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红萆薢的处方(四)

浏览

红萆薢(别名滇红萆薢、土茯苓、小萆薢、打不死、土茯苓、花花藤、花萆薢),苦;甘;平,祛风除湿;利水通淋;解疮毒。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浊;疮疖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红萆薢的处方共20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04共24个。

处方1、芪附汤

处方黄芪30克,制附片(先煎30分钟)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0克,土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中散寒,解毒祛湿。主阳气虚弱,脾失健运。(顽固性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4次,治疗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2、苓姜饮

处方土茯苓500克 生姜120克

功能主治治杨梅结毒,及玉茎烂完者。

用法用量分数次煎服,不十日愈。其溃处以药汁调面糊敷之。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3、泽黄英土汤

处方泽兰15克,酒大黄12克,虎杖10克,土茯苓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10克,茵陈10克,生甘草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湿热内蕴,致瘀血停于肝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蔡永良方

处方4、妙济丸

处方黑木耳(醋制)300g 当归32g 白芍(酒炒)10g 川芎12g 木瓜16g 杜仲(盐炒)20g 续断32g 川牛膝(酒蒸)32g 苍术32g 小茴香(盐炒)8g 木香6g 丁香6g 母丁香6g 乳香(制)8g 茯苓50g 土茯苓32g 龟甲(制)5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特异,味微甜而后苦、辛。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0g和酥油(加热熔化后滤过)16.6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

用法用量用黄酒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活络通脉清解汤

处方元参90克,银花藤90克,当归60克,丹参60克,川芎40克,灵仙20克,路路通20克,皂角刺20克,蒲公英90克,土茯苓90克,甘草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风寒湿邪侵袭,郁久化热,热郁成毒,热毒结聚于经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此药还可用于外洗。

摘录僧焰如方

处方6、瘰疬丸

处方牡蛎(煅)元参(炒)各150克 土茯苓(炒)75克

制法上药于端午日共磨细,用酒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瘰疬。

用法用量患在上身,每清晨酒下7.5克,晚上6克,患在下身,早服6克,晚服7.5克,自然渐消。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处方7、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15克 大豆黄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栀子6克 丹皮9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2克 地丁9克 木通6克 滑石块15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8、二子消毒散

处方皂角子 肥皂子 僵蚕 蝉蜕 杏仁(去皮、尖)各7个 猪牙皂1条 金银花9克 防风 荆芥 牛膝各3克 猪板油60克 土茯苓15克

功能主治主玉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及杨梅疳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煎至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9、乙肝解毒汤

处方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功能主治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主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用量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摘录来春茂方

处方10、托里解毒汤

处方当归4.5克 赤芍4.5克 川芎 生地黄 连翘 黄芩 防风各3克 黄连(酒炒)6克 荆芥穗2.1克 苦参(酒炒)羌活 薏苡仁各3克 皂角子10个 防己3克 木瓜1.5克 生甘草0.6克土茯苓30克(湿者120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下;滓再煎服。宜服二十帖,每帖煎三次,一日服一帖。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11、土萆薢汤

处方土萆薢(即土茯苓)60~90克

功能主治治杨梅疮,瘰疬,咽喉恶疮,痈漏溃烂,筋骨拘挛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6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不拘时候,徐徐服之。若患久或服攻击之剂致伤脾胃气血,以此一味为主,外加对证之药,无不神效。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处方12、内消腺瘤汤

处方土茯苓30克,苦参10克,天花粉10克,角刺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桔梗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涤痰清热,理气散结。主痰气郁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黄斯盛方

处方13、还阴解毒汤

处方川芎 当归(酒洗)生地黄 金银花(去叶)连翘 黄芩(酒炒)土茯苓 细甘草(减半)黄连(酒炒)苦参 麦门冬(去心)白芍药(酒洗)玄参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梅疮余毒未清,蒸灼肝肾,神水窄小,兼有赤丝,黑白混浊不清,看物昏眊不明。

用法用量上药锉末,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处方14、胰子汤

处方黄连 胡黄连 川芎 牛膝 当归各4.5克 防风 金银花 米仁 木通各3克 僵蚕7条(炒,研碎)土茯苓1千克(米泔浸一二时,打碎,井水洗净,忌铁)蓖麻子7粒(去黑皮,打碎)甘草1.8克

功能主治解毒托散。治疮毒人虚气弱,不宜汗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陈酒、河水各1升,煎至750毫升,入前药,并胰子1个,去油净,在内同煎,空腹时服。取汗。虚弱甚者,加人参。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牛、狗、鸡、犬、酒、醋、茶等物。

摘录《医宗说约》卷六

处方15、土茯苓合剂

处方土茯苓30~60克 银花12克 威灵仙9克 白鲜皮9克 生甘草6克 苍耳子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治梅毒。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日服一剂,分早、中、夜三次服完,连服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摘录《实用中医外科学》

处方16、大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9克,川芎3克,木通4.5克,银花9克,茯苓6克,大黄4.5克,防风6克。

功能主治祛毒,养血,活络。主外感毒邪,浸淫肌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林端昌方

处方17、回春散

处方白丑60克(生、熟各半)白鲜皮120克(生、熟各半)土茯苓(焙)120克 五加皮 连翘(去心)银花 薄荷 山豆根各60克 花粉 山栀 皂角子(炒)桔梗 甘草各30克 人参60克

制法上为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口鼻喉疳。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灯心0.3克,煎汤服。

摘录《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

处方18、土茯苓猪骨汤

处方猪脊骨500克 土茯苓50~100克

制法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

用法用量分2次服完。每日1服。

摘录《民间方》

处方19、皮肤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60克,莪术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热毒,郁结肌肤。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胡天雄方

处方20、鸡香汤

处方鸡血藤30克,元参60克,双花60克,甘草30克,乳香10克,土茯苓6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火毒湿热内盛,复因外感风邪,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郭俊男方

处方21、仙遗粮汤

处方鲜土茯苓60克(洗净,木石臼内捣碎)当归 生地 防风 木通 薏仁各2.4克 金银花 黄连 连翘各3克 白术 白鲜皮各2.1克 皂刺1.8克 甘草1.2克 灯心20根

功能主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上药先将土茯苓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滓,入余药,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处方22、化毒消疣汤

处方大青叶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蛎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鲜生地30克,黄芩12克,制大黄9克。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主外感风毒,内动肝火。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23、补泄理肾汤

处方黄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行水泄浊。主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摘录裘沛然方

处方24、清咽消毒剂

处方薄荷10克 金银花10克 野菊花15克 生甘草6克 沙参10克 土茯苓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秽利咽。治白喉、喉痈、喉风、乳蛾

用法用量水煎滤清,每剂得300毫升。含漱,一日四至六次。

摘录《中医外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