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脱法原理

浏览

吹脱法用于脱除水中溶解气体和某些挥发性物质。即将气体(载气)通入水中,使之相互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空气作载气,称为吹脱。

吹脱的理论依据是气液相平衡和传质速度理论。对于稀溶液,在一定温度,当气液之间达到相平衡时,溶质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亨利定律。

P=Ex

式中P——溶质气体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

x——溶质气体在液相中的平衡浓度,摩尔分率;

E——比例系数,称亨利系数,Pa。

废水中常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溶解气体,如CO2、H2S、HCN、CS2等,其中有的损害人体健康,有的腐蚀管道、设备,为了除去上述气体,常使用吹脱法。吹脱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空气通入废水中,改变有毒有害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建立的气液平衡关系,使这些易挥发物质由液相转为气相,然后予以收集或者扩散到大气中去。吹脱过程属于传质过程,其推动力为废水中挥发物质的浓度与大气中该物质的浓度差。

吹脱法既可以脱除原来就存在于水中的溶解气体,也可以脱除化学转化而形成的溶解气体。如废水中的硫化钠氰化钠是固态盐在水中的溶解物,在酸性条件下,它们会转化为H2S和HCN,经过曝气吹脱,就可以将它们以气体形式脱除。这种吹脱曝气称为转化吹脱法。

在吹脱过程中,影响吹脱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温度。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在废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升高温度对吹脱有利。

(2)气液比。应选择合适的气液比。空气量过小,会使气液两相接触不好,反之空气量过大,不仅不经济,反而会发生液泛(即废水被空气带走),破坏操作。所以最好使气液比接近液泛极限。此时,气液相在充分滞流条件下,传质效率很高。工作设计常用液泛极限气液比的80%。

(3)pH值。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挥发性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

(4)油类物质。废水中如含有油类物质,会阻碍挥发性物质向大气中扩散,而且会堵塞填料,影响吹脱,所以应在预处理中除去油类物质。。

(5)表面活性剂。当废水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时,在吹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当采用吹脱池时,会给操作运转和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吹脱效率。因此在吹脱前应采取措施消除泡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