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乏味

枯燥乏味,枯燥:单调无趣。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

枯燥乏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ū zào fá wèi
成语简拼
KZFW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枯燥乏味
成语英文
uninteresting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枯燥:单调无趣。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枯燥无味、干燥无味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含含写不出成语“枯燥乏味”的拼音。

(2)晶晶不会写成语“枯燥乏味”的最后一个字。

(3)静豪大哥哥给蒋海和缨佳讲了“枯燥乏味”的典故。

(4)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枯燥乏味”几个大字。

(5)青山乡初级中学的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枯燥乏味”。

(6)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个循规蹈矩,枯燥乏味的男生;有理智,又很诚实,毫无提防的必要。

(7)在这位作家生花妙笔之下,这些枯燥乏味的历史事实被写得有血有肉的。

(8)当世界天寒地冻、充满敌意、枯燥乏味时,回归内心宁静的家园。

(9)枯燥乏味的书是没有人要看的。

(10)老是抄写手稿是件枯燥乏味的差事。

(11)那是一份按部就班、枯燥乏味的无聊差事。

(12)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枯燥乏味没人愿意参加。

(13)用擀面杖擀意大利面会是个非常枯燥乏味的活儿。

(14)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让人读过之后味同嚼蜡。

(15)他讨厌老是做这份枯燥乏味的工作,可是找不到别的差使。

(16)在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之前,必先做好枯燥乏味的准备工作。

(17)在这位小说家的生花妙笔下,枯燥乏味的历史事实被写得有血有肉了。

(18)不必笔管条直战战兢兢地站在爹妈面前,每天都在接受枯燥乏味的庭训。

(19)他的拟古诗、拟乐府大都脱离现实,跟着古人亦步亦趋,读来枯燥乏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他们还能说点什么。』

分字解释

乏味

乏味:[fáwèi] 缺乏情趣兴味。作品乏味,人也庸俗。

枯燥

枯燥:[kūzào] (1)干枯,干燥。唇吻枯燥。(2)单调,无趣味。枯燥的谈话。

枯:kū 1、<动>枯萎;蔫。《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2、<形>干枯;干燥。《赤壁之战》:『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3、<动>干涸;枯竭。《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4、<形>憔悴;枯瘦。《荀子·修身》:『劳倦而容貌不枯。』

燥:zào <形>干。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必须燥湿得所为佳。』

乏:fá 1、<形>缺少;不足。《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又] <形使动>使……贫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形>疲乏。《三国演义》:『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3、<动>荒废。《庄子·天地》:『子往矣,无乏吾事。』

味:wèi 1、<名>滋味;味道。仲长统昌言·理乱》:『耳能辩声,口能辩味。』[引] 食物一种叫一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两味。』2、<动>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味也。』[引] 体会事物的道理。杜甫《秋日夔州咏怀》:『虚心味道玄。』

枯:《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苦胡切《集韵》《韵会》《正韵》空胡切,□音刳。《说文》槀木也。《史记·诸侯表》摧枯朽者易为力。又《周礼·天官·郑注》童枯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山泽无水为枯。又《集韵》后五切,音户。竹名。通作楛。详楛字注。又叶苦禾切,音科。《黄庭经》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

燥:《巳集中·火字部》《唐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喿。《说文》从火喿声。乾也。《易·乾卦》火就燥。《说卦》燥万物者,莫熯平火。《集韵》俗作□。非是。又《战国策》燥于秦。〈注〉犹烁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义同。

乏:《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房法切《集韵》《韵会》扶法切,□音伐。无也。《孟子》空乏其身。《礼·月令》季春,命有司振乏绝。〈注〉暂无日乏。又匮也。《左传·成二年》韩厥曰: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注〉犹代匮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往矣,无乏吾事。《战国策》不敢以乏国事。又射者所蔽。《周礼·春官》车仆大射共三乏。〈注〉一名容,用皮为之,王大射张三侯,每侯有乏,使持旌告获者,藉以蔽矢也。《仪礼·乡射礼》乏参侯道。〈疏〉三分侯道。《左传·宣十五年》文反正为乏。《说文》反止为之,反正为□。《徐铉曰》尙书,惟正之供,反正不供,故曰乏。《通志》正乃射侯,正以受矢,乏乏以藏矢,是相反也。

味:《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沸切,音未。《说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郞顗传》含味经籍。又五味,药名。《抱朴子·僊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纲目》作菋。又《集韵》莫拜切,音□。饮食之味。又莫佩切,音妹。器光泽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注〉孟康曰:味音昧。又《释文》亡曷反,音沫。《礼·檀弓》瓦不成味。〈注〉味当作沫。沫靧也。○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