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胸”与“拔背”

浏览

我观察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拳式动作的比划,而忽视了太极拳理论的学习。笔者在此借《养生月刊》一隅阐述一下“含胸”与“拔背”这两个蕴含太极拳理论要领的基本动作,不妥之处,敬请师友们赐教。

含胸,是肩锁关节放松,两肩略向前扣,构成胸部微内含的身型姿态。含胸,是符合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要求的,可使胸肌放松,胸骨端正。使人产生胸腔宽舒含蓄的感觉。习武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用“挺胸”(外家拳动作要求)的拳姿打完一趟外家拳以后,你会气喘吁吁,而当你用“含胸”的拳姿打完一趟内家拳以后,你会气息平和。故我认为,中老年人打太极拳,能起到改善心功能、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含胸”这个太极拳拳式动作要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拔背,头部“虚领顶劲”,颈部竖直上拔,腰部向下“塌腰”,这样使脊椎的每一节产生了上下拔伸的姿态。另外,由于“含胸”和“沉肩”,使背部肌群产生了一个左右方向上的拔伸之力。这样,就构成了背部上下左右均衡的挺拔之态。拔背,是有利于人体生理状态的拳式姿态。拔背,可使背部椎骨和椎间盘的解剖位置得到有益的调理。象一些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人员,由于颈椎长久过度地前屈不动,就造成了颈部各种组织的损害,而通过太极拳拳式“拔背”的锻炼,就能起到“调直”的作用。另外,拔背时由于其有良好的放松作用,故能松活颈部僵硬的软组织,改善颈部的气血运行状态,因此,拔背具有一定的防治颈椎病的作用。

含胸和拔背是相辅相成的。在太极拳式的动作过程中,做到了拔背也就体现出了含胸。如果胸部挺着,两肩向后张,那么背也就“拔”不起来了。在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含胸与拔背一定要自然,不要有故意造作之态。把“含胸”做得太过,那就做成了错误的“缩胸”。若是把“拔背”做得太过,往往就形成了错误的“弓背”。在做“拔背”时,不要只注意脊柱的挺直,而忽视了背部肌群左右方向的伸展,造成挺胸或鼓腹的错误做法。

在学习和掌握“含胸”与“拔背”的过程中,不要犯呆板教条主义的错误。在“”、“”、“挤”、“按”等拳式动作的转换过程中,人的身型身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拳式吞吐蓄发的需要,做适当的调整,以助拳势,从而达到活学活用太极拳理论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