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闷消愁

散闷消愁,指通过消遣,解除愁闷。

散闷消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àn mèn xiāo chóu
成语简拼
SMXC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散悶消愁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通过消遣,解除愁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散闷消愁→愁肠九回→回春妙手→手足异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密麻麻→麻木不仁→仁义礼智→智尽能索

2、散闷消愁→愁肠殢酒→酒圣诗豪→豪放不羁→羁旅之臣→臣心如水→水抱山环→环林璧水→水眼山眉→眉眼高低

3、散闷消愁→愁多夜长→长久之计→计出无聊→聊备一格→格不相入→入骨相思→思患预防→防不及防→防不胜防

4、散闷消愁→愁眉苦脸→脸软心慈→慈悲为本→本性难移→移山填海→海不扬波→波平风静→静不露机→机智果断

5、散闷消愁→愁眉苦眼→眼去眉来→来而不拒→拒人千里→里不胜辞→辞色俱厉→厉精图治→治乱存亡→亡国败家

6、散闷消愁→愁思茫茫→茫然无知→知遇之恩→恩同再造→造谣惑众→众口一词→词穷理屈→屈指可数→数长道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点点写不出成语“散闷消愁”的拼音。

(2)港湾中学校的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散闷消愁”。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散闷消愁”几个大字。

(4)祥润哥哥给我们说了“散闷消愁”的成语典故。

(5)小勇不会写成语“散闷消愁”的最后一个字。

(6)在前往东白山的路途中,资姐姐给鲤岑和乡菱讲了『散闷消愁』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数:『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恋烟花。』

分字解释

散闷

散闷:[sànmèn] 排遣烦闷;散心。杜康酒能散闷。

散:sàn 1、<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3、<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4、<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散。』5、<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散马蹄。』sǒn 1、<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2、<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4、<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散两钱服之。』5、<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6、<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散诞] (1)放诞不羁。(2)逍遥自在。

闷:mèn <形>烦闷。《周易·乾卦》:『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引] 闷热;不爽。《素问·风论》:『闭则热而闷。』

消:xiāo 1、<动>消失;消除。《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2、<动>减少。《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3、<动>经受。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小山亭》:『更能消几番风雨。』4、<动>需要。《群英会蒋干中计》:『只消一童随往。』5、<动>享用。乔吉《金钱记》:『没福消轩车驷马。』[消耗] (1)减少。(2)消磨。(3)消息;音讯。

愁:chóu 1、<形>忧愁,忧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涉江》:『固将愁若而终穷。』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形>凄惨,悲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形>悲哀。《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愁。』[愁肠] 忧思萦绕的心情。[愁城] 愁闷苦恼的境地。[愁蛾] 古代称女人愁时皱眉为愁蛾。

散:《卯集下·攴字部》(古文)枚《广韵》《韵会》苏旱切《集韵》颡旱切,□音伞。□,通作散。《易·说卦》风以散之。《礼·曲礼》积而能散。又《公羊传·庄十二年》散舍诸宫中。〈注〉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广韵》散,诞也。《增韵》又宂散,间散。《韵会》不自检束为散。《庄子·养生主》散人又恶知散木。〈注〉不在可用之数。又姓。《书·君奭》有若散宜生。〈传〉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礼·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注〉漆尊也,无饰曰散。《仪礼·燕礼》酌散西阶上。〈注〉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礼·礼器》贱者献以散。〈注〉五升曰散。○按《周礼》《仪礼》《礼记》《释文》□音素旱反。《韵会》独引此条入去声,非是。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又药石屑曰散。《后汉·华陀传》漆叶青□散。又琴曲名。《晋书·嵆康传》有广陵散。又《广韵》苏旰切《集韵》《韵会》先旰切,□音鏾。义同。又《集韵》相干切。与跚同。《史记·平原君传》盘散行汲。〈注〉索隐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闷:《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困切,音懑。《说文》懑也。《易·乾卦》遯世无闷。又《集韵》莫奔切,音门。《老子·道德经》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战国策》瘨而殚闷旄不知人。或作惛。亦作□。◎按古韵文元通。古人能调五言,自然叶韵。向来学者鲜知古韵,惟吴棫韵补稍能推求,故朱子本之,虽未必尽合,亦思过半矣。字汇引韵补不无小泥,而正字通驳之太过,若此处闷字原有平声,而字汇叶明字,为误耳。

消:《巳集上·水字部》《唐韵》相幺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音宵。《说文》尽也。又灭也。《易·泰卦》小人道消。又释也。《礼·月令》冰冻消释。又消耗。《扬子·太□经》九事,七为消。〈注〉消,意放散也。又消消,敝也。《诗·豳风》予尾翛翛。〈疏〉亦作消消。又地名。《诗·郑风》清人在消。〈传〉消,河上地。又疾名,与痟通。《后汉·李通传》通素有消疾。〈注〉消消中之疾也。又消石,药名。又通逍。《礼·檀弓》消摇于门。〈注〉消摇,又作逍遥。又《韵补》叶新於切,音须。《崔駰·反都赋》干弱枝强,末大本消。叶下臾。又叶思留切,音修。《司马相如·大人赋》焕然雾除。霍然云消。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愁:《卯集上·心字部》《唐韵》士尤切《集韵》《韵会》《正韵》锄尤切,□音□。《说文》忧也。从心秋声。《广韵》悲也。《增韵》虑也。又《正韵》即由切,音揫。《礼·乡饮酒义》秋心为言愁也。〈注〉愁读为揫。又《集韵》将由切。与楢同。《说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韵》财劳切,音曹。扬雄有畔牢愁。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龄会足衰,劫往岂足辽。虚刀挥至空,鄙滞五神愁。或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