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郸城县西周时属厉、陈,战国后期属楚。秦属

陈郡苦县和项县。

西汉时,境内设置宁平县(治所即今宁平)和宜禄县(治所即今宜路)。

三国魏废县后,分属陈郡 (国)武平县和谯郡苦县。

两晋至南北朝,苦县先后改名父阳县、谷阳县,原地域仍属之。

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郸县,为今郸城设县治之始。

唐朝时期废郸县,其地北部归鹿邑县、真源县,南部归宛丘县、项城县。

五代至宋元,上述县名有所更改,但辖地基本沿袭

未变。

明、清两代,地域大部分属归德府(今商丘)鹿邑县,少部属陈州府(明朝为开封府)淮宁县、沈丘县。

民国三年(1914年)鹿邑县在郸城集设县佐 ,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

民国三十年(1941年),地域分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鹿邑县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淮阳县、沈丘县。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县境为共产党领导的鹿淮太县、鹿亳太县和沈鹿淮县等边区民主政权的活动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析鹿邑、淮阳、沈丘3县部分区、乡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属淮阳专

区。

1952年8月,政务院正式批准置郸城县。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郸城县隶属商丘专区。

1958年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

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郸城复归其领辖。

1965年6月,增设周口专区,郸城县改属周口专区

2000年,撤销周口专区,设立地级周口市,郸城县属周口市至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