饮水不纳,贪睡不醒。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二

处方31、龙脑散

处方龙脑1钱,牛黄1钱,丹砂1钱,地龙(去土取末)1钱,麝香1钱,乳香1钱,雄黄1钱(研),鲮鲤甲5片(烧灰),紫草半两,甘草(生,锉)2两,木猴梨50枚(切,焙)。

制法上为散,用猪尾上血拌匀,入在竹筒子内,用油单封裹,线缠定,于深坑子内,调稀猪粪浸14日,取出净洗。

功能主治小儿出疮子不透,旋出旋焦者。

用法用量每服1皂子大,龙脑水化下。并3服见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32、含消丸

处方茯苓1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乌梅(去核)2-7个,大枣(去核)2-7个。

制法上为散,别捣梅、枣令熟,合余药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胸中热,口干。

用法用量含之咽汁,日3夜2。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处方33、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1斤(用好油熬热,旋下,渫令赤色,用麸皮揩去油,锉细),丁香3两,甘草3两(炙赤色,锉),人参(去芦头)2两半,胡椒1两,荜茇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停寒积冷,心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4、诃子煮散

处方米皮4两(炒黄色),缩砂仁1两,五灵脂半两,诃子7个(去核),赤石脂半两,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泻下痢,腹痛日夜不止,已致困笃者。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小儿半钱,空心以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35、白豆蔻散

处方白豆蔻(去皮)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高良姜1分,木香1分,肉豆蔻(去壳)1分,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去白,焙,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宿食不化,气刺(疒丂)痛,泄泻,善噫吞酸,食欲呕吐,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木瓜、生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36、八仙散

处方天麻1钱(热汤泡洗),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半,御米1钱(炒去油),糯米(姜汁浸7次),扁豆1钱(炒),陈皮1钱,莲肉(去心)1钱,藿香叶1钱,甘草1钱(炒)。

制法上为细末,如常调匀。

功能主治一切身冷,瘛疭,四肢弱,吐泻不食,精神困慢,面色青黑,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用盐汤调下,或盐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如吐泻,霜梅汤调下;慢惊者,冬瓜仁、陈皮煎汤调下,入盐少许。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37、定痛如神汤

别名定痛至神汤

处方栀子3钱,白芍5钱,茯苓1两,苍术3钱,大黄1钱,厚朴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舒肝经之气,利膀胱之水,泻水逐瘀。主火结在大小肠,腹中痛不可忍,按之愈痛,口渴,饮以凉水,则痛少止,少顷依然大痛。若不急治,一时气绝。

用法用量定痛至神汤(《石室秘录》卷六)。

各家论述《石室秘录》:此方妙在舒肝经之气,用白芍、甘草和其痛。尤妙多用茯苓为君,以利膀胱之水。更妙在栀子以泻郁热之气。又恐行之欠速,更佐之大黄走而不守,则泻火逐瘀,尤为至神也。

摘录《傅青主男科》

处方38、龙骨丸

处方干姜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龙骨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虚冷下血,及水谷下痢,昼夜无数,兼疗恶露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

处方39、甘白丹

处方甘草、白矾各等分。

功能主治腹中忽有应声虫。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即愈。

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处方40、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2两(切),甘草(炙,锉)半两,大黄半两,升麻3分,车前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脾虚热,舌根肿塞,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每日3次。先针舌下两边出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41、八宣汤

处方葛根、升麻、川芎、甘草、麻黄、赤芍、陈皮、白芷。

功能主治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者。

摘录《慈幼新书》卷九

处方42、地榆汤

处方地榆根8两,柏叶8两,蟹爪1升,竹茹1升,漏芦3两,茯苓1两,蒲黄3合,伏龙肝半斤,干姜2两,芍药2两,当归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血不绝。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地榆根,减3升,纳诸药,更煮取4升。分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千金翼》卷八

处方43、含化犀角丸

处方犀角屑半两,射干3分,黄药半两,子芩半两,郁金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天门冬1两(去心,焙),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络石叶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马牙消1两。

制法上为末,入马牙消研令匀,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心脾虚热,肺气暴壅,咽中肿痛,口舌干燥,咽津有妨,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4、安胎饮

处方白术1钱,人参半钱,当归1钱,白芍药1钱,熟地黄1钱,川芎5分,陈皮5分,甘草3分,缩砂2分,紫苏3分,条芩5分。

功能主治孕成之后,胎气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间作疼,或饮食不甘美及孕妇痘已出现。

用法用量《妇科玉尺》有香附,无熟地黄。《幼幼集成》有红枣三枚,无条芩。孕7-8个月服此药,或加大腹皮、黄杨头7枚。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七

处方45、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莎草根(去须)半两,黄耆(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46、达生散

处方大腹皮(用黑豆汁洗,晒)3钱,人参5分,甘草(炙)5分,紫苏梗叶5分,陈皮5分。

功能主治安胎利产。

用法用量加黄杨叶7茎,葱5叶,水煎服。妊娠8-9月,服数剂。春,加川芎;夏,加黄芩。

摘录《女科撮要》卷下

处方47、防己汤

处方木防己3两,茯苓1两,桑白皮(切)2升,桂心3两,芎䓖3两,甘草1两半(炙),大枣12枚(擘),芍药2两,麻黄2两(去节)。

功能主治风湿,四肢疼痹,挛急浮肿。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麻黄,减1升,纳药煮取3升,分3服。渐汗出,令遍身,以粉粉之。

注意慎风冷。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48、甘葶散

处方葶苈半两(炒),麻黄1分(去节),甘草1钱,贝母1钱,杏仁(去皮)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有痰气急;亦治喘促胸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3岁1钱,水半盏,煎3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处方49、百部汤

处方百部、桔梗、茯苓、百合、桑白皮、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掌》卷五

处方50、防风汤

处方防风、葛根、柴胡、桂枝、甘草、白芍药。

功能主治风气腹痛,腹中攻注,或腹中作响,大便作泻,寒热脉浮。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51、防风汤

别名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3分,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3分,葛根(锉)3分,桂(去粗皮)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行痹,痛风,伤风寒热。

用法用量防风散(《杏苑》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52、快膈汤

别名快膈散

处方白术(炒)1两,丁香2钱半,香附子(炒)2钱半,草果仁半两,诃子(炮)半两,半夏(汤泡2次)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脘停痰,膈中留饮,心头不快,时复有声,或饮食后、或早起口吐清水。

用法用量快膈散(《普济方》卷一六六)。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

处方53、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羌活(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节)1两,芎䓖2两,荆芥穗半两,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风壅滞,多痰逆头昏。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去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54、甘露饮

处方寒水石、石膏、郁金、甘草、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潮热乍来乍去,心烦面赤,口干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薄荷汤调下。

摘录《得效》卷十一

处方55、独胜散

处方大甘草节(以真麻油浸,年岁愈多愈妙)。

功能主治解药毒、蛊毒、虫蛇诸毒。

用法用量取甘草嚼,或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二十五

处方56、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2枚,麻黄(去根)1分,木香1分,蛜(虫祁)5个(糯米炒令黄,去末),吴茱萸1铢,白术1分,干姜2铢(炮),大黄8铢(湿纸裹煨),诃黎勒2枚(炮),茯苓(去皮)8铢,甘草1分(炙),附子8铢(炮,去皮),青橘皮2-7片,桂心3铢,槟榔2枚,当归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结胸,壮热恶寒,饮食不下,大小肠秘塞,阴毒昏沉,脐下水结撮痛,四肢逆冷,心躁,不省人事,食症结聚,心下逆满,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大枣3枚,水1盏,煎至7分,食后热服,盖覆。若胸腹内痛,空心服。如稍溏利无妨。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57、鸡苏汤

处方鸡苏1两半,石膏(碎)1两,淡竹叶(切)1两,木通(锉)1两,甘草(生,锉)1两,滑石(碎)1两,小蓟根1两,生地黄半斤(锉,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58、龙骨丸

处方龙骨5分,柏子仁5分,甘草5分,防风5分,干地黄5分,桂心7分,禹余粮7分,黄耆7分,茯苓7分,白石英7分,人参6分,附子6分,羌活6分,五味子6分,玄参4分,芎藭4分,山茱萸4分,磁石8分,杜仲8分,干姜8分。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目巟)(目巟),气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加至40丸。

摘录《千金》卷二十

处方59、八反膏

处方鳖头、苋菜、葱、蜜、甘草、甘遂、芫花、海藻、阿魏、鳖甲、水红花子。

制法上应为末者为末,应捣烂者捣烂,入末再捣,如和不匀,加烧酒调之。

功能主治痞块。

用法用量先以水调白面作圈,围痞上,大6-7分厚,其药敷在痞上,外用锡注2把,放烧酒在内,熨痞上,冷则更换,至痞内动,痛方止,明日大便下脓血,即除根。

摘录《种福堂方》

处方60、快丸儿

处方半夏曲(炒)1两,三棱(湿纸裹煨)1两,甘草(炙)1两,丁香3分(不见火),生姜12两(去皮,切片子,用青盐1两淹一宿,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子大,候干,入瓷器中收。

功能主治酒后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