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山海螺的处方(九)

浏览

山海螺(别名地黄、白河车、牛附子、乳夫人、奶树、四叶参、白蟒肉、山胡萝卜、土党参、奶参、乳薯、通乳草、奶奶产头、老奶头、野菜产砂、奶葫芦、奶茵、陈、奶党、羊乳参、白马肉、牛奶参、角参、洋参、哈蜡党、狗头党、狗参、狗头参),味甘;辛;性平,益气养阴;解毒消肿;排脓;通乳。主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肺痈;乳痈;肠前程;疮疖肿毒;喉蛾;瘰疬;产后乳少;白带;毒蛇咬伤。小编整理出含有山海螺的处方共446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牡蛎2两(烧为粉),栝楼根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半两,白石脂半两,泽泻半两,知母半两,黄连半两(去须),薯蓣半两,熟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渴不止,小便赤黄,脚膝少力,纵食不生肌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2、黄连丸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黄耆半两(锉),栀子仁1分,苦参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葳蕤1分,知母1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栝楼根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地骨皮1分,赤茯苓1分,生干地黄1分,铁粉半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久不愈,体瘦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3、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3分,黄耆3分,熟干地黄1两,酸枣仁1两(微炒),茯神1两,铁粉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黄连3分(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芩半两,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恍惚。妄语多言,夜不得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4、调经乌鸡丸

处方白毛乌骨未炖雄鸡1只(约重1斤,以糯米喂7日,勿令食虫蚁,以绳缢死,干挦其毛,去肚内杂脏不用,纳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2两于鸡肚内,以好酒10碗,文火煮烂,取出肚内药,将鸡连骨用桑柴火焙干,仍以前煮过之生地等药酒,又浸又焙,至鸡骨肉枯为度,研极细末),人参5钱,肉苁蓉(酒洗净)1两,炒破故纸1两,砂仁1两,当归1两,白术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茯苓1两,甘草(炙)1两,杜仲(盐水炒)1两,香附米(醋制)4两。

制法共为细末,入鸡骨肉末和匀,酒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月经愆期。由脾胃虚弱,冲任损伤,气血不足,致经来或前或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汤下。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处方5、膏蜜汤

处方猪膏2分,白蜜1升,生地黄(切)1升。

制法用猪膏煎地黄赤色,出之,纳蜜和之令调。

功能主治产后余血冲心,痛急欲死。

用法用量分5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九

处方6、调经散

处方当归1两(酒浸),川芎半两,红花3钱,斑蝥(去翅足)2钱,水蛭2钱(炒),虻虫2钱(去翅足),红娘子1钱(去翅足),牡丹皮半两,赤芍药半两,白芷3钱,蓬术2钱,桂3钱,白姜2钱,生地黄2钱,干漆2钱,川牛膝2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行血气。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如小便癃闭不通,用甘草汤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

处方7、茯神丸

处方茯神1两,地骨皮半两,黄耆半两(锉),知母半两,牡蛎1两(烧为粉),栝楼根3分,黄连3分(去须),麦门冬2两(去心,焙),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烦热,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8、黄耆散

别名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锉),白芍药1两,桂心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白龙骨1两,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小便数,无力,不能食。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9、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干地黄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处方10、救苦膏

处方大黄2两,花粉7钱,牙皂8钱,蓖麻子2两,全蝎7钱,枳壳8钱,生地黄1两,桃仁7钱,白芷8钱,草乌1两,五倍子7钱,莪术1两,羌活8钱,麻黄8钱,肉桂8钱,红大戟8钱,香附7钱,厚朴7钱,穿山甲7钱,蛇蜕5钱,当归1两5钱,甘遂2两,木鳖子2两,川乌1两,三棱1两,巴豆8钱,黄柏8钱,芫花7钱,杏仁7钱,防风7钱,独活7钱,槟榔7钱,细辛7钱,玄参7钱,黄连5钱,蜈蚣10条。

制法上用麻油50两,入群药浸数日,用慢火熬之,待滴水成珠后将药除去,兑入黄丹24两,密陀僧4两,成膏待用。

功能主治解毒,散风,活血。主风寒湿痹,腰腿作痛,筋骨麻木,四肢不仁,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症瘕积聚,肚腹疼痛;女子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膨闷胀饱,水臌痈疽,对口,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11、薄荷煎丸

处方薄荷汁1升,生地黄汁1升,青蒿汁1升,童便2升,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麝香2钱(细研),朱砂1两(细研),秦艽3两(去苗,捣罗为末)。

制法用薄荷等汁并小便同煎,然后下桃仁膏及朱砂等,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急劳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清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12、鹿茸丸

处方鹿茸1两,阳起石半两,麝香3铢,地黄3两。

制法上为末,合阳起石、麝香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子宫脏虚损,肌体羸瘦,漏下赤白,脐腹撮痛,瘀血在腹,经候不通,虚劳洒洒如疟,寒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

处方13、羚羊角丸

处方羚羊角1两(锉屑,日晒干脆,为末),甘草1两(生),白何首乌1两,瓦松(以纱绢内洗去土)1两,生干地黄2两(洗),郁金(炮过,地上去火气)2两。

制法上锉细,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肺空热,眼生胬肉、赤脉,涩痛,及赤眼障翳,睛疼痒羞明;小儿风疳烁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临卧用浓煎淡竹叶、黑豆汤冷送下。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服7-10丸。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灵苑方》

处方14、缓中汤

处方熟地黄2两半,当归2两半,人参2两半,白术2两半,阿胶2两半,芍药2两半,芎䓖2两半,甘草1两半,桂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肉淋,劳淋。

用法用量每服2钱,肉汁2盏,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15、干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焙)8两,伏龙肝6两,芎䓖1两,当归(酒浸,切,焙)3两,桂(去粗皮)2两,赤芍药2两,白芷2两,干姜(炮裂)2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锉)1两,吴茱萸(汤浸去涎,大豆同炒,去豆用)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16、大慎火草散

处方慎火草2两,白石脂2两,鳖甲(炙)2两,黄连2两,细辛2两,石斛2两,芎䓖2两,干姜2两,芍药2两,当归2两,熟艾2两,牡蛎(熬)2两,禹余粮2两,桂心1两,蔷薇根皮4两,干地黄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于心,两胁肿胀,令人倚坐,气息乏少,食不生肌肤,腰背疼痛,痛连两脚,不能久立,但欲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腹酒调下,1日3次,稍增至2匕。若寒多,加附子及椒(用椒当汗,去目及闭口者);热多,加知母、黄芩,加石斛两倍;白多,加干姜、白石脂;赤多(1方云青黑),加桂心,代赭石各2两。

摘录《千金翼》卷八

处方17、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大黄(锉,炒)1两,赤芍药2两,生地黄(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精极。目视不明,齿焦发落,身体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18、宽中汤

处方枳壳、当归、赤茯苓、生地黄、甘草、赤芍。

功能主治痘疮,误服温燥,阳盛阴虚,津竭便结。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19、胶艾汤

别名地黄汤、胶艾芎归汤

处方川当归2两,熟地黄2两,艾叶2两,阿胶(炒)3两,川芎3两(1方无地黄有甘草;1方加人参、白茯苓)。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顿仆伤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抢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气欲死。

用法用量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八)、胶艾芎归汤(《济阴纲目》卷八)。一方腹痛甚者,加杜仲、地骨皮。

摘录《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

处方20、黄耆汤

处方川芎半两,地黄半两(生干者),黄耆半两,芍药半两(赤者),防风半两,羌活1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热有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葱汤调下;荆芥汤亦可。

摘录《鸡峰》卷二十三

处方21、黄耆葛花丸

处方黄耆1两,葛花1两,黄赤小豆花1两,大黄3分,赤芍药3分,黄芩3分,当归3分,猬皮1个,槟榔半两,白蒺藜半两,皂角子仁(炒)半两,生地黄(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中久积热,痔瘘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煎桑白皮汤送下;以槐子煎汤送下亦得。

摘录《宣明论》卷十三

处方22、黄矾散

处方黄矾(甘锅烧通赤研入)1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胡桐泪半两,升麻半两,干虾蟆头2枚(炙焦)。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齿龈宣露,及骨槽风,小儿急疳,龈肉肿烂。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匕,干贴。良久吐津,甘草水漱口。1-2服立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3、大阿胶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半两,丹参半两,贝母(炒)半两,防风(去芦叉头)半两,柏子仁半两,茯神(去木)半两,杜仲(去粗皮,炒)半两,百部根半两,干山药1两,阿胶(炒)1两,茯苓(去皮)1两,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远志(去心)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24丸。

功能主治补肺去风。主肺虚客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痛,咽干口燥,渴欲饮冷,多吐涎沫,或有鲜血,肌瘦发热,减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劳,肺胃致伤,吐血呕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中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少少频呷,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四

处方24、干地黄汤

处方熟干地黄、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枇杷叶(拭去毛)、地骨皮、甘草(炙,锉)、石斛(去根)、黄耆(细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肠寒,善食数饥。少腹痛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25、黄耆丸

处方黄耆3两(锉),芍药3两,赤石脂4两,当归2两(切,焙),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焙)2两(一方有干姜无地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兼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26、菟丝子丸

处方菟丝子(拣净,酒浸透,捣烂,焙干)2两,干地黄(焙)2两,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1宿,炒焦)3两,牛膝(酒浸)1两,萆薢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痿,腰脊不举。由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减,盖阳明并肾,则肾脂枯而宗筋不调,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处方27、鹿角胶丸

处方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切,焙),牛膝2两(酒浸1宿),菟丝子(汤浸去浮,别用酒浸取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桑寄生2两,覆盆子2两,熟干地黄(洗,焙)2两,山药2两,五味子2两,山茱萸2两,白蒺藜(炒)2两,当归(洗,焙)2两,肉桂(去粗皮)2两,川萆薢4两,破故纸2两半(炒),柏子仁2两,茴香2两半(炒),鹿角胶2两(蚌粉炒焦),茯神(去木)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元阳,滋营气血,驻颜美食。主真元虚弱,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脚无力,肢体倦怠,怔忪恍惚,头昏目运,面色黧黑,耳内蝉鸣,饮食减少;妇人诸虚不足,一切冷病,久娠不成,发落面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温醋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28、葛花散

处方葛花1两,赤小豆花1两,黄耆1两,生干地黄1两(焙),白蔹3分,赤芍药3分,黄芩3分,当归(微炒)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每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煎槐子仁汤调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29、调经汤

处方当归(洗焙)1两,半夏(汤洗7次)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五加皮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川芎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肉桂(去粗皮)1两,牡丹皮1两,赤芍药1两,乌药1两,人参(去芦头)1两,红花1两,没药半两(另研)。

功能主治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或小腹急胀,攻注腰脚疼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经欲行时,预前5日及经断后5日,并宜服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30、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生姜2两,石膏末2两,甘草2两(炙),芍药2两,升麻2两,人参2两,知母1两,茯苓1两,桂心6分,麦门冬2两(去心),大枣14枚,干地黄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痈疽坏后,补虚去客热。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4次温服,日3夜1。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31、干地黄丸

别名生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4两,大黄6分,芍药3两,茯苓3两,王不留行3两,甘草3两,远志3两,麦冬3两,人参3两,升麻3两,黄芩3两,桂心6两(1方有枳实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疮疖,退虚热;长服令人肥健。

用法用量生干地黄丸(《圣惠》卷六十一)。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32、斑龙脑珠丸

处方鹿角霜1斤,鹿角膏4两(用酒溶开),山药半斤,熟地黄4两,柏子仁4两,白茯苓4两,菟丝子4两,破故纸4两,杜仲4两,肉苁蓉2两,远志1两。

制法上为末,入鹿角胶和匀为丸;如干燥难丸,入酒再杵令润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精血不足,形羸困乏,白浊遗精,心神不宁,盗汗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温酒空心送下。

摘录《杏苑》卷五

处方33、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甘皮6铢,人参1两,干地黄6铢,甘草半两(炙),大枣5枚(去核)。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除热止变蒸。主少小辈变蒸时服药下后,有朝夕热,吐利。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绞去滓,200日儿每服半合,300日儿每服1合,每日2次。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五引《深师方》

处方34、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柏叶(焙)半两,蒲黄(微炒)半两,艾叶(炒)1分,生干地黄(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下,兼带下赤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35、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锉,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1分,干姜(炮裂)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虻虫(去翅足,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色)半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术1两半,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满痛,血露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酒共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36、胶艾汤

处方干地黄3钱,阿胶1钱,川芎1钱,艾叶1钱。

功能主治妇人经脉不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大盏,酒半盏,煎至8分,不拘时候温服。后服鳖甲散。

摘录《理伤续断方》

处方37、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覆盆子1两,牛膝1两(去苗),薯蓣1两,五味子1两,天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牡丹1两,泽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养气,益精壮血,安神定志,长肌肉,美颜色。

用法用量每日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38、黄耆建中汤

处方黄耆3分(去芦),白术3分,枳壳3分(汤浸,去瓤),前胡3分,杏仁2分(去皮尖),柴胡2分(银州者),人参2分,白茯苓2分,甘草2分,当归2分,川芎2分,半夏2分(汤洗7次),黄芩2分,白芍药2分,羚羊角2分,生地黄2分,麦门冬(去心)2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热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十七味大建中汤”。

摘录《百一》卷四引陆彦安方

处方39、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锉),芍药2两,甘草2两(炙),赤茯苓2两(去黑皮),人参2两,石膏2两(碎),生地黄2两(切,焙),生姜2两(切,焙),麻黄2两(去根节,汤煮,掠去沫),麦门冬(去心,焙)2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胸背头中游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2盏,加竹叶10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40、黄耆散

处方石斛1两半,黄耆1两,补骨脂1两,人参1两,熟干地黄2两,泽泻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桂心3两,牛膝1两,白茯苓1两,龙骨1两,五味子半两,鹿茸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不足,小便数,四肢少力,不能自持。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盏半,煮取汁1盏,去羊肾入药5钱,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晚食前服,滓再煎之。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41、葆真丸

处方鹿角胶半斤(锉作豆大,就用鹿角霜拌炒成珠,研细),杜仲(去粗皮,切碎,用生姜汁1两同蜜少许拌炒断丝)3两,干山药2两,白茯苓(去粗皮,人乳拌,晒干,凡5-7次)2两,熟地黄2两,菟丝子(酒蒸,捣,焙)1两半,山茱萸肉1两半,北五味子1两,川牛膝(去芦,酒蒸)1两,益智仁(去壳)1两,远志(泔煮,去骨)1两,小茴香(青盐3钱同炒)1两,川楝子(去皮核,取净肉,酥炙)1两,川巴戟(酒浸,去心)1两,破故纸1两,胡芦巴(同故纸入羊肠内煮,焙干)1两,柏子仁(去壳,另研如泥)半两,川山甲(酥炙)3钱,沉香3钱,全蝎(去毒)1钱半。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好嫩肉苁蓉4两(酒洗净,去鳞甲、皮垢,开心,如有黄白膜亦去之,取净2两),好酒煮成膏,同炼蜜和药末,捣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十二经络,起阴发阳,能令阳气入胸,安魂定魄,开三焦积聚,消五谷进食,强阴益子精,安五脏,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主九丑之疾。茎弱而不振,振而不丰,丰而不循,循而不实,实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无精,精而无子,及治五劳七伤,无于嗣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淡秋石汤、温酒任下,以干物压之。渐加至100丸。服7日,四肢光泽,唇脸赤色,手足温和,面目滋润。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42、黄连丸

别名黄连十味丸

处方黄连5两,黄芩5两,苦参6两,沙参5两,干地黄6两,干葛6两,栀子仁3两,麦门冬1升(去心),地骨白皮5两,茯苓5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满身黄色,眼白睛黄。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稍稍加至30丸,以米饮送下,日3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大酢、芜荑。

摘录《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处方43、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1两,生干地黄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血内攻,腹内(疒丂)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酒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44、调元百朴膏

处方当归身(酒洗)4两,怀生地黄2斤,怀熟地黄4两,甘枸杞子1斤,白芍(米粉炒)1斤,人参4两,辽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5两,地骨皮4两,白术(去芦)4两,白茯苓(去皮)12两,莲肉4两,怀山药5两,贝母(去心)3两,甘草3两,琥珀1钱3分,薏苡仁(用米粉炒)8两。

制法上锉细末,和足水10斤,微火煎之,如干,再加水10斤,如此4次,滤去滓,取汁,文武火熬之,待减去3分,每斤加炼净熟蜜4两,春5两,夏6两,共熬成膏。

功能主治养血和中,宁嗽化痰,退热定喘,止泻除渴。主五劳七伤,诸虚劳极,元气虚损,脾胃亏弱。

用法用量每服3匙,白汤调下。吐血,加牡丹皮2两;骨蒸,加青蒿汁、童便各2碗,同热服之。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45、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镑)、地骨皮、赤茯苓(去黑皮)、黄耆(锉)、防风(去叉)、羌活(去芦头)、桂(去粗皮)、牛膝(去苗)、芎䓖、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1两,酸枣仁1两半(炒),红花子1两半,当归1两半(切,焙),芍药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虚劳内燥,因而月水不利,少力,颊赤口干,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5片、薄荷7叶,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46、荆芥散

处方防风、天花粉、羌活、生地黄、当归、蝉蜕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赤丹。

用法用量本方名荆芥散,但方中无荆芥,疑脱。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七

处方47、黄连膏

处方黄连5两(去须,捣为末),地黄汁1两,蜜5合。

制法上药于银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热渴不止,心神躁烦。

用法用量每服如弹子大,食后煎竹叶、麦冬汤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处方48、胶艾汤

处方阿胶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艾叶3钱,川芎8分,大枣3枚。

功能主治妇人经来几点而止,过5-6日或10日又来几点,1月之内常行2-3次,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1-2剂,次服紫金丸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处方49、干漆丸

处方干漆2两(捣碎,炒令烟出),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柏子仁1两,牛膝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牡丹1两,生干地黄1两,(庶虫)虫40枚(微炒),赤芍药1两,桂心1两,蛴螬40枚(微炒),当归1两半(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虻虫40枚(去翅足,微炒),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血瘕坚积,按之跃手,食饮不为肌肤,面色萎黄,不耐劳动,呕逆上气,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50、救苦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5钱,甘草1两5钱,当归1两5钱,瓜萎根1两5钱,芍药1两5钱,悬蒌1对,熟地黄不拘多少,金银花2两,皂角棘针(为引)。

制法上(口父)咀。每服5钱,无灰好酒1升,同引子装于瓷瓶内,将瓶用笋叶封,坐于锅内,上以大盆覆锅口,盆外用黄土封之,无令出气,煮之,外闻药香为度。取出瓶,澄定饮清,将药滓再添酒1升,依前煮服,若不饮酒者,以水煮服,若酒少者,酒、水各半煮服。

功能主治诸恶疮痈疖。

用法用量疮在上,食后临卧服;在下,空心服之。

摘录《杂类名方》卷十

处方51、黄耆丸

别名补益黄耆丸

处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乌头3分,干姜3分,桂心4分,芎䓖4分,干地黄4分,白术5分,菟丝子5分,五味子5分,柏子仁5分,枸杞5分,白皮5分,当归4分,大枣3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

用法用量补益黄耆丸(《圣济总录》卷二十)。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52、黄耆丸

处方黄耆2两(细锉),五味子2两,乌梅1两(取肉,炒),麦门冬(去心,焙)1两,干姜(炮)半两,茯神(去木)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者)2枚,酸石榴皮半两(锉),生干地黄半两(焙),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燥,渴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53、羚羊角丸

别名茯神丸

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桂1两半(去粗皮),白槟榔1两半(爆锉),五加皮1两半(锉),人参1两半,丹参1两半,柏子仁1两半,枳壳1两半(去瓤,麸炒),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半,茯神2两(去木),防风2两(去叉),熟干地黄2两(焙),麦门冬(去心,焙)2两,南木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薏苡仁2两半。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手足(疒帬)痹,行履艰难;脾中风,手足不随,腰痛脚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54、黄耆丸

处方黄耆3两(锉),防风3两(去叉),丹参3两(去苗土),白术3两,白茯苓3两(去黑皮),芎䓖3两,枳壳3两(去瓤,麸炒),山栀子3两(去皮),蒺藜子3两(炒,去角),赤芍药3两,知母3两(焙),地骨皮3两,黄芩3两(去黑心),柴胡3两(去苗),苦参3两,生干地黄(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面上生疮,身多盗汗,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55、萆薢丸

处方萆薢(锉)1两,熟干地黄(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桂(去粗皮)3分,细辛(去苗叶)3分,续断(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胀气,攻腰腹髀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56、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2两,茯神(去木)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栝楼根(锉)2两,熟干地黄(洗,切,焙)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虚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57、琥珀丸

处方人参(去芦)1两,远志(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神(去木)1两,白茯苓(去皮)1两,龙齿(水飞)1两,车前子1两,乳香(别研)1两,地骨皮1两,山药1两,石菖蒲(去须,蒸)1两,朱砂(别研,水飞)1两,熟干地黄(洗)1两,黄耆(蜜炙)1两,琥珀(别研)半两,柏子仁(别研)半两,五味子半两(去枝)。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心肾。主忧愁思虑,内耗元气,醉饱房劳,下伤元脏,致令精血不固,神气大伤,心忡烦悸,梦寐不安,精神恍惚,足胫酸疼,小便白浊,情思不乐,多生恐怖,头目昏晕,阴痿阳弱,腰膝疼重,一切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临卧枣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8、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人参3两,甘草3两(炙),芍药3两,当归3两,生姜3两,大枣20枚,干地黄2两,茯苓2两,白术1两,远志1两半。

功能主治痈疽内虚。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3升,煮取4升,去滓,分4次温服。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59、黄连膏

处方黄连1斤(碾为末),牛乳汁1斤,生地黄1斤。

制法上将汁熬膏,搓黄连末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生津液,除干燥,长肌肉。主消渴,口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黄连丸”。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三

处方60、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当归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芎䓖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山栀子仁1两,地骨皮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丹石热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