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必”的成语大全(154个)

浏览

小编为您整理了必操胜券、大可不必、日中必湲等含“必”的成语154个,其中“必”开头的13个,“必”结尾的3个,“必”在中间的138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必”开头的成语

1、必操胜券[bì cāo shèng quàn]

【解释】操:持,拿;券:凭证;胜券: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示例】这次比赛,中国队必操胜券。

2、必不得已[bì bù dé yǐ]

【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示例】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 ——唐·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

3、必躬必亲[bì gōng bì qīn]

【解释】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出处】《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示例】那位伍大令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绝不假手书吏、家丁,大门以内的事,无论公私,都有要自己经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

4、必不可少[bì bù kě shǎo]

【解释】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出处】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示例】食品是人人必不可少的。

5、必不挠北[bì bù náo běi]

【解释】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处】《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6、必争之地[bì zhēng zhī dì]

【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示例】若灵武于贼有大利,即是必争之地。 ——宋·杨亿《论灵州事宜》

7、必以情[bi yi qing]

【解释】一定尽可能按实情去判决。

8、必里迟离[bì lǐ chí lí]

【解释】阴历九月九日。

【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9、必经之路[bì jīng zhī lù]

【解释】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出处】《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示例】桥北有八角碑亭,乃去来必经之路。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下·轶事》

10、必由之路[bì yóu zhī lù]

【解释】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出处】《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示例】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11、必由之地[bì yóu zhī dì]

【解释】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12、必也正名[bì yě zhèng míng]

【解释】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示例】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13、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示例】如父亲冥寿之用度,妹甚不赞成,但须一桌菜祭之,必恭必敬,即尽人子之孺慕。 ——清·秋谨《致秋誉章书》其五

“必”结尾的成语

1、大可不必[dà kě bù bì]

【解释】完全没有必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示例】可是你打算特约人来投稿,我以为大可不必。 ——茅盾《追求》

2、赏信罚必[shǎng xìn fá bì]

【解释】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出处】《六韬·赏罚》:“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3、赏立诛必[shǎng lì zhū bì]

【解释】指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五》:“卫嗣君曰:‘赏立诛必,虽失十左伤氏无伤也;诛不必,虽得十左氏无益也。’”

“必”在中间的成语

1、日中必湲[rì zhōng bì tóng]

【解释】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同“日中必彗”。

2、日中必彗[rì zhōng bì huì]

【解释】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出处】《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3、极则必反[jí zé bì fǎn]

【解释】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4、食必方丈[shí bì fāng zhàng]

【解释】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出处】《宋书·刘穆之传》:“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

5、楚虽三户,亡秦必楚[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解释】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示例】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金元帝国之梦,岂久长哉? ——柳亚子《济南惨案纪念日感赋》序

6、理所必然[lǐ suǒ bì rán]

【解释】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出处】南朝·齐·僧佑《弘明集·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示例】这是理所必然的事。

7、居必择邻[jū bì zé lín]

【解释】居:住;择:选择。住家必须选择好邻居。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示例】居必择邻交择友,贤圣格言当遵守。 ——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九回

8、有闻必录[yǒu wén bì lù]

【解释】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示例】小说的功效原来在借部分以暗示全体,既不是新闻纸的有闻必录,也不同于历史的不能放过巨奸大憝。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9、盛必虑衰[shèng bì lǜ shuāi]

【解释】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出处】汉·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10、言多必失[yán duō bì shī]

【解释】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示例】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清·朱用纯《治家格言》

1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

【解释】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幼年聪明懂事,长大后不一定成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太中大夫东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小,必当了了。’”

12、日中必昃,月满必亏[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

【解释】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13、信赏必罚[xìn shǎng bì fá]

【解释】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示例】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羕、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羕诛而严流。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14、操必胜之券[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解释】操:持有;券:凭证。手里拿着兑现的凭证。比喻所办的事情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15、赏信必罚[shǎng xìn bì fá]

【解释】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16、尺之木必有节目[chǐ zhī mù bì yǒu jié mù]

【解释】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出处】《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务而贵取一也。”

17、未必尽然[wèi bì jìn rán]

【解释】不一定全是这样。

【出处】《旧唐书·魏征传》:“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未必尽然。”

【示例】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18、先悉必具[xiān xī bì jù]

【解释】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出处】明·归有光《上宋明府书》:“律于发冢之条,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薰猩平园之类,纤悉必具。”

【示例】凡促织之态貌性情,先悉必具。 ——明·袁宏道《蓄促织》

19、三人行,必有我师[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岂不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要你择其善者为亲友。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

20、志在必得[zhì zài bì dé]

【解释】立志一定要获得。形容想要得到的决心很大。

【示例】当下发兵数万,令大将李广利统率,到大宛国贰师城取马,为了志在必得,把李广利封为贰师将军。(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七回)

21、盈则必亏[yíng zé bì kuī]

【解释】盈:圆。亏:缺。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形容物极必反。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22、大德必寿[dà dé bì shòu]

【解释】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

【出处】《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23、早知今日,何必当初[zǎo zhī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解释】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示例】还有好几个侍卫,留管前后门,准备查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四十三回)

24、将欲取之,必姑与之[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解释】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示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就是这种计策。 ——《唐史演义》第14回

25、末大必折[mò dà bì zhé]

【解释】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示例】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26、重赏之下,必有死夫[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

【解释】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出处】《后汉书·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27、将欲取之,必姑予之[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解释】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28、众恶必察[zhòng wù bì chá]

【解释】恶:厌恶;察:考察。大家都不喜欢的,未必就坏,一定要调查后才可下结论。

【出处】《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示例】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易,自恶必察,自好必察难。(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持躬》)

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解释】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0、寸而度之,至丈必差[cùn ér dù zhī,zhì zhàng bì chā]

【解释】度:量;至:到;差:误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会有误差。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寸而度之,至寸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

31、锱铢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示例】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32、取友必端[qǔ yǒu bì duān]

【解释】取:选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选择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选择朋友必须是品行端正的人。

【出处】《孟子·离娄下》:“夫伊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33、车到山前必有路[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

【解释】比喻事到临头,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常用以宽慰处于困境中的人。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0章:“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再说吧,反正现在苦恼也无济于事。”

【示例】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自有解决的办法。

3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解释】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语出《论语·公治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示例】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汉书·武帝纪》

35、物极必反[wù jí bì fǎn]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示例】“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36、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

37、游必有方[yōu bì yǒu fāng]

【解释】要是出游,必须要告辞去处。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示例】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

3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

【解释】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示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辫亮于人,择而剪之。一场少年玩笑,因地位悬殊,便何其郑重。 ——金庸《鹿鼎记》第十二一回

39、操刀必割[cāo dāo bì gē]

【解释】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出处】《六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示例】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汉·贾谊《新书·宗首》

40、知过必改[zhī guò bì gǎi]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出处】《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示例】是呀,我是个旧脑瓜子,我是个夹生饭,往后我知过必改。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

41、纤悉必具[xiān xī bì jù]

【解释】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出处】明·归有光《上宋明府书》:“律于发冢之条,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薰猩平园之类,纤悉必具。”

【示例】凡促织之态貌性情,纤悉必具。 ——明·袁宏道《蓄促织》

42、二者必取其一[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解释】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43、有问必答[yǒu wèn bì dá]

【解释】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出处】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

【示例】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问必答。

44、言必信,行必果[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45、骄兵必败[jiāo bīng bì bài]

【解释】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出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示例】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4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tiān xià dà shì,bì zuò yú xì]

【解释】细:细微。国家大事,必须由细微之处做起。

【出处】《老子》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7、盛筵必散[shèng yán bì sàn]

【解释】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示例】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能宵分。怪盛筵必散,青鬓难存。 ——清·王嗣槐《满庭芳》词

48、再实之木,其根必伤[zài shí zhī mù ,qí gēn bì shāng]

【解释】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示例】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后汉书·马皇后纪》)

49、物极必返[wù jí bì fǎn]

【解释】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同“物极必反”。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道体》:“《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之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是。”

50、大难不死,必有后福[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解释】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出处】余华《活着》:“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

51、甘泉必竭[gān quán bì jié]

【解释】甘泉:甜水的泉。竭:尽。甘甜的泉一定会干涸的。比喻有才干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同“甘井先竭”。

【出处】《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52、日中必昃[rì zhōng bì zè]

【解释】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53、有求必给[yǒu qiú bì jǐ]

【解释】给:供给。只要有人来求索,没有不供给的。

【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54、多行不义必自毙[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示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55、福不重至,祸必重来[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

【解释】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56、川壅必溃[chuān yōng bì kuì]

【解释】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出处】《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57、见善必迁[jiàn shàn bì qiān]

【解释】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58、上有所好,下必甚焉[shàng yǒu suǒ hào,xià bì shèn yān]

【解释】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示例】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资治通鉴·唐纪·高宗上元二年》

59、国家将亡,必有妖孽[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解释】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示例】‘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 ——《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

60、盛极必衰[shèng jí bì shuāi]

【解释】兴盛到了极点就会衰败。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任何事情都是盛极必衰。”

61、十步之内,必有芳草[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

【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示例】‘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广大群众是人才的源泉。 ——《解放日报》1942.8.26

62、事必躬亲[shì bì gōng qīn]

【解释】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处】《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示例】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63、事在必行[shì zài bì xíng]

【解释】事情已经非做不可了。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

【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64、再实之根必伤[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

【解释】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65、上之所好,下必甚焉[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shèn yān]

【解释】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示例】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后汉书》载《城中谣》

66、万折必东[wàn zhé bì dōng]

【解释】河流不论有多少曲折,最后都东流入海。比喻事物不管有什么曲折,总要按着应有的规律发展。

【出处】《荀子·宥坐》:“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示例】言鸿之往来有候,居处有常,犹水之流必循理,万折必东,以喻君子之仕非其道不由,非其位不处也。 ——汉·扬雄《法言义疏·学行》

67、傍观必审[bàng guān bì shěn]

【解释】傍观:在旁边观察。在一旁观察,必定明晰、清楚。

【出处】傍观:在旁边观察。在一旁观察,必定明晰、清楚。

68、亡国必楚[wáng guó bì chǔ]

【解释】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 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示例】仆闻楚隐士南公,深通术数,尝谓楚虽三户,亡国必楚。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十五回

69、日中必移[rì zhōng bì yí]

【解释】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70、飞必冲天[fēi bì chōng tiān]

【解释】一飞起来,就必定会冲上青天。比喻不干则已,一干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来。

【出处】《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与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71、知恩必报[zhī ēn bì bào]

【解释】知道受了恩惠就一定要报答。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

【示例】铭心镂骨,感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人事》)

72、拟人必以其伦[nǐ rén bì yǐ qí lún]

【解释】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出处】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73、多行无礼必自及[duō xíng wú lǐ bì zì jí]

【解释】行:做;自及:轮到自己头上。无礼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殃及到自己头上。

【出处】《左传·襄公四年》:“君子曰:志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其是之谓乎。”

74、言必有物[yán bì yǒu wù]

【解释】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7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示例】这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定理。 ——《雪岩外传》第十二回

76、神必据我[shén bì jù wǒ]

【解释】据:保佑。旧指神道一定保佑我。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77、过盛必衰[guò shèng bì shuāi]

【解释】过分的兴盛必定会向衰败转化。

【出处】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余,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78、香饵之下,必有死鱼[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

【解释】指游鱼必为贪吃得饵而死。比喻引诱和会使人上当。

【出处】汉·黄石公《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79、忘战必危[wàng zhàn bì wēi]

【解释】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出处】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80、事有必至,理有固然[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

【解释】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81、日中必移,月满必亏[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

【解释】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82、二者必居其一[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解释】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示例】而如果要谈判,则只有取消这个毫无理由的‘决议’,二者必居其一。 ——《毛泽东选集·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

8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jī shàn zhī jiā,bì yǒu yú qìng]

【解释】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出处】《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示例】遥受着洛京县令职名,圣人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

84、锱珠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解释】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王朔《浮出海面》九:“虽然他们互相请客时出手大方,喝了酒也会亲热得推心置腹,眼泪汪汪。但一谈到生意钱财就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锱珠必较,有时还会吵得面红耳赤、破口大骂。”

85、奸渠必剪[jiān qú bì jiǎn]

【解释】奸渠:为非作歹的头目。对为非作歹的头目,必须坚决铲除。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不待赭汙之奴,而奸渠必剪,无假里端之籍,而晋子咸诛。”

86、登高必赋[dēng gāo bì fù]

【解释】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示例】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 ——晋·王沈《魏书》

87、举错必当[jǔ cuò bì dàng]

【解释】当:恰当。指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88、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充分利用一切时间。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示例】我决心以分秒必争的速度,争取十二年来已失去的光阴。 ——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序言》

89、势在必行[shì zài bì xíng]

【解释】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出处】茅盾《子夜》:“光景是办不到的,却是保证全加倍一说,势在必行。”

【示例】我们顺应潮流的变化势在必行。

90、有其父必有其子[yǒu qí fù bì yǒu qí zǐ]

【解释】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形容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极大。

【出处】《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示例】想你父亲,也不曾弱了。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 ——元·白仁甫《东墙记》第三折

91、寸利必得[cùn lì bì dé]

【解释】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示例】做生意不能总是寸利必得。

92、十室之邑,必有忠士[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解释】指处处都有贤人。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93、将欲夺之,必固与之[jiāng yù duó zhī,bì gù yǔ zhī]

【解释】欲:打算;固:通“姑”,姑且;与:给予。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94、仁者必寿[rén zhě bì shòu]

【解释】寿:长寿。仁德的人一定会长寿。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示例】贤者必贵,仁者必寿,人之所欲也。 ——宋·苏轼《邵茂诚诗集叙》

95、国之将亡,必有妖孽[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解释】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96、攻必克,守必固[gōng bì kè,shǒu bì gù]

【解释】克:攻下据点,战胜;固:牢固,坚固。进攻没有打不下来的,防守没有不稳固的。形容战斗力极强。

【出处】他才觉出来日本人的~并不是与他毫无关系。 ——老舍《四世同堂》

97、两虎相斗,必有一伤[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解释】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示例】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陛下但默观动静。 ——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

98、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解释】一个国家必先种下了被伐的恶因,然后才会有别人来讨伐的结果。比喻要从自身找事变的原因。

【出处】《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示例】一面看,一面想起四书上面“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

99、众好必察[zhòng hào bì chá]

【解释】好:喜爱;察:调查。大家都喜欢的未必就好,必须要调查后才能下结论。

【出处】《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焉,必察焉。”

100、举措必当[jǔ cuò bì dàng]

【解释】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101、男大须婚,女大必嫁[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bì jià]

【解释】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男大须婚,女大必嫁,这是人伦大事,五常之礼,何故烦恼?”

102、两虎相争,必有一伤[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

【解释】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出处】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103、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wù bì xiān fǔ ér hòu chóng shēng zhī]

【解释】腐:腐烂。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了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

【出处】《荀子·功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论范增》:“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10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示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105、十步之泽,必有芳草[shí bù zhī zé,bì yǒu fāng cǎo]

【解释】芳草:比喻人才。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106、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

【解释】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意思。 ——苏雪林《玉溪诗迷·引论》

107、知必言,言必尽[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解释】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出处】宋·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示例】使贤于天下之事知必言,言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必行,行必力。(《明史·罗伦传》)

108、爱之必以其道[ài zhī bì yǐ qí dào]

【解释】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多指父母疼爱子女必须注意方法得当。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109、何必当初[hé bì dāng chū]

【解释】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八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示例】他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断送美好前程,如今后悔莫及,人皆谓其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110、言必有据[yán bì yǒu jù]

【解释】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示例】说话必须言必有据。

111、直木必伐[zhí mù bì fá]

【解释】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1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示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

113、大难不死,必有后禄[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解释】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114、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解释】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15、法贵必行[fǎ guì bì xíng]

【解释】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年》:“法贵必行,慎在深刻,裕其治以便俗,严其令以惩违,微损有余,稍优不足。”

116、上之所好,下必从之[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解释】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出处】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示例】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王好瘠而国有饥人。 ——《北史·李彪传》

117、动必缘义[dòng bù yuán yì]

【解释】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出处】《吕氏春秋·高义》:“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

118、虎生三子,必有一彪[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

【解释】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出处】《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119、末大必折,尾大不掉[mò dà bì zhé,wěi dà bù diào]

【解释】掉:摇动。树梢茂盛,主干就会折断,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120、有一利必有一弊[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

【解释】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示例】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

121、战必胜,攻必取[zhàn bì shèng,gōng bì qǔ]

【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示例】四方有事,吾将兵数万,鼓行其间,战必胜,攻必取,岂不快哉!(《宋史·萧注传》)

122、二虎相斗,必有一伤[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解释】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示例】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们收拾残局吧!

123、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例】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第十回

124、水壅而溃,伤人必多[shuǐ yōng ér kuì,shāng rén bì duō]

【解释】壅:堵塞;溃:河堤决口。河水一旦决口,伤害的人必然更多。比喻拒绝纳谏,堵塞言路,所带来的害处会更大。

【出处】《史记·周本纪》:“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12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解释】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至于我的所说,可是我想,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盖亦“悬诸日月而不利”之论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126、非我族类,其心必异[fēi wǒ zú lèi,qí xīn bì yì]

【解释】族类:同族的人。我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示例】兵不厌诈,中外皆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是中外皆然。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27、拟人必于其伦[nǐ rén bì yú qí lún]

【解释】拟:比拟;伦:类。必须拿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

【出处】《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示例】未可以少长异操,疑其所守之美,而远同终始之责,非所谓拟人必于其伦之义也。 ——《晋书·李重传》

12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解释】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示例】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29、言必有中[yán bì yǒu zhòng]

【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示例】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周书·武帝纪上》

130、剥极必复[bō jí bì fù]

【解释】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陈其美《致黄克强书》:“剥极必复,否极必泰,循环之理,不减毫发。”

131、见义必为[jiàn yì bì wéi]

【解释】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示例】君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 ——《宋史·儒林传·石介

132、国家将兴,必有祯祥[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

【解释】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示例】‘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 ——《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

133、再实之木根必伤[zài shí zhī mù gēn bì shāng]

【解释】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134、新沐者必弹冠[xīn mǔ zhě bì tán guān]

【解释】沐:洗头发,刚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尘土弹去。比喻人要洁身自好。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祭,受物之汶汶者乎?”

135、既有今日,何必当初[jì yǒu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解释】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示例】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136、有求必应[yǒu qiú bì yìng]

【解释】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答鱼门》:“家中豪奢,业已出千进一矣,又性喜泛施,有求必应。”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

【示例】弄到后来,书画虽还是有求必应,差缺却有点来不及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137、重赏之下,必有勇夫[zhòng shà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解释】在丰厚的赏赐之下,一定有胆量去做的人。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

【出处】汉·黄石公《黄石公三略》上:“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

【示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138、寸土必争[cùn tǔ bì zhēng]

【解释】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出处】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示例】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