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浏览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

一、水质恶化的原因

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采用高质量饵料,由于过量投饵、残剩饵和大量鱼类排出的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引发鱼类疾病的经常发生。

二、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及危害

1、氨氮超标(>0.2毫克/升) 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残饵、鱼类排泄物及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易富营养化,水面经常出现挥之不散的泡沫,水色易老化,严重时(高温、PH值>9.0)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2、硫化氢超标(>0.1毫克/升) 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硫有机物经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对鱼具有较强毒性。

3、硝酸盐超标(>0.1毫克/升)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类产生危害。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4、PH值 水体PH值过低(≤6.5),可造成养殖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类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在酸性水中,养殖鱼类不爱活动,摄食量少,消化率低。PH值过高(≥10),则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诱发鱼类烂鳃病。

水质恶化一方面会引起鱼类焦躁不安、游塘、厌食、浮头,活力、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恶化的水环境容易造成大量有害菌群的孳生,从而很容易引起更多疾病的发生。

三、水质恶化的对策

1、适时开动增氧机

根据增氧机的三大功能(增氧、搅水、曝气)和池水溶氧的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增氧机,能够增加池水溶氧,改善水质,降低饵料系数。(1)在高温季节,晴天坚持每天中午开机两小时(12:00-14:00),可减轻或减少浮头发生,能搅动水体,打破温度、PH值等跃层,还清“氧债”,有利于加速底泥中有机物分解、循环,防止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形成和增加,提高水体自净能力。(2)阴雨天,浮游植物造氧能力低,白天不开机,否则会加速浮头发生,这种天气夜里往往发生浮头,夜晚应早开机防止浮头。(3)有浮头预兆,夜间要早开机预防浮头,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浮头,开机后不能停机,要一直开到天亮日出。(4)高温晴好天气,黎明时可适当开机发挥增氧机的曝气功能,使夜间积聚的有害气体逸出水面。

2、定期换水和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每隔半月左右,定期排出底层池水,是控制有害物质浓度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视池水深浅,每次换水30厘米或1/4池水。并及时注入新水(在高温夏季要将池水尽可能保持在最高水位,以扩大鱼的生活空间)。

3、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使用生石灰一般在加注新水后进行(淡水养殖水体最适PH值为6.5-8.5),维护池水PH值相对稳定是精养塘水质稳定、鱼类少发病的关键之一。石灰的施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1米水深每亩施用15-20千克。

4、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

一般在生石灰泼浇4-5天后,向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底质改良剂等,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需特别提醒的是生物制剂在分解有害物质过程中,会增加池中耗氧量,一般应选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用。微生物制剂作为活菌制剂,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长期、定期使用,一般15天左右要使用一次,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有害病原菌的定居和繁殖。(2)禁止与抗生素、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这些药物会杀死或抑制其中的活菌,减弱或失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