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温柔敦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注音
ㄨㄣ ㄖㄡˊ ㄉㄨㄣ ㄏㄡˋ
成语正音
敦,不能读作『chūn』。
成语简拼
WRD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溫柔敦厚
成语辨形
敦,不能写作『淳』。
成语英文
placid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态度温和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温文尔雅、温情脉脉

反义词

尖酸刻薄、出言不逊

成语接龙

1、温柔敦厚→厚禄高官→官轻势微→微显阐幽→幽期密约→约法三章→章句之徒→徒乱人意→意得志满→满而不溢→溢美溢恶→恶醉强酒→酒醉饭饱→饱经沧桑→桑弧蓬矢→矢死不二→二竖为虐→虐老兽心→心醉神迷→迷头认影→影只形单→单枪独马→马牛襟裾→裾马襟牛→牛黄狗宝

2、温柔敦厚→厚此薄彼→彼众我寡→寡鹄孤鸾→鸾凤和鸣→鸣锣开道→道路相告→告贷无门→门户之争→争风吃醋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温柔敦厚』的。▲闻一多《诗人的横蛮》

(2)…朱先生回来了,他走进先生的卧室去告别,也向温柔敦厚的师母表示谢意,他看见先生和师母在昏黄的油灯下喝…——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3)…坐下来以后,朱白氏抓着灵灵的胳膊一直不松手,温柔敦厚的性情也发生变异,连着询问侄女在哪儿住,在哪儿吃…——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4)…风范。太太一身质地不俗颜色素暗的衣裤,愈显得温柔敦厚高雅。在离村庄还有半里远的地方,孝文和太太先后下…——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成语造句

(1)“崇正”是崇尚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要求文学艺术要充分发挥其政教功能。

(2)但是事实上《诗经》中许多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温柔敦厚”是相悖反的。

(3)嘟嘟写不出成语“温柔敦厚”,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4)而事实上,儒家诗教中的温柔敦厚以及对待现实人生的精神,在中国艺术品质中,始终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5)花花不会写成语“温柔敦厚”的最后一个字。

(6)黄华镇第二中学的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温柔敦厚”。

(7)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温柔敦厚”几个大字。

(8)廉波叔叔给雪洁和明春讲了“温柔敦厚”的历史故事。

(9)孙犁晚年散文的文体特色主要表现为,在温柔敦厚的外表下书写沉郁沧桑的人生感触。

(10)它不仅承袭了温柔敦厚的抒情传统,而且在创作中补充了新的内容,在抒情的表达方式、情感的多义性以及抒情广度等方面都有所拓展。

(11)雅正之旨是“温柔敦厚”诗教的核心,宋词的崇雅倾向正是孔子诗教理论在后代的回声。

(12)与此同时,对中国传统诗歌而言,含蓄的底蕴是温柔敦厚,这是礼乐传统赋予含蓄的民族内容。

(13)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温柔敦厚到乖戾尖新的转变过程中,不同女性作家仍然做出了各自的审美选择。

(14)自古以来,“温柔敦厚”一直被看作是《诗经》的美学风格。

(15)自儒家的伦理观念在中国美学史和思想史上开始显现威严时,中国艺术也就开始书写自己“温柔敦厚”的历史了。

(16)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17)大太一身质地不俗颜色素暗的衣裤,愈显得温柔敦厚高雅。

(18)自古以来,『温柔敦厚』一直被看作是《诗经》的美学风格。

(19)君兮这孩子打小就随我身旁,温柔敦厚,怀着赤子之心,博施济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分字解释

敦厚

敦厚:[dūnhòu] 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她为人温柔敦厚。

温柔

温柔:[wēnróu] 温顺体贴。性情温柔。

温:wēn 1、<形>温暖;暖和。《祭妹文》:『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2、<形>温和;柔和。《管子·形势解》:『温良宽厚,则民爱之。』3、<动>温习;复习。《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温厚] (1)温和;厚道。(2)富裕。[温蠖] 昏聩。

柔:róu 1、<形>草木始生;稚嫩。《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柔桑。』2、<形>柔软;柔弱。《后汉书·光武帝纪》:『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3、<形>和;顺。《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4、<动>安抚。《国语·齐语》:『宽惠柔民,弗若也。』[柔翰] 毛笔。[柔嘉] 温柔而美善。[柔远] 安抚远方的民族,使归顺。[柔则] 以柔顺为准则。古代女子的道德准则。

敦:dūn 1、厚。《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敦庞纯固,于是乎成。』《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知道正确的道理而不去实行,即使知识渊博,也一定会处于困境。)[引] 厚道。《韩非子·难言》:『敦祇恭厚。』[又] 注重,推崇。谢朓《赋贫民田》诗:『敦本抑工商,均业省兼并。』2、<动>敦促;督促。《晋书·谢安传》:『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tún通『屯』。驻扎。扬雄《甘泉赋》:『敦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duì古时盛黍稷的器具。《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diāo通『雕』。彩画;刻画。《诗经·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tuán 1、团;园。《诗经·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2、<形>聚拢的样子。《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敦本] 注重根本。本,指农业。[敦庞] 富足。敦厚、淳朴。[敦序] 分其次序而亲重之。

厚:hòu 1、<形>与『薄』相对。《孔雀东南飞》:『磐石方且厚。』2、<形>丰厚;多;重。《荆轲刺秦王》:『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3、<形>深广;深厚;交情深厚。《五蠹》:『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苏武》:『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4、<形>优厚。《信陵君窃符救赵》:『然公子遇臣厚。』[又] 看重;厚爱。《报刘一丈书》:『即所交识,亦畏相公厚之矣。』《察变》:『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又] 满意。《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行,何意致不厚。』5、<形>厚道;忠厚。《过秦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6、<形>醇厚。《韩非子·扬权》:『厚酒肥肉。』

温:《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乌魂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昆切,□音蕰。水名。《说文》水出犍为涪南入黔水。又水名。《山海经》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又洛水之别名。《易·乾凿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又水名。《水经》温水,出牂柯夜郎县。又泉名。《潘岳·西征赋》汤井温谷。〈注〉即温泉也。又地名。《左传·隐三年》取温之麦。〈注〉温,今河内温县。《广舆记》今属怀庆府。又郡名。温州府,今属浙江。又色和曰温。《论语》色思温。又性纯粹曰温。《诗·秦风》温其如玉。又《尔雅·释训》温温,柔也。〈疏〉宽缓和柔也。《诗·大雅》温温恭人。又煖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袭狐貉之温者,不忧至寒之凄怆。又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注〉温如燖温之温,谓故学之熟矣,复时习之谓之温。又风名。《礼·月令》季夏温风始至。又姓。《广韵》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集韵》《韵会》《正韵》□纡问切,音醖。温藉也。同蕴。《诗·小雅》饮酒温克。〈笺〉苞裹曰藴,谓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通用。又读作盗。《史记·周本纪》周缪王得骥温骊。《索隐》温音盗,徐广曰温,一作盗。盗窃也。浅青色。又《韵补》叶纡权切,音渊。《苏轼诗》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能贤。考证:(《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谨按太平御览引此作乾凿度。今据增凿字。

柔:《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受平声。《说文》木曲直也。又柔者刚之反。《易·说卦》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经》岂非以其柔耶。又安也。《书·舜典》柔远能迩。又服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又草木新生曰柔。《诗·小雅》薇亦柔止。又国名。《前汉·地理志》属琅邪郡。俗作□,非。

敦:《卯集下·攴字部》《广韵》《集韵》□都昆切,音墩。《说文》作□。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又《五经文字》敦,厚也。《易·临卦》敦临吉。〈疏〉厚也。又《诗·邶风》王事敦我。《释文》韩诗云:敦,迫也。郑都回反,犹投掷也。又《尔雅·释诂》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前汉·扬雄传》敦衆[音zhòng]神使式道兮。〈注〉师古曰:敦,勉也。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史记·正书注》敦,盛也。又《扬子·方言》敦,大也。又姓。《广韵》敦洽,卫之丑人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又《诗·鲁颂》敦商之旅。〈笺〉敦,治也。又《庄子·说刃篇》今日试使士敦刃。〈注〉敦,断也。又《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又《集韵》徒浑切,音屯。《诗·大雅》铺敦淮濆。〈笺〉当作屯。《扬雄·甘泉赋》敦万骑於中营兮。〈注〉敦与屯同。□也。又《类篇》敦煌,郡名。又《集韵》《韵会》□丁聊切,音雕。《诗·大雅》敦弓既坚。〈传〉敦弓,画弓也。天子敦弓音雕。〈疏〉敦与雕,古今之异。又《诗·周颂》敦琢其旅。〈疏〉敦雕古今字。《朱传》音堆。又《集韵》都内切,音对。《仪礼士昏礼》黍稷四敦皆盖。《礼·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注〉敦音对。黍稷器。〈疏〉敦与瑚琏簠簋连方,故云黍稷器也。又《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注〉敦,盘类,古者以盘盛血,以敦盛食。又《集韵》大到切,音道。帱,或作敦。覆也。《周礼·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注〉敦读曰焘。覆也。又《集韵》杜皓切,音稻。又□留切,音俦。义□同。又《集韵》《正韵》□杜本切,音盾。《左传·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注〉谓驩兜浑敦,不开通之貌。〈疏〉混沌与浑敦,字之异耳。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困切。通作顿。《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疏〉诗卫风氓篇,至于顿丘,是也。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注〉敦,音顿。《史记·正书注》困敦,混沌也。又《庄子·列御□》敦杖蹙之。《音义》敦,音顿。司马云:竖也。又《集韵》主尹切,音准。淳,或作敦。《周礼·天官·内宰》出其度量淳制。〈注〉故书淳为敦。杜子春读敦为纯。纯者,谓幅广也。又《集韵》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又《韵补》叶都钧切。《崔瑗·南阳文学颂》我国既淳,我俗既敦。又叶亭年切。《苏轼·祭同安郡夫人文》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备,母仪甚敦。考证:(《周礼·天官·王府》)谨照原文王府改玉府。

厚:《子集下·厂字部》(古文)垕《唐韵》《正韵》胡口切《集韵》《韵会》很口切,□□上声。《说文》山陵之厚也。《玉篇》不薄也,重也。《易广》博厚配天地。又《战国策》非能厚胜之也。〈注〉厚,犹大也。又《增韵》醲也。又《广韵》姓也。出《姓苑》。又諡法,思虑不爽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