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13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让美丽与苦难同行优秀作文(1317字)、最想要的礼物优秀作文(1323字)、读后感怎么写(1348字)、伊索寓言读后感(1318字)、读《安徒生童话》有感(1273字)、生如夏花之绚烂(1329字)等1300字左右的初二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让美丽与苦难同行_1300字

我依依不舍地合上了这本精致的书,心里充满了温暖,溢满了感动。我久久地沉浸于书中的情节之中。主人公哑巴青铜用尽平生力气,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葵——花!”的声音还萦绕在耳边。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阅读这本书了,但我还是会如第一次阅读一般。先是怀着朦胧的心情进入青铜和葵花的世界,但很快,那个苦难的青铜和纯洁的葵花,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心灵世界,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心灵距离。于是,我的心绪随着精彩的情节而起伏,我感觉自己也融入了他们俩的生活的芦苇荡里……

小说《青铜葵花》主要写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农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回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芦苇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那一个个大苦又大爱的故事情节深深感动着我: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青铜与葵花的友谊真深厚啊!真是因为这样的大爱,才使哑巴青铜会在葵花离开的时候开口说话:“葵——花”,这真是“铁树开花”般的奇迹啊!

我奇怪为什么作者要塑造这样一个苦难的童年生活给我们这一代“天之娇子”?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对苦难而又快乐的青铜兄妹呢?也许应了书中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是呀,年轻的我们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但是美好的生活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首我们2008年的现实生活经历,从雪灾到火车脱轨到汶川地震,灾难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我们何尝不是在苦难中认识我们的生活时代,认识我们的“多难兴邦”;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苦难中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意识到人类的坚强;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苦难中品尝着感动的甜蜜,吮吸着大爱的滋味。

我庆幸自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我更庆幸自己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苦难的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中,谁敢保证没有挫折呢?我们应该像青铜与葵花一样乐观地看待我们的生命中发生的挫折与磨难,坚强地走在生活的大道上;我们应该像青铜与葵花一样越是在苦难的日子里把自己的爱献给我们最需要的人。

轻轻地合上曹文轩作家写的《青铜葵花》,我的泪水再次顺着脸颊往下流,那泪水却是那样的欢乐与美丽。

成语养尊处优: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如: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又如:父亲孤身在外,无人侍奉,甥女却在家中养尊处优,一经想起,更是坐立不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四回

成语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又如: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最想要的礼物_1300字

“礼物就像一根棒棒糖,剥开包装纸,塞在嘴里,甜在心里。”

《最想要的礼物》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尹小碗,是一个调皮捣蛋让大人非常头疼的女孩子,特别是在生日那天,人家说孩子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可是尹小碗把每一次生日都能过成家人的受难日。在尹小碗心中觉得爸爸妈妈偏爱自己的妹妹,于是处处与妹妹做对,成了家里的反面分子,让家人无可奈何。尹小碗还幻想出一个精灵古怪的筷子弟弟,来做自己的同盟军和玩伴,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爸爸妈妈很不理解,小碗与家人的矛盾不断升级,被迫无奈,爸爸妈妈只好把她送到了远方的寄宿学校——黑橄榄学校。在学校里她认识了“转动地球”四胞胎兄弟、,蛋鬼张笑洋等人,还有一群魔鬼式的老师,严格的训练,让小碗得到进一步的成长。为了给她温暖,爸爸妈妈让尹小碗踏上回家的路,给她过十三岁生日……当最后礼物揭晓时,每一件都出乎小碗的意料,爸爸送了没有发酵的面包,妈妈送了笨拙的拥抱,小蝶抱出一只笑起来像天使的小狗,所有的一切都让小碗很受感动,这时,小碗忽然认识到,家的温暖没有离开过她,而原谅和被原谅就是大家最想要的礼物。而在那一天,小碗也终于明白,人应该有两个生日,一个是出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认识到原来自己一直被爱着的日子。是的,家的温暖从没有离开过我们。寒冷的时候,家是避风港;闷热的时候,家是一棵遮阳树;烦躁的时候,家是一颗定心丸……家时时刻刻会伴着我们。生活中,我们的点点滴滴都会被父母关注着,有时父母的关心和唠叨令我们不爽,我们的个性和倔强有时也令他们头疼,所以摩擦与矛盾是在所难免的,父母体贴的关爱于家的温暖却是一份最甜蜜的礼物,而获得这份礼物的最佳途径就是——体谅与理解,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时不时的换位思考,麻烦才能迎刃而解。正如文中主人公的父母,再站在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是,用真心实意换来了主人公的谅解,最终使主人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同样,理解在生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站在父母的位置上会觉得所谓的“唠叨”是温存与体贴;父母站在我们的位置上会觉得所谓的“叛逆”是自信与独立。这一来,隔阂不就烟消云散了?说来说去,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宽容、体谅、会换位思考的心,这才是万事成功的根本。将来我们在社会上生存也是如此,坦诚待人,要懂的碰撞心灵的火花,会使用“攻心战”,时刻变换角度看问题,学会宽容和忍耐,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变成大事,有时心与心的交流也是无声的谅解呢!

是啊,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非常调皮、叛逆的时期,觉得自己不被关爱,不断伤害自己与家人的感情,让亲情变得淡漠。但是父母永远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很快就会原谅我们的行为,给我们更多的关爱,也让我们慢慢理解到了自己一直生活在爱的港湾里,我们得到的爱并没有减少,而是与日俱增。而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一直被爱着的时候,那才是我们真正长大的一天!

有人说最好的礼物是玩具,是衣服,是金钱,是名牌烟酒,是稀世珍宝,是古玩古董……而我说,原谅与被原谅才是人生当中最珍贵的无价之宝,只有会宽容,有群体意识的人才是正的成功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来之不易的亲情,热爱我们的家人,珍惜家这个温暖的环境,关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努力学习,报答家人给予我们的一切!

成语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如:宋·吕祖谦《吕东莱集·为梁参政作乞解罢政事表二首》:“涉冬浸剧,与日俱增。”又如: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愁闷却与日俱增了。(茅盾《过年》)

成语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如:《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又如: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实是一毫不知,既被他连累,也无可奈何了。——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读后感怎么写_1300字

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只浮在感性阶段。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

从这一定义看,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是“感”,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成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因此,不能写成记叙文,只能写成议论文,而且是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

第二,读后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那样,是从写作方法或功能上划分的,而是从其产生方式上来说的。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都具有自为性,即作者所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自为认识和自为感受。读后感则不同,它具有受动性。读后感中的“感”虽然是作者自己的感想,但不是作者自古以来而为的;而是被为的、引发的,因此,读后感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引感物,即引起作者产生感想的具体客观知识。

第三,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说,凡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性反映,读后感当然不能例外。但读后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引感物将自己对事物和生活的认识引发出来的。它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的思维的创造的结果。这就是读后感和别的文体的主要区别,也是它比一般议论文的特殊之处。因此,读后感也往往依据引感物进入作者感觉器官的具体途径成为观后感或听后感。

第四,读后感即读后之感。“读后感”这个词本身是个偏正结构,“感”为正,“读后”为偏,可见,读后感的议论对象是“感”,而不是引感物。但这个“感”不是作者自为产生的,而是由于受了引感物的影响和启发,作者才把自己思想中潜在的意识作为感想,再以观念形态显化出来。

第五,文章讲究照应。因为文章应该是一个密闭紧合的“一”,而不是“半”或“缺”,只是首尾照应才能体现这一点。

归纳以上特点可知,读后感的基本套路是:

第一部分:简介引感物。

第二部分:引出感想。

第三部分:论证感想的真理性。

第四部分:照应引感物,收束全文。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是对引感物的简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说明的方法;二是要简明准确。引感物作为客观知识,一般不需要叙述,只要准确地说清楚它的内容和基本精神即可。

第二部分是从引感物引出作者的具体感想。这之间最好有一句或一段过渡性的句子。作者将自己的具体感想引发出来,就是文章的论点,所以有的作文指导书上说这是提出论点,都是说的一个意思。

第三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和重点部分,即论证部分。论证什么呢?既不是论证引感物的内容,也不是论证从引感物中印发出某一合理性即“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想,而不是别的感想”,而是论证论点的真理性。这时候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论证方法,从多个方面加以论证。

第四部分是文章结局。文章在作了充分论证之后,论点得到深刻充分的论证,也就达到了目的,应该结束。读后感由于是“读后之感”,所以不能在议论部分嘎然而止。它从哪儿起笔,应该又回到哪儿去,所以它一定要照应引感物,才能结束全文。

第四部分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中的“起”“承”“转”“合”,文章从引感物始。

伊索寓言读后感_1300字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苍蝇和蜜罐的故事:在主妇的房里,蜂蜜罐翻倒在地,引来一群苍蝇,停在了蜂蜜上面,贪婪地吸着。结果脚给蜂蜜粘住后,再也飞不起来了,很快窒息而死了。快要断气时,他们呼天抢地叹到:“我们真蠢啊,为了贪图片刻的享乐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看来,贪图享乐只会带来痛苦和伤害。寓言中的苍蝇是在甜蜜的享受当中,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品尝到了失去生命的苦果。即使在今天,苍蝇的教训对我们仍然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电梯和汽车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体力,但同时却也剥夺了人们健身和锻炼的机会。一些高糖、高脂肪和油炸食品已经不在是人们餐桌上的奢侈品,这些食品让人们感到味香可口、乐此不疲,但它们也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元凶。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惊人地激增、并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富贵病恰恰是生活进步带来的负面后果。要想原离糖尿病最后的办法就是:多运动、少摄取高糖和高脂肪食品。

要想避免犯苍蝇的错误,就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是一个既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战败国,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以下的史实。在李鸿章等众大臣力荐下,清政府成立了北洋水师。在最初阶段中国海军实力居世界前十、亚洲第一。有一次中国舰队去日本某海港维修,日本人看到中国的舰队如此强大,举国震惊。于是乎大力发展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就连孩子在游戏当中都以消灭中国的战舰为靶子。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十年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于是就更放松了军备意识。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和日本政府的做法正好相反,清政府却为了慈禧个人之乐,把军费挪用到修建颐和园了。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er军实力超过了北洋水师。两个政府,两种政策。相比之下,胜负昭然。

顺境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相反,厄运和不幸常常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奇迹往往在失败或无路可走的时候诞生,卧薪尝胆如此、破釜沉舟亦然。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也。由此我想,如果出生名门望族的曹雪芹不经历家境中道没落,文学巨著《红楼梦》不一定能够问世。

经常听到这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前半句,我信;对于后半句,我不赞成。看看孟子是如何讲述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请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三思啊!

朋友,如果你身处顺境,请你居安思危,为将来做好思考和打算;如果你身处逆境,请你感激不幸,然后奋起抗争,创造未来属于你的辉煌。

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又如: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成语卧薪尝胆: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意指越王句践躺卧在柴薪上,不时舔尝苦胆,以警惕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典出《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源]《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典故]据《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经常打仗,在一次战役中,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困於会稽。後来经过一番努力,获得夫差的赦免,回到越国。句践回国後,刻苦自励,夜晚就睡在柴薪上,并且在席位的上方悬挂一颗苦胆,不论是坐着或是睡前都会仰首看胆,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会舔嚐苦胆,用来自我惕励,不可忘掉会稽之耻。他最後终于灭掉吴国,雪耻复仇。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卧薪尝胆”,用来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_1300字

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举世闻名。在这个暑假里,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光着头赤着脚穿这单薄的衣服在街上走着,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卖火柴、卖火柴……”她想卖出火柴,却没有一个人来买,她吓得不敢回家,他又冷又饿,只好擦燃火柴暖暖手。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最后在幸福的幻觉中死了。看到这里,我的心紧紧地揪着。

比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多么幸福。大年夜时我可以穿上新衣服、新鞋,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我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看烟花、玩游戏、烤烧烤……整整一个大年夜我都沐浴在快乐的时光里。我有个幸福温馨的家,由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每天早上,当我离开温馨的家庭,便走进了温暖的校园,和蔼可亲的老师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与我们的伙伴玩耍、嬉戏,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又学会了各种本领。每逢过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去逛商场,给我买美味可口的食物、漂亮舒适的衣服。有时,我们还外出旅游,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领略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景观。过生日了,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那香甜的生日蛋糕,那摇曳的烛光,那快乐的生日歌,是多么令人心醉啊!想着想着,我仿佛看见可爱、善良、纯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现早我眼前,她微笑着跟我打招呼:“你好!”见到小女孩的我高兴极了,连忙对小女孩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好,你现在的生活还好吗?现在我们的社会变好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黑暗的社会了!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的。如果你到我家来,我们会关心你,会疼爱你;我们不会对你拳打脚踢,也不会对你大发雷霆,只会让你在爱中茁壮成长。如果你到我家来,这里有一桌好吃的等着你、欢迎你,它们不会消失,不会是幻想,只要你大口大口的吃饱。如果你到我家来,这里有高大的房子等着你,这房子结结实实,不会漏风、漏雨,只要你愿意,住到什么时候都可以。如果你到我家来,你也能像我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如果你到我家来,在大年夜里,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如果你到新中国来,你一定有一个充实的童年。如果……”突然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消失了,原来是妈妈进来了,这时我才明白这只是我的幻想。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我似乎长大了、朦胧中懂得了什么。我想:我们祖国的少年儿童时时刻刻都享受着党的关怀,家庭的呵护,老师的培养。和卖糊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的生活十多门的幸福,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才不辜负党的关怀,老师的培养。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天真和朴素的特有气质,与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书中的天堂是那么“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安徒生童话》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

成语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如: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局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又如: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曲波《林海雪原》一

成语义不得辞:义:道义;得:得到;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如: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一:“震以王官司徒吏,皆先由州郡之贡,而后升在王廷,策名委质,列为帝臣,选任唯命,义不得辞。”又如: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宋·苏轼《醉白堂记》

生如夏花之绚烂_1300字

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简爱》夏洛蒂她就是简爱,她,或许是不幸的。幼年失去双亲,饱受磨难。她,亦或许是幸运的,经过生活的洗礼,磨难的历练,自己的努力,最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相继死去,她失去了亲情,幼小的简爱寄养在了舅父家里,舅母因为舅父对她的疼爱而十分憎恨她,对她心怀怨念。舅父死后,简爱更是遭到了全家人的虐待和冷眼,她饱受欺凌,被表哥殴打,但受惩罚的不是她的表哥而是她,她被舅妈关进了红屋子。当时的简爱承受着同龄人无法忍受的恐惧与屈辱,使她那自尊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她反抗过,但无济于事,打骂,冷眼,虐待,还在继续,但她的自尊却如浇不灭的火,在那小小的身躯里燃烧。后来,在善良的药剂师的帮助下,简爱被送到了名义上为慈善学校的孤儿院。那里教条严厉,且生活艰苦,她在那里结识了一个在她生命中阳光般的女孩——海伦·布恩斯。海伦的性格与简爱截然不同,她的性格不是倔强的,而是对任何人都秉承着宽容和理解。她严格遵守着她所信奉的教义,乃是要爱她的仇敌,宽容每一个人。她对让她罚站的潭波尔小姐秉承着宽容的态度,对简爱说“如果她让你站一个小时,你就多站一个小时,这样能让她开心也是好的”但好景不长,海伦死在一次重病上,同时她也给了简爱一种内在的力量——忍耐。简爱靠着她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一位家庭教师,她在罗切斯先生家里给他的阿黛丝辅导。拥有着黑暗与肮脏过去的罗切斯,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子从灵魂发出的品质深深吸引,之后他们互相爱慕。罗切斯是一个在社会地位和财力远远超过简爱的一个人,在当时的社会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但她平等对人的态度和极强的自尊心使她在面对这样的爱情毫不退缩。之后,简爱与罗切斯结婚了,但当简爱发现罗切斯原来已经有一位疯疯癫癫的妻子的时候,伤心地毅然离开,因为他的宗教信仰,道德准则都不容许她因为爱情跟有妇之夫在一起。罗切斯不管怎样挽留,简爱还是走了,但她还是爱着罗切斯,坚持是孤独的,但孤独是伟大的,她的自尊深深打动了我。但爱情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简爱得知罗切斯在一次火灾中一无所有,双目失明,她毅然回来,不在意那丑陋的外表,投身于那最初的爱情。简爱在我的心目中是精神的领袖,无论是她的自尊还是敢于反抗和那顽强的意志,在如今这个精神世界极度匮乏,一片荒芜的情况下,我们定要有像简爱那样的一片净土,在那一隅之地里,你可以坚守自己,可以不畏权威。简爱在痛苦中度过了童年,学会来坚持,忍耐,我们也不应该贪图安逸,让自己的坚守漫漶在岁月的风逝之中。肉体可以有高低贵贱之分,享受可以有贫富差距之别,唯独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当一切变为腐朽,剩下的就拿永恒纯粹的灵魂。简爱她在面对罗切斯对她无尽的宠溺与给予的时候,她任坚守己身,圣洁自尊。她不会用出卖灵魂的代价来换取肉体的享受,她尽管落魄到街头乞讨,也不肯像别人摇尾乞怜。肉体再世不过百年,灵魂与精神却是永恒。这个生如夏花的女人,她的一生给了我深深的震撼,那个倔强的身影是我一辈子的精神领袖。

成语好景不长:景:境况,光景;长:长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可是好景不长!中午时分,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了——肚子疼得在一堆破棉絮中滚来滚去!”又如:他们匆匆结合,总是好景不长的。

成语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如:《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又如:陛下一统中原,幽州一隅之地取之何难。——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四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