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言两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yán liǎng yǔ
成语注音
ㄙㄢ ㄧㄢˊ ㄌㄧㄤˇ ㄧㄩˇ
成语正音
语,不能读作『yù』。
成语简拼
SYL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三言兩語
成语辨形
语,不能写作『雨』。
歇后语
五句话分两次讲
成语谜语
五讲;合起来五句话
成语英文
in a few words
成语日文
二言三言 (ふたことみこと
成语德文
in wenigen Worte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成语释义

三两句话就说完了。形容言语简短。※语或出宋·吴潜〈望江南·家山好〉词。

[成语辨析]

三言两语和『片言只语』;都形容简短的几句话。但『片言只语』侧重于『简短、零碎』;并可以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三言两语侧重很少几句。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言语简短。[类]用在『言语简短』的表述上。[例](1)这件事太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2)这件事说来话长,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3)事情这麽严重,你别以为三言两语就可以敷衍过去!(4)他匆匆地赶来,三言两语做了交代,又匆匆地离开了。(5)你既然认为事情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那就坐下聊聊吧!(6)他真是思绪清楚,只三言两语就切中对方弱点,让他们哑口无言。二、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三言两句、三言五语、一言两语、片纸只字、片言之语、残篇断简、片言只字、片言只语、三言二语、只言片语、简明扼要、三言五句

反义词

长篇大论、连篇累牍、喋喋不休

关联成语

三言两句、三言五语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千户见说自实到来,心里已有几分不像意了。免不得出来见他,意思甚倦,叙得三言两语,做出许多勉强支吾的光景出来。』

(2)《红楼梦·第六七回》:『怪不的前日我们在店里彷彷佛佛也听见人吵嚷,说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又说一阵风刮了去了。』

(3)《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却说那女儿虽然不读诗书,却也天生志气。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懒。』

(4)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5)《红楼梦·第七四回》:『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

(6)《三侠五义·第五〇回》:『那开封府断事如神。你若到了那里,三言两语包管露出马脚来,那还了得!』

(7)宋·吴潜〈望江南·家山好〉词:『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源)

(8)他真是思绪清楚,只三言两语就切中对方弱点,让他们哑口无言。

(9)你既然认为事情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那就坐下聊聊吧!

(10)他匆匆地赶来,三言两语做了交代,又匆匆地离开了。

(11)事情这麽严重,你别以为三言两语就可以敷衍过去!

(12)这件事说来话长,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

(13)这件事太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14)…呢,自然没得话说,然而妇人家见识,保不住总有三言两语。依我看来,也是不办的好。』当下又闲话一回,彼此…——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5)…理,亦就呆在一旁出神。赵员外道:『这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了结的,等治弟出去商量一个主意,再进来回复老…——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6)…神气,赛如马上就要同我翻脸的,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还搁得住…——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7)…岂有不帮自己人的道理。』淮安府道:『谁知就此三言两语,那洋人竟其顿口无言,反倒托他通事同那苦主讲说…——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8)…字加上一划,变成个『王』字,于八便成王八了。三言两语之间,韦小宝便和他十分投机。这等市井小人,韦小宝…——当代·金庸《鹿鼎记》

(19)…主师太要逼老婊子交出经书,她是交不出的,正好三言两语,撺掇公主师太杀了她,拔了皇上和我的眼中钉。』…——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爱,不是只言片语,更不是三言两语。

(2)兵团三中的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言两语”。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三言两语”几个大字。

(4)大家真希望她在较大的问题上不要那样三言两语就打发过去。

(5)对于这个无法凝聚到某一件作品中,也无法三言两语总结的深刻主题,却成为《九月》绝佳的取材点。

(6)而最大的问题是,雇佣更多的人会让你的工作效率降低:以前只要把头伸进某个办公室三言两语解决的问题,现在要找齐八个人一起开个大会。

(7)封闭式问题可以用三言两语进行解答。

(8)华华不会写成语“三言两语”的最后一个字。

(9)靳大爷给强强和倩倩介绍了“三言两语”的历史故事。

(10)乐乐写不出成语“三言两语”,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11)落实三言两语政策:中英并重,能讲流利的粤语、普通话和英语。

(12)然而,大多数教授只把课本看着一般的教学指导书,他们讲课的要点可能是集中在课本中只有三言两语的纲要内容上。

(13)上尉还在那里像先前一样三言两语地恳求着。

(14)虽然他出身于印度上流阶级的婆罗门教士家庭,熟谙教义与理论,但如果有任何人向他请教更深刻的哲学理论,他只会答以一抹嗤笑,或是用他出名的破英文应付个三言两语。

(15)他如同回答伯爵夫人一样,只用三言两语来回答她的话。

(16)他三言两语就让投资方签下合约,可见他们对他是多么的信任。

(17)他用三言两语勾画了新政策的目标。

(18)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选择题,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得清的感觉。

(19)我们时常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有没有爱国主义。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20)五个年轻守卫正懒洋洋的在一棵荔枝树下纳凉,见记者前来询问,他们三言两语便打发过去了。

(21)相比传统博客,以“短、灵、快”为特点的“微博”几乎不需要很高成本,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

(22)在忙碌的时间如果他接到私人电话,他也只是三言两语。

(23)这个问题千头万绪,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24)这个游戏的规则太复杂,三言两语解释不清。

(25)这个游戏规则太复杂,三言两语讲不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成语典源

※宋·吴潜〈望江南·家山好〉词(据《全宋词·吴潜》引)家山好,不是撰虚名。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亏盈。退步是前程。  且恁地,卷索了收绳。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赢得鬓星星。[注](1)且恁地:姑且就如此。恁,如此。(2)卷索了收绳:收卷了绳索,比喻回转田园,不问世事。(3)六宇五胡:全天下的异族人。六宇,指上下四方。五胡,指匈奴、羯、鲜卑、氐、羌五种自北方移居中原的胡人。(4)生口面:陌生人的是非口舌。(5)费颜情:难以揣测真情意。

成语典故

『三言两语』,形容言语简短。这句成语在文献中,较早出现在宋代吴潜所写的〈望江南·家山好〉词中,其中有一句说『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这阙词的大意是这样的:还是故乡好,不必去赚取虚名。因为世上的道理,盛衰常相倚伏。盛势中存有衰势的徵兆,人生不会永远得意。就是历代君王的命运也是如此。所以一个人要知道退让,其实就是为了前程。姑且就这麽地回转田园,不问世事。过去面对那些外来异族人的是非口舌,即使是极简短的三言两语,也让我颇费精神,所以弄得我头发都斑白了。後来『三言两语』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言语简短。如《红楼梦·第六七回》:『怪不的前日我们在店里彷彷佛佛也听见人吵嚷,说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又说一阵风刮了去了。』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分字解释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语:yǔ 1、<动>谈论;说话。《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名>话;言论。《琵琶行》:『又闻此语重唧唧。』3、<名>谚语;俗语。《左传·僖公二年》:『语曰:「唇亡齿寒。」』yù<动>告诉。《为学》:『贫者语于富者曰……』[语次] 谈话之间。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语:《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鱼举切《集韵》偶举切《韵会》鱼许切《正韵》偶许切,□鱼上声。《说文》论也。《徐曰》论难曰语。语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为语,吾,语辞也。言者直言,语者相应答。《释名》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易·颐卦》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诗·大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疏〉直言曰言,谓一人自言。答难曰语,谓二人相对。《礼·亲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注〉言,自言己事也。语,为人论说也。《家语》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又国名。《别国洞冥记》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又《广韵》牛倨切《集韵》牛据切《韵会》《正韵》鱼据切,□鱼去声。《广韵》告也。《增韵》以言告人也。《左传·隐元年》公语之故。《论语》居,吾语女。又敎戒也。《鲁语》主亦有以语肥也。又地名。《前汉·闽粤王传》钱唐榬终古斩徇北将军为语儿侯。《孟康注》语儿,越中地也。今吴南亭是。《师古曰》语,或作篽、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