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

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在日常用语中也泛指环境统计工作、环境统计资料。

环境问题出现后,提出了如何对环境污染及其危害进行计量的问题。1973年3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所属统计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关于研究环境统计资料的国际会议。1973年10月在波兰华沙举行了国际环境统计学术会议。目前许多国家已逐步建立了环境统计制度。中国于1980年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规定了环境保护统计年报制度。

环境统计涉及人口、卫生保健、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城市公用设施、居民生活等各个经济、社会部门和领域,因而有较强的综合性。环境统计要运用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因而又有较强的技术性。就目前一般监测分析技术来说,要系统地取得环境统计的正确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要精确地计算由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经济效果,也是不容易的。所以,目前环境统计资料还很不完善,不足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

关于环境统计的内容,联合国统计司1977年提出,一个国家的环境统计资料主要有土地、自然资源、能源、人类居住区、环境污染五个方面。具体的统计项目大致有:

(1)土地环境统计,反映土地及其构成的现有量、利用量和保护情况;

(2)自然资源环境统计,反映食物、森林、水、矿物资源以及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草原、水生生物等现有量、利用量和保护情况;

(3)能源环境统计,反映能源及其构成的现有量,开采、消耗、回收和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4)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反映人群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娱乐和文化条件以及公用设施等方面的状况;

(5)环境污染统计,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状况。此外,还有反映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的组成和工作发展情况的统计。

环境统计工作通过正确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检查环境计划的执行情况,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