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

概况

异名:香荽(《本草拾遗》),圆荽(《东轩笔录》),莞荽(《普济方》)。

基源:为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带根的全草。芫荽属全世界有2种,中国有1种,入药。

原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

历史:胡荽始载于唐《食疗本草》,《纲目》载:“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蒝荽,蒝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元,荽乃香之意。”并描述说:“胡荽,处处种之,八月下种,晦日尤良,初生柔茎,圆叶,叶有花歧,根软而白,冬春采之,香美可食,可以作葅,道家五荤之一,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如芹菜花淡紫色,五月收子,子如大麻子。”据上所述,古今药用品种基本一致。

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强烈气味,高20~100cm。茎圆柱形,直立,有分枝,无毛。基生叶有柄,叶柄长2~8cm;叶片一~二回羽状全裂,羽片阔卵形或扇形浅裂,长1~2cm,宽1~1.5cm,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茎上部叶三回以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0mm,宽0.5~1mm,顶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cm;伞辐3~7,长1~2.5cm;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小的卵状三角形,大的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cm,宽约1mm,顶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长2~3.5mm,宽1~2mm,全缘;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果实圆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的下方。花果期4~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90页.图版40)

生境与分布:为栽培植物。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中国西汉时(公元前一世纪)张骞从西域带回,现中国东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都有栽培。

生药

采集:春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叶草黄色,多卷缩脱落,茎亦枯萎,粗约1mm,根须卷曲。具浓裂的特殊香气。以色带青、香气浓郁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果实含挥发油1%,油中含α-蒎烯、桧烯、月桂烯、α及β-水芹烯、α及γ-萜品烯、苧烯、对-聚伞花素、罗勒烯。芫荽醇、香叶醇、癸醛、反式-十三碳烯醛和乙酸香叶酯。果实含脂肪油约10%~20%,其主成为洋芫荽子酸(Petroselic acid),含量53%。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7。

药性

性味:辛.温。 ①《食疗本草》:“平。” ②《本草拾遗》:“辛,温。” ③《嘉祐本草》:“辛,温。微毒。一云微寒。”

归经:肺、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肺、脾经。” ②《本草汇言》:“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③《本草经疏》:“太阴,阳明经。”

功效:透疹,发汗,消食,通气。

主治:麻疹透发不畅,食物积滞,大小肠结气,头痛。 ①《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②崔禹钖《食经》:“调食下气。” ③《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④《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肠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洒喷之立出,通心窍。” 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⑥陈念祖:“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②《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根发痼疾。”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⑤《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葵根饮(《圣济总录》)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胡荽60g,葵根60g,滑石30g。水煎去滓,加滑石末少许,分3次服。 ②《千金方》:“治蛇咬伤:合口椒、胡荽苗等份,捣敷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麻疹不透:胡荽、蝉蜕各6g,薄荷2g,水煎服。并用鲜胡荽60g,捣烂外敷前胸及后背。”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胡荽(果实)6g,陈皮、六曲各9g,生姜3片,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兵部手集方》:“治孩子赤丹不止:胡荽汁敷之。” ②《子母祕录》:“治肛门脱出:胡荽30g,烧,以烟熏肛门。”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胸膈满闷:胡荽子研末,每服3g,开水吞服。”

医药家论述

①程鸾池《医林纂要》:“莞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②李时珍《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瀛《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