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的作用和功效

浏览

作用1

1、果肉具轻泻作用:可能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者此作用即消失。种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质,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煎剂用以治脓疡。

2、抗菌作用: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树皮则无。其叶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荆素。

3、对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抑制作用较强,两者对大鼠离体子宫均无明显作用。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离体兔心则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显着舒张血管作用,对麻醉狗的血压,煎剂及水提取物均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 1g生药/只,两种制剂均无明显毒性。

作用2

酸角养生:东南亚的厨师们非但用罗望子(酸角)入菜提味,它也是水果的一种。外用的时候,罗望子(酸角)的多聚糖 (酶和果酸、维生素C等) 具有很好的防光作用,有点像木瓜或凤梨,并保护免疫反应不因中波紫外线 (UVB) 和长波紫外线 (UVA) 辐射而产生免疫抑制,使其对皮肤免疫系统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进而防止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有害作用。

作用3

酸角在云南草药药方中被广泛运用,各民族在使用中虽因为民族语言的差异,称谓上各不相同,但各民族都将其视为治疗胃肠道、高血压、口舌牙等疾病,以有解毒的良药。在《傣医药》中记载,傣语音译为“麻夯荒”,“马脏”,“麻康矿”,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在《版纳傣药》中音译为“麻夯荒”,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在《滇药录》中音译为“麻夯荒”,“曼姆”(西傣),叶、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在《傣药录》中音译为“玛簪”,“麻姜”(德傣),叶治腹痛。如用于暑热伤津,烦躁口干。可用本品煎汤取汁,加白糖调味服。用于食积不消,呕逆少食。但用本品,或用山楂、麦芽煎汤服。用于大便秘结而有热者,可用沸水浸泡服。果肉具轻泻作用。抗菌作用。对平滑肌的抑制作用。酸角还能抑制平滑肌、清热解暑、开胃消积,对食欲不振和准妈妈的妊娠反应很有帮助。此外,酸角还具有生津消暑,消除咽喉疼痛的作用。胃酸过多者不适宜食用酸角。酸角几乎浑身是宝,用途极为广泛,因此肺癌病人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可以适量的食用酸角来增加食欲,更好的补充身体营养,还可以有效的预防便秘,防止毒素在肺癌患者体内的堆积。

功效

《中药大辞典》中认为酸角有以下功效:清暑热,化积滞。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中华本草》中认为酸角有以下功效:清热解暑;和胃消积。主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另有中医名著阐述其功效如下:

1、《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

2、《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

3、《滇药录》:果肉治消化不良。

4、《滇药录》:马荣希:果实治慢性胃炎,食积,消化不良,腹痞痛,预防中暑,小儿疳积,蛔虫症,便秘;树皮治腹泻《滇省志》。玛用西:果肉治气虚体虚,食欲不振。

5、麻夯荒,马脏,麻康矿: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傣医药》。麻夯荒: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版纳傣药》。麻夯荒,曼姆(西傣):叶、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玛簪,麻姜(德傣):叶治腹痛《滇药录》、《傣药录》。

6、《滇药录》:功用同景颇族《滇省志》。果实用于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

7、《怒江药》:【僳僳药】四鲁九:果实治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

8、《基诺药》:【基诺药】丘标阿增:树皮治痢疾,腹泻。

9、《维药志》:【维药】塔马力印地:果实用于体倦多汗,病后体虚,视物昏花,血热妄行的出血症,食欲不振,阳痿,肠燥便秘,恶心呕吐,高血压。酸角:果荚治中暑,食欲不振。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酸角具有止渴消热、消食,养肝明目,等功能。常用于治疗中暑、消化不良、食积、腹痛、慢性胃炎、便秘、高血压及缺铁性心脏病。生津止渴、消热解暑,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