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接骨草的处方(一)

浏览

接骨草[别名红母鸡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母鸡、壮阳草(《广西药植名录》)],苦,平。祛瘀生新,舒筋活络。浸酒服,能强壮筋骨,治风湿骨痛。叶治跌打,接骨。小编整理出含有接骨草的处方共17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接骨草酒

处方接骨草叶1斤。

制法法一:将接骨草叶1斤,捣烂加少许酒精炒略带黄色,然后加水,交火熬6到8小时,搓挤出药汁过滤,配成45%酒精浓度的药酒500毫升便可应用。法二:取接骨草叶洗净切碎,加水过药面煎煮(第1次2小时,每2次1.5小时),合并滤液过滤,浓缩成适量,药液加95%乙醇,使含醇量为50-60度,药浓度为1:1或1:2,放置24小时过滤即得。

功能主治接骨续筋。主骨折。

用法用量先用手法复位,然后用接骨草酒湿敷于骨折部位皮肤,外用小夹板固定,必要时加牵引。每天将接骨草酒滴入夹板下之纱布,成人50毫升,儿童30毫升,每天1—2次。

摘录《中药制剂汇编》

处方2、接骨膏

处方官桂1两,没药1两,干姜1两,龙骨1两,白芷2钱,川山甲2钱,乳香、接骨草不拘多少,酒2碗,肥角72个(捣碎取汁5碗),醋2钱。

制法上除没药、乳香另研为细末,余药同为末,时醋、肥皂同煎,文武火煎3遍,候滚去火,少停再燃,候心滚又去火,如是3遍,方下众药成膏。

功能主治攧折手足,兼治疼痛。

用法用量掩贴患处,如燥则用姜汁和酒调膏再贴。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处方3、接骨草散

处方接骨草2两,紫葛根1两(锉),石斛1两(去根、锉),巴戟1两,丁香1两,续断1两,阿魏1两(面裹煨,面熟为度)。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从高坠损,骨折筋伤。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以温酒调下2钱。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4、厚朴温肺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饭久,晒干,为末)1两半,葶苈子(微炒,捣为细末)1两,皂荚子1升(不蛀者,蒸两遍,焙干,为末),接骨草(阴干,为末)3两,诃黎勒(煨,取皮为末)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患上气,胸胁支满。

用法用量每服两钱匕,空心以生姜蜜汤调下,晚饭后再服。若远行,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含化。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5、止痛接骨散

处方乳香 没药 三七 萹蓄各3克 接骨草 五加皮 川断各5克 骨碎补9克 刘寄奴9克 苏木末6克 落得打6克 地鳖虫9克

制法上药研为散。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续筋接骨。治外伤骨折。

用法用量以白酒送服3克,或以陈酒调敷伤处。

摘录《伤科大成》

处方6、干胭脂膏

处方干胭脂、白龙骨、白矾(煅)、白石脂(研)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小儿聤耳,常出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以绵裹1丸,纳耳中,日3换之。

摘录《婴童百问》卷四

处方7、鹿茸

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1两(酒浸,去皱皮,微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桑螵蛸半两(微炙),石斛1两(去根,锉),茴香子1两,钟乳粉1两(研入),白龙骨1两,沉香1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3宿,乱捣如泥,焙干),磁石1两半(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面色萎黑,小便不禁,腰膝酸疼,两胁胀满,不能饮食,肌肤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8、干蟾丸

处方干蟾1枚(5月5日者良),蛇蜕皮1条(大者),谷精草2两(与上药同入罐子内,以盐泥固济,晒干,烧令通赤,放冷,细研),胡黄连1分,瓜蒂1分,母丁香(上3味同捣末)1分,青黛半两,牛黄1分,白龙骨1分,朱砂1分,雄黄1分,芦荟1分,麝香1分,天竹黄1分(细研)。

制法上药都入乳钵内,为极细末,用豮猪胆汁煎,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疳,及惊风疳虫。

用法用量3岁儿以温米泔半合化下5丸。服药后,以桃、柳汤浴儿,仍宜粥饮送下2丸,1日3次。甚者半月内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9、覆盆子丸

处方覆盆子12分,苁蓉10分,巴戟天10分,白龙骨10分,五味子10分,鹿茸10分,茯苓10分,天雄10分,续断10分,薯蓣10分,白石英10分,干地黄8分,菟丝子12分,蛇床子5分,远志6分,干姜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令人充健。主五劳七伤,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酒送下,日2次。细细加至30丸。

注意忌生冷、陈臭。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10、椒肾丸

处方汉椒2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白术1两半,肉桂1两半(去皱皮),白龙骨2两,白矾灰1两半,桑螵蛸1两半(微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鸡头实2两(生者),补骨脂1两半(微炒),干姜1两半(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入盐花2两,研令匀,用獖猪肾10只,切去脂膜,研令烂,以酒2升渐入,熬成膏,次入药末,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内伤,肾气衰冷,小便余沥,精气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11、黄连丸

处方黄连8分,白龙骨(炙)8分,禹余粮8分,伏龙肝8分,代赭(研)6分,干姜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以饮送下。愈止。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

处方12、寄生汤

处方桑寄生1两,鸡苏1两,淡竹茹1两,芍药1两半,地榆1两半,白龙骨2两(1方用附子3分,无淡竹叶)。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伤及带下经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13、鳖甲丸

处方鳖甲(九肋厚重绿色者)1枚(打铁脚子格得鳖甲者,平稳安于炉中,下用麸炭火炙之,取好米醋5大合,少少倾于甲中,旋以鸡翎涂于甲内令匀,炙尽米醋即得,切不得令火猛及鳖甲背上色变。炙了以薄醋刷洗打碎,烈日中晒干,捣罗成粉,取5两入后药),京三棱(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石脂(研)半两,赤石脂(研)半两,白龙骨(研)半两,肉豆蔻仁1两,白豆蔻仁1两半(如无,以草豆蔻2两代之),木香2两,牛膝(酒浸,去苗,焙)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当归(洗净,焙)2两,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防风(去叉)2两,陈橘皮(汤去白,焙)2两,芍药2两,荜茇2两,牛乳1升(不得令有水)。

制法上除牛乳外为细末,别取荜茇末1两和牛乳,慢火煎如扬,与众药杵匀,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一切冷气,宿食不消,心腹胀痛,胃冷呕哕,并诸痰饮。

用法用量霍乱甚者,取50丸嚼破,以人参、橘皮汤送下;未痊愈,更服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14、丹鈆丹

处方鹿茸1两,灵砂1两,白龙骨1两,川椒1两,阳起石1两,牡蛎粉1两,肉桂1两,肉苁蓉1两,石斛1两,川巴戟1两,木贼1两,泽泻1两,天雄(酒浸,炮)1两,沉香1两,菟丝子(酒浸)1两,腽肭脐1两,磁石(醋淬)半两,麝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一切虚寒冷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15、鹿茸丸

处方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肉苁蓉1两(酒浸1宿,去皴皮,炙干),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半(锉),石斛1两半(去根,锉),五味子1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白龙骨1两,桑螵蛸1两(微炒),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渴后虚乏,小便滑数,腿胫无力,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16、鹿角散

处方乌贼膏半两,白龙骨(煅;并别研)半两,牡蛎粉半两,龟甲1两(米醋炙焦黄),鹿角2两(镑,入酥少许拌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海虚损。经水不止,漏下白水。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煎乌梅、甘草、生姜汤调下,温酒米饮亦得。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17、广嗣良方

处方山茱萸(水浸,去核)5两,天门冬(水浸,去心皮)5两,麦门冬(水浸,去心)5两,黄耆(去皮,蜜炙)2两,补骨脂(酒浸,水洗,炒黄)8两,菟丝子(拣净,酒浸1宿,晒干)3两,枸杞子(去枝蒂)3两,当归(酒洗,去芦,全用)2两,覆盆子(微炒)3两,蛇床子(水洗净,微炒)3两,川巴戟(酒浸,去心)3两,山药(洗净)1两,熟地黄(酒浸,捣如泥)3两,黄犬肾(酥炙,焙干)2副,白龙骨(火煅7次,重便、盐酒淬,布包悬井底3日)2两,人参1两5钱,韭子(酒洗净,炒)3两,琐阳(酒洗,酥炙)2两,白术(水洗,土拌炒)1两,杜仲(去皮,酥炙)1两5钱,陈皮(水洗,去白,微炒)1两,紫河车1具(初生男胎者佳,将米泔水洗,用银针挑破,挤出紫血,待净入水坛内,好酒2斤,封固重汤煮烂如泥)。

制法上为极细末,入炼蜜,木臼内捣极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不育。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渐加至100丸止,空心盐汤送下;出外减半服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处方18、茯神丸

处方茯神1两,白龙骨1两,龙角1两,龙胆1两(去芦头),铁粉2两(细研),蔓菁子1两,人参2两(去芦头),远志1两(去心),黄连2两(去须),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藭3分,当归1两,黄芩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癫,发作吐沫,引胁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19、麻黄根散

处方麻黄根1两,牡蛎粉1两,黄耆2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枸杞子1两,麦门冬3分(去心),白龙骨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口干心烦,不欲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20、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白龙骨1两,马牙消1两,白矾1分,龙脑1钱。

制法上为散,研入龙脑令匀。

功能主治齿缝间出血,吃食不得。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敷齿根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21、黄耆散

别名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锉),白芍药1两,桂心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白龙骨1两,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小便数,无力,不能食。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22、黄连丸

处方黄连1两(去须),栝楼根1两,白龙骨1两,苦参1两(锉),牡蛎1两(烧为粉),山茱萸1两,葳蕤1两,土瓜根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滑数,白浊,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煎大麦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23、寄生丸

处方桑寄生1两(锉,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肤),芍药1两,地榆1两半(锉,炒),白龙骨1两半,鸡苏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血露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24、鹿茸散

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乌贼鱼骨1两(炙黄),白龙骨1两,续断1两,熟干地黄1两,白芍药1两,白石脂1两,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虚损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25、鹿茸散

处方鹿茸2两(去毛,酒洗,微炙),白龙骨1两,桑寄生1两,当归3分,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1两,乌贼鱼骨2两,桑螵蛸3-7枚(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肾气虚寒,便溺数甚,或夜间频数遗溺。

用法用量原书卷七十二本方有附子,无人参。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26、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半(锉),熟干地黄1两半(焙),当归1两半(切,焙),鹿茸1两半(去毛,酥炙),地榆1两半,卷柏1两半(去土),茯神(去木)1两半,木香1两,代赭1两,白石脂1两,艾叶1两,芎䓖1两,桑寄生1两,赤石脂1两,沙参1两,白龙骨1两,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兼带下,脐腹冷痛,腰脚酸疼,肢体倦怠,心烦渴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空心、日午、临卧时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27、韭子散

处方韭子1升,麦门冬1升,菟丝子2合,车前子2合,芎藭3两,白龙骨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便失精及梦泄精。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服,日3次,不知稍增,甚者夜1服。

注意此惟房室过劳者为宜,火盛精伤者切禁。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菟丝续绝伤之精,芎藭开血室之郁,天冬滋肺肾之津,车前子通气道之癃,龙骨敛浮散之火,韭子摄败伤之髓。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28、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土瓜根1两,玄参3分,栝蒌根1两,白龙骨1两,菝葜1两(锉),牡蛎1两(烧为粉),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3分(微炒),五味子1两,沉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及肾脏久虚积冷,上焦烦热,小便滑数,如米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9、厚朴丸

处方厚朴10两,白龙骨5两,诃子皮5两,附子5两,干姜5两,黄连5两,当归5两,石榴皮5两,艾叶5两,青橘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寒,经年不愈,瘦弱,下痢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茱萸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30、厚朴丸

处方厚朴(姜制)半两,诃子半两(炮,去核),白龙骨半两,白矾半两。

制法上用一器盛之,盐泥固济,留一窍子,木炭火煅,烟息为度,取出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泄泻,下痢纯白,腹中绞痛,虚气胀满,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处方31、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锉),熟干地黄(焙)2两,桂1两(去粗皮),白芍药1两,当归(焙,切)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白龙骨半,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痿。小便数,无力,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八

处方32、菟丝子散

处方菟丝子2两(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白龙骨1两,韭子1两(微炒),肉苁蓉2两(酒浸1宿,锉,去皱皮,炙干),熟干地黄1两,蛇床子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久冷,小便余沥。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33、鹿角胶散

处方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1两,桂心1两,当归1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34、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芎䓖3分,白龙骨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35、厚肠丸

别名厚朴丸

处方白龙骨、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制)、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裹煨)、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泻。

用法用量厚朴丸(《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36、金锁正元丹

处方白僵蚕(炒)半两,破故纸(炒)半两,白龙骨半两,山茱萸(汤浸,去核)半两,桑螵蛸(炒)半两,黑附子(炮)半两,肉苁蓉(酒浸)半两,牛膝(酒浸)半两,菟丝子(酒浸)半两,韭子2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涩精补气,强健驻颜。主男子五劳七伤,沉寒痼冷,四肢厥逆,阴盛身寒,脐腹久痛,脏腑软弱,困倦少力,饮食迟化。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2次。常服有益,妇人亦可服。

摘录《瑞竹堂方》卷一

处方37、枯矾散

别名白龙骨散

处方白矾(煅)、白龙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婴儿因剪脐,风伤于外,致脐疮不干。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敷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

处方38、敛肠丸

处方木香1两,丁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缩砂仁1两,诃子皮1两,罂粟壳(炒,去瓤顶)1两,川姜(炮)1两,没石子1两,梓州厚朴(姜制)1两,白龙骨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赤石脂(烟)1两,禹余粮(醋淬7遍)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泻。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39、鹿茸丸

处方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白龙骨1两(烧过),桑螵蛸3分(微炒),椒红1两(微炒),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0、金樱子丸

别名金樱子煎、金樱丸

处方金樱子1升(捶碎,入好酒2升,银器内熬之,候酒干至1升以下,去滓,再熬成膏),桑白皮1两(炒),鸡头粉半两(夏采,晒干),桑螵蛸1分(酥炙),白龙骨半两(烧赤,为末),莲花须2分。

制法上为末,入前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秘精,止遗泄,去白浊,牢关键。

用法用量金樱子煎(《普济方》卷三十三)、金樱丸(《医学入门》卷八)。

摘录《寿亲养老》卷四

处方41、大道固肠丸

处方阳起石(烧1日)1两,硫黄(水飞)1两,赤石脂(烧通红)1两,白矾(枯过)1两,肉豆蔻(醋面裹,烧熟为度)1两,白龙骨2两半,川乌头(炮,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木香半两,缩砂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虚滑泄,水谷直下,完谷不化,久寒积冷,心腹胀满,不思饮食,怠堕嗜卧。困倦少力;又治白带,脉候沉微。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粥饮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2、厚朴丸

处方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两(微炒),当归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矾1两半(烧灰),五味子1两,缩砂1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龙骨1两,白石脂1两,干姜1两(炮裂,锉),诃黎勒2两(煨,用皮),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以酒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劳。心腹气冷痛,时时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43、鹿茸丸

别名鹿角胶丸

处方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令黄),桑耳1两半(微炒黄),鹿角胶1两半(捣碎,炒令黄燥),干姜1两半(炮裂,锉),牛角(角思)1两半(炙令黄),赤石脂1两,艾叶半两(微炒),白龙骨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鹿角胶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44、黄牛丸

处方白龙骨(烧)1两,铁粉(研)1两,茯神1两,人参1两,黄连1两,铅霜1两,犀角(屑)1两,防风1两,朱砂1两(研),牛黄1钱(研),远志1两(去心),龙脑1钱(研),甘草半两炙,麦门冬1两半(去心)。

制法上为细末,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风狂,喜怒不常,或欲狂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45、韭子丸

处方韭子3合(微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杜仲2两(去皴皮,炙微赤,锉),干姜2两(炮裂,锉),桑螵蛸2两(微炒),白龙骨3两,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五味子2两,山茱萸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肾虚梦泄不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46、断下丸

处方白龙骨1两,干姜1两,白茯苓1两,牡蛎1两,伏龙肝1两,黄耆1两(生),厚朴1两,乌梅肉1两,黄牛角腮1两(烧灰),海螵蛸1两,赤石脂(炒,淬醋,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虚弱,漏下五色,淋沥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霜梅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一

处方47、陟厘丸

别名定神丸

处方陟厘3分,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白龙骨3分,赤石脂3分,禹余粮3分(烧,醋淬7遍),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芍药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保胎,安定神思。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妊娠惊胎。

用法用量定神丸(《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48、鹿茸丸

处方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色),白龙骨1两(烧过),山茱萸3分(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49、定志紫葳丸

处方紫葳6分,远志15分(去心),白龙骨7分,牛黄1两,甘草10分(炙),虎头皮12分(炙令焦),人参8分,桂心8分,白术8分,防风7分,麦门冬(去心,熬)5分,雷丸5分,柴胡6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惊,喜怒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服,1日3次。

注意忌食海藻、菘菜、桃李,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50、大补丸

处方赤何首乌(大者)4两(用黑豆拌蒸),白何首乌(大者)4两(用黑豆拌蒸),人参2两,黄耆3两(蜜炙),白术2两(炒),白茯苓3两,当归4两(酒洗),熟地4两(酒蒸),白芍2两(酒炒),牛膝2两(酒洗),杜仲2两(去皮,酒炒去丝),山茱萸(去核)2两,五味子1两,白龙骨(煅)1两,菟丝子4两(酒煮,炒),石莲肉(去壳净)2两,陈皮2两,黄柏4两(盐、酒炒),胡桃肉3两,知母2两(盐、酒炒),虎胫骨2两(酥炙),龟版2两(酥炙)。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乌须发,补腰肾,固元阳,生血气。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处方51、大豆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微炒),熏陆香(研)1两,白龙骨(研)1两,黄蜡(酒煮过)1两,蜜2升,真酥半升,白茯苓(去黑皮)1斤。

制法上7味,捣研4味为细末,入蜜、蜡、真酥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补心气,强力益志。

用法用量每日服1丸,空心酒嚼下,食后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52、茯神丸

处方茯神(去木)1两,当归(切,焙)1两,白芷桑耳(炙)1两,芎藭1两,赤石脂1两,卷柏(去土)1两,干姜(炮)1两,牡蛎粉1两半,白龙骨1两半,地榆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兼带下,日久不止,头旋目眩,心烦身热,腰脚酸重,肢体瘦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53、韭龙散

处方韭菜子(炒)2两,白龙骨4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失精,暂睡即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黄酒下。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54、鹿茸丸

处方鹿茸(去毛,酥炙)1两,白龙骨(烧过)3分,桑螵蛸(炒)半两,牡蛎粉2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下焦冷气,少腹疼痛,小便利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55、枸杞子散

处方枸杞子1两,五味子3分,覆盆子3分,白芍药3分,白龙骨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精出,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56、荜茇散

处方荜茇3分,肉豆蔻3分(去壳),赤石脂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丁香半两,白茯苓半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3分,当归半两,桂心半两,缩砂3分(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大肠久冷,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及晚食前煎艾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57、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半(去皴皮,涂生姜汁,炙香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龙骨1两,芎䓖3分,当归1两(切碎,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58、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处方59、韭子丸

处方韭子3合(微炒),鹿茸2两(劈破,涂酥炙微黄),杜仲1两半(去粗皮,微炙),干姜1两(炮裂,锉),桑螵蛸2两(微炒),白龙骨1两,菟丝子2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为末),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白浊,及遗泄不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60、固阳丸

处方黄耆(酒炒)3两,当归(酒净)3两,干姜1两6钱,赤石脂1两2钱(泥罐中煅赤,研,水飞),舶茴香8钱,白龙骨(煅,捶碎,绢袋盛,大豆同蒸干,豆熟,取出,焙干,研,水飞)1两2钱,阳起石(用干锅于大火中煅令通红,取出酒淬,置阴地令干,研,水飞)1两2钱,肉桂8钱,韭菜子(酒浸,晒干,微炒)1两3钱,茯苓3两,黄盐(炒)3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带下,由久旷失志,心阳内耗而命门失守,或内劳无度,液脱阳离而命门不禁引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黄耆、茯苓通阳明之气道,引领阳起石升发诸阳;干姜、赤石脂堵截阳明之津液,不使其顺流于前阴;当归、肉桂、茴香升少阳之气,以约在下之津液;韭菜子去淫欲之火,白龙骨固心肾之气;约以黄盐,使热药归下,成固摄之功。

摘录《古方选注》卷下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