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耆的处方(十三)

浏览

黄耆[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甘,微温。①《本经》:味甘,微温。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症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小编整理出含有黄耆的处方共397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721~780共60个。

处方1、黄耆散

处方嫩黄耆、嫩柴胡、苏木、紫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雪天疮疹难出,皮肤温壮,头烧脚冷,呵欠困闷,无时惊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白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2、麻黄苍术汤

处方麻黄8钱,苍术5钱,黄耆1钱5分,草豆蔻6分,柴胡5分,羌活5分,生甘草4分,当归梢4分,防风4分,炙甘草3分,黄芩3分,五味子9个。

功能主治秋冬每夜五更嗽,连声不绝,乃至天晓日高方缓,口苦,两胁下痛,心下痞闷,卧而多惊,筋挛,肢节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2服。以水2盏,煎至1盏,临卧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3、黄耆丸

处方黄耆2两(锉),鹿茸(去毛,酥炙)2两,牡蛎1两(煅1复时),土瓜根1两,黄连1两(去须),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半。

制法上为末,研令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数少,虚极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何首乌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4、敛肺汤

处方百药煎、诃子皮、五味子、黄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罂粟壳、甜杏霜。

功能主治久嗽,纯虚无邪。

各家论述方中百药煎、诃子皮、罂粟壳,皆清虚之品,入肺而敛其耗散;五味子敛而兼补,且能保肺滋肾;耆皮固肺气;白及补肺损;胡桃、杏仁润肺燥耳。

摘录《成方便读》卷四

处方5、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赤茯苓1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口干,烦闷心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6、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钟乳粉1两半,白茯苓1两,云母粉1两半,远志1两(去心),细辛1两。

制法上为细散,入钟乳粉等,更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益肝明目。主虚劳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2-3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7、黄连消毒饮

处方生黄耆1钱5分,防己1钱5分,泽泻1钱,连翘1钱5分,草节5分,陈皮7分,川黄连1钱,苏木5分,桔梗1钱,防风2钱,黄芩1钱,藁本1钱,全当归3钱,川柏1钱5分,羌活1钱,知母1钱,生地3钱,玄参2钱。

功能主治疔疮日久,气血两亏,阳明头痛顶疼,小便黄。

摘录《青囊全集》卷下

处方8、活血续命散

处方白芍药4两,当归3两,绵黄耆4两,续断3两,芎䓖(各先为细末)1两半,柏子仁1两半(别研匀)。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虚损。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9、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1两半,生地黄4两,甘草(炙,锉)1两半,芍药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石膏(碎)1两,芎䓖1两,大黄(锉,炒)1两,人参1两,当归(切,焙)1两,半夏(姜汁制)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退风热。主热疮。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10、活血散

处方黄耆2两,当归2两,川芎2两,白芷2两,续断2两,鹿茸2两,黄芩2两,细辛2两,干姜2两,附子2两,芍药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枪伤,腹裂肠出者。

用法用量先饮酒,次服药5钱匕,日3服。

摘录方出《医学入门》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处方11、独圣散

处方醉芩、生地、川断、白芍、川芎、艾、牡蛎、伏龙肝、当归、黄耆、地榆、甘草、陈皮、熟地。

功能主治产后劳伤,经血虚损,或分娩时血去不尽,在于腹中脏腑挟于宿冷,冷则血欲行而或阻,恶露淋沥不绝者。

各家论述是方芎、归、芍、生地、熟地、艾、断以补血,黄耆、陈皮、甘草以补气,伏龙肝之温,牡蛎之涩,地榆、醉芩之凉,以止淋沥。产后经血虚损而致者,服之有效。若脏腑挟宿冷者,榆、芩二味恐不宜入。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12、羚羊角丸

处方羚羊角屑1两,生干地黄3分,羌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黄耆半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当归半两(锉,微炒),酸枣仁半两(微炒),牛膝半两(去苗),芎䓖半两,萆薢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四肢筋脉挛急疼痛,心神烦闷,背项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13、黄耆赤昆汤

处方黄耆、昆布、赤小豆。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主脾虚胎水之轻者。症见腹部增大之快与妊月不符,胸闷气喘,四肢浮肿,四肢无力,不思饮食,面色淡黄。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处方14、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牡蛎粉1两,黄芩半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虚热头痛,四肢烦疼.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15、柴胡消肿汤

处方黍粘子(炒)5钱,黄连5钱,归尾1两,甘草1两,花粉1钱,黄耆1钱5分,黄芩2钱,柴胡2钱,连翘3钱,红花5分,玄参1钱。

功能主治马刀疮肿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钟,煎8分,食后热服。

注意忌酒、湿面、房劳、气怒。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16、渐生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茯苓1两,山药1两,芡实1两,黄耆3钱,白芍5钱,甘草1钱,砂仁3粒。

功能主治扶胃气以回阳,助胃气以生阴。主冬月伤寒,误汗误下,身重,目不见人,自利不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缓调胃气,胃气生而五脏六腑俱有生气。此症虽坏而犹有生气,是阴阳在欲绝未绝之候,故用参、苓、耆、术之品,得以回春也。淖

摘录《辨证录》卷一

处方17、黄耆丸

处方黄耆3两,枳实(炙)3两,乌蛇2两(炙),当归2两,赤石脂2两,猬皮2两(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酒送下,日2服。更不加减。

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广济方》

处方18、黄耆茵陈散

处方黄耆1钱2分,赤芍药1钱,茵陈1钱5分,石膏8分,麦门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黄汗不止及黄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摘录《杏苑》卷五

处方19、黄耆散

处方黄耆3两(锉),地榆2两(锉),紫参3两,黄柏2两(涂蜜,微炙,锉),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黄连1两(去顶,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日夜数十行,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薤白3茎,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20、麻黄根汤

处方人参2钱,当归2钱,黄耆1钱半(炙),白术1钱(炒),桂枝5分,麻黄根1钱,粉草5分(炒),牡蛎(研)少许,浮麦1大撮。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虚脱汗多,手足冷,加黑姜4分,熟附子1片;渴,加麦冬1钱,五味子10粒;肥白人产后多汗,加竹沥1盏、姜汁半匙,以清痰火;血块不落,加熟地3钱;恶风寒,加防风5分,桂枝5分。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21、黄耆豆汤

处方黄耆、马料豆各等分。

功能主治盗汗,自汗。

用法用量2味用水1大碗,煎8分服。半月愈。

摘录《医学实在易》卷五

处方22、黄耆散

处方黄耆3两(锉),枳壳(去瓤,麸炒)3两,防风(去叉)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血痔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23、黄耆汤

别名黄耆散

处方黄耆半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续断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1两,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大黄(生)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折,恶血凝滞肿痛。

用法用量黄耆散(《普济方》卷三一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24、黄耆贴

处方甘草(炙)、大黄、白蔹、黄耆、芎䓖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黄和如浊泥,涂布上。

功能主治痈肿有热。

用法用量随赤热有坚处大小贴之,燥易。

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刘涓子方

处方25、救祟汤

处方人参5钱,黄耆1两,当归1两,金银花2两,茯苓3钱,贝母3钱,草乌1钱。

功能主治骨羡阴疮。

用法用量上用水1碗,煎半碗,半饥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八

处方26、款肺汤

处方知母(焙)1两,百合1两,百部1两,白前1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款冬花1两,马兜铃1两,贝母(去心)1两,五味子1两,前胡(去芦头)1两,枳实(麸炒)1两,甘草(炙)1两,葛根1两,防己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葵1两,大黄(生,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焙黄)1两,白术(锉,炒)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大枣(去核,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咳嗽多痰,面赤口干,气急烦满,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27、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细锉),桑根白皮1两(细锉,炒),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肠咳。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28、黄耆白术散

处方黄耆1两,白术1两,芍药1两,桂1两,茯苓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去芦),神曲1两。

功能主治诸虚不足,面黄食少,困倦,潮热有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煎,不拘时候服,每日3-4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

处方29、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

别名内托黄耆酒煎汤、内托酒煎汤、黄耆柴胡汤、内托酒煎散

处方黄耆2钱,当归梢2钱,柴胡1钱5分,黍粘子1钱(炒),连翘1钱,肉桂1钱,升麻7分,炙甘草5分,黄柏5分。

功能主治附骨痈,坚硬漫肿,不辨肉色,行步作痛,按之大痛。

用法用量内托黄耆酒煎汤(《东垣试效方》卷三)、内托酒煎汤(《医学入门》卷八)、黄耆柴胡汤(《杏苑》卷八)、内托酒煎散(《外科大成》卷二)。本方方名,《医学正传》引作“托里黄耆汤”;《疡科选粹》引作“柴胡黍粘子汤”。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30、解渴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2两,绵黄耆(蜜炙)2两,麦门冬(去心)2两,干葛(有粉者)2两,枇杷叶(刷去毛,蜜炙)2两,生木瓜(去皮)2两,甘草1两半(炙),乌梅肉半两,生姜半两。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生津液,除烦躁,止渴。主消渴。

用法用量用水约斗余,银石锅内煮百十沸,候欲饮时,温半盏许,自在饮之,须食后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31、蠲毒换肌饮

处方冷饭团(白色者,木槌打碎)4两(以长流水4大碗,入砂锅内煎至3碗,入后药),黄瓜蒌(连仁杆烂或细切)1个,黄耆(盐水炒)3钱,白芍药1钱半,当归1钱半,木瓜1钱,白芷1钱,风藤1钱,白鲜皮1钱,贝母1钱,天花粉1钱,穿山甲1钱,皂角刺1钱,甘草节1钱,汉防己7分,鳖虱、胡麻(炒研)2钱,金银花3钱,猪胰子(切碎)1两。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上药再煎至1大碗,通口顿服;胃弱者分为2服,每日3次。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32、黄耆竹叶汤

处方黄耆3两,甘草3两,麦门冬3两,黄芩3两,芍药3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2两,芎䓖2两,半夏2两,生姜5两,生地黄8两,大枣30枚,淡竹叶1握。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竹叶,取2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4服,相去如人行30里间食,每日3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33、敛肺汤

处方知母(焙)1两,百部1两,百合1两,白前1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款冬花1两,马兜铃1两,贝母(去心)1两,五味子1两,前胡(去芦头)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葵1两,大黄(生,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白术(锉,炒)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大枣(去核,焙)1两,槟榔(麸炒)1两,甘草(炙)1两,葛根1两,防已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咳嗽多痰,面色赤,口干,气急烦满,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七

处方34、黄耆散

处方黄耆半两(蜜炙),麦门冬半两(水浥,去心),熟地黄半两(酒洒,9蒸9晒,焙,称),桔梗(炒)半两,甘草1分(炙),白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倦怠,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温服,日3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麦门冬气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阴少阴;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桔梗气味苦平,入手太阴;白芍药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加生姜以泄卫。此咳嗽咯血成劳诸症,非补气补血之药不能挽回也。

摘录《本事》卷五

处方35、黄耆散

处方好黄耆4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舌咽干,又不可服凉药者。胸满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如茶点服,入羹粥中亦可服。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席延赏方》,名见《鸡峰》卷三十

处方36、黄耆羌活丸

处方黄耆1两(略炙),羌活1两(去芦头,锉,米泔浸1宿,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1两(炒去角),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沙苑蒺藜1两(生用),牛膝1两(酒浸,焙1宿),木鳖子1两(去壳),防风1两(去叉,净洗,锉),萆薢(净洗,切)1两,狗脊(去毛,生用)1两半。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气。主肾脏虚风。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37、黄耆人参汤

处方黄耆、人参、白术、陈皮、甘草、当归、麦冬、五味、生地、黄柏、熟地、天冬。

功能主治煎厥。

摘录《证治汇补》卷七

处方38、黄耆人参牡蛎汤

处方黄耆3钱,人参3钱,甘草2钱,五味1钱,生姜3钱,茯苓3钱,牡蛎3钱。

功能主治痈疽。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另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贴仙灵膏。

摘录《四圣心源》卷九

处方39、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蛇蜕皮(炙令焦)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甲疽。

用法用量敷疮上,日3-5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40、大槟榔丸

别名槟榔丸

处方槟榔3两,桂心3两,附子2两(炮),栝楼3两,杏仁3两(熬),干姜2两,甘草(炙)2两,麻黄3两(去节),黄耆3两,茯苓3两,厚朴2两(炙),葶苈3两(熬),椒目3两,吴茱萸5合,白术3两,防己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小水肿;虚肿;大病客肿作喘病。

用法用量槟榔丸(《千金翼》卷十九)。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桃李、雀肉、大醋。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

处方41、黄耆柴胡汤

处方黄耆2钱,柴胡梢1钱,羌活5分,连翘1钱2分,肉桂3分,土瓜根3分,黄柏3分(酒洗),生地3分,当归尾7钱5分。

功能主治大腿近膝股肉生附骨疽,不辨肉色,温肿木硬,痛势甚大,其脉弦细,按之洪缓略有力者。

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热服。

摘录《疡科选粹》卷二

处方42、黄耆建中加当归汤

别名黄耆建中汤、黄耆汤

处方黄耆1两半(蜜炙),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1两半,白芍药3两,桂枝1两1分(去粗皮,不见火),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头疼,烦渴,脉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未可表散发汗者。

用法用量黄耆建中汤、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三四)。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当归气味辛甘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白芍药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桂枝气味辛温,入足太阳;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姜、枣之辛甘和荣卫。此建中汤也,以之治伤寒之头疼烦渴,脉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者,未可表散发汗故也。

临床应用伤寒:昔有乡人丘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于建中汤加当归黄耆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2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难是难。

摘录《本事》卷八

处方43、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半,吴木1两,苍术1两,人参1两,阿胶1两,麦门冬1两,干地黄1两,桑寄生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虚蒸热,致卫气消铄,四肢羸弱无力,饮食不思,五心烦躁,久而不治,因证劳成;产后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如茶法煎服,日2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引《杨氏家藏方》

处方44、麻黄根汤

处方麻黄根1两,黄耆1两(锉),五味子半两,牡蛎2两(烧为粉),甘草3分(炙微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45、大镇心丸

处方干地黄6分,牛黄5分(1方用牛膝),杏仁5分,蜀椒5分,泽泻2分,黄耆2分,茯苓2分,大豆卷2分,薯蓣2分,茯神2分,前胡2分,铁精2分,柏子仁2分,羌活8分,桂心8分,秦艽8分,芎䓖8分,人参8分,麦门冬8分,远志8分,丹砂8分,阿胶8分,甘草8分,大黄8分,银屑8分,桑螵蛸12枚,大枣40枚,白蔹8分,当归8分,干姜8分,紫石英8分,防风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女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注。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

用法用量每服7丸,酒送下,1日3次。加至20丸。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46、黄耆贴

别名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半,黄芩1两,芎䓖1两,黄连2两,白芷2两,芍药2两,当归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白和如膏。

功能主治痈肿,恶核焮肿疼痛。

用法用量黄耆散(《圣惠》卷六十四)。热势毒者,加白蔹1两。

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处方47、黄耆汤

处方黄耆1钱半(蜜炒),熟地1钱半,茯苓1钱,天冬1钱,肉桂1钱,小麦8分(炒),当归8分,甘草(炙)8分,五味子3分。

功能主治房劳过甚,致阴阳两虚而遗精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分,水煎出,用龙骨细研末1钱,合服。如有汗者,加净麻黄根(蜜炒)1钱;如汗冷者,加附子7-8分;如发热自汗,或口渴者,加石斛2钱。

摘录《会约》卷十一

处方48、黄耆十四味丸

处方黄耆5两,黄连5两,土瓜根5两,苦参3两,玄参6两,栝楼4两,地骨皮4两,龙骨4两,菝葜4两,鹿茸(炙)4两,牡蛎3两(熬),人参3两,桑螵蛸(炙)3两,五味子1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数,多而渴,饮食渐加,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

用法用量初服15丸,稍加至30丸,用后竹根饮下之,每日2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

处方49、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3分(细锉),狗脊1两3分(去毛,锉),牡蛎1两3分(煅),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3分,土瓜根3两,赤石脂2两半(研),萆薢2两半(微炒,锉),牛膝2两半(去苗,酒浸,切,焙,微炒),山茱萸2两半。

制法上先捣8味为细散,更与赤石脂同研匀。

功能主治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酒调服,至午间、夜卧各1服。渐加至2钱匕。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50、黄耆固真汤

处方黄耆、人参、白术、甘草(炙)、当归、麦冬。

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气血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51、调劳养血丸

处方黄耆1两半,白术1两半,茯苓1两半,白芍1两半,人参1两,山药1两,归身1两,熟地1两,五味1两,麦冬1两,远志1两,陈皮8钱,生地5钱,山萸5钱。

制法加入鸭血,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之虚损。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处方52、黄耆汤

别名延寿

处方黄耆、白术、防风、熟地黄、牡蛎粉、白茯苓、麦门冬各等分(一方有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为风邪所搏,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红枣2个,煎大半盏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引《便产须知》

处方53、救元饮

处方白术2钱(土炒),人参1钱(多加亦可),炙甘草1钱5分,炮姜1钱5分,黄耆3分(炙),当归3钱(酒炒)。

功能主治呕血斗余,鲜瘀并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上

处方54、柴胡地黄汤

处方柴胡、黄芩、川芎、归须、生地、人参、甘草、香附、陈皮、黄耆、半夏、丹皮、童便、大枣、赤芍。

功能主治清热行血。主产后恶露方下,忽然一断,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妄言谵语,如见鬼神。

各家论述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小柴胡也;生地、川芎、赤芍、当归,四物汤;半夏、陈皮,二陈汤也,佐以丹皮、童便凉血清热,加耆、枣,佐参、甘以益气除热,痰化热退,结血消而自无妄言见鬼之症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55、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屑1两,茯神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生干地黄1两,黄耆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风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邪惊悸,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一五○)。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56、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半(锉),赤茯苓1两半(去黑皮),木香1两半,草豆蔻3分(去皮),桂3分(去粗皮),当归3分(切,焙),桑根白皮3分(锉),防风3分(去叉),紫葳根3分(炙,锉,凌霄花根是也),甘草3分(炙,锉),续断3分,泽泻3分,甘遂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水分,遍身浮肿,烦闷喘渴,经水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小豆半匙;生姜1块(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57、黄耆散

处方黄耆2两,甘草半两,枳实30个(去皮),青州枣20个(2味捣烂,去核培干,慢火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便远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处方58、黄耆汤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黄连、桂枝。

功能主治痘收之后,卫弱自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59、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犀角屑2分,地榆2分(微炙),玄参3分,赤茯苓3分,当归3分,川芒消1两半,木香半两,连翘半分,甘草3分(生,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部),栀子仁3分,川升麻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生痈肿,烦疼壮热,口干心燥,大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60、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2两,丹参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干姜(炮)1两半,五味子(炒)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半,芎䓖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