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火焰子的处方(十)

浏览

火焰子(别名蔓乌药、羊角七、草乌、金牛七、千锤打),辛;苦;热;大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散瘀消肿。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牙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神经痛,小编整理出含有火焰子的处方共64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541~600共60个。

处方1、循经丸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当归(酒浸)、地龙(去土)、南星(炮),各三两。草乌(一两.炮.去皮脐),豆饼(二两.用黑豆.不以多少.去皮.好酒煮烂.使酒干擂碎.捏作饼子.晒干。),乳香(一两.别研),没药(一两.别研)。

炮制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儿童室女诸经络风邪寒湿,流注作痛,筋脉挛拳。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食远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轻脚圆

处方木鳌子(别研)、白胶香(别研)、白芍药,各二两了。草乌(去皮.尖)四两,赤小豆一两(别研为末,打糊)。

炮制上末,赤小豆糊为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每七圆,旋加至十圆,温酒或木瓜汤下。病在上,食后临卧服,病在下,空心服。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少林风湿跌打膏

处方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 乌药16g 白及16g 白芷16g 白蔹16g 土鳖虫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术16g 当归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黄32g 连翘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没药(炒)6g 三七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布面具有小圆孔;气芳香。

炮制以上二十三味,除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外,血蝎、乳香、没药、三七、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1.05的流浸膏,其余生川乌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稠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待冷却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用法用量贴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规格(1)5cm×7cm(2)8cm×9.5cm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换骨丹

处方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炮制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不随,服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万金膏

处方龙骨、鳖甲、苦参、乌贼鱼骨、黄蘖、草乌头、黄连、猪牙、皂角、黄芩、白蔹、白芨、木鳖子仁、当归(洗.焙)、厚朴(去粗皮)、川芎、香白芷、没药(别研)、槐枝柳枝,(并同.研)各一分;乳香(别研)一钱,黄丹一两半,清麻油四两(冬月用半斤)。

炮制上除黄丹外,银、石器中将诸药并油内用慢火煎紫赤色,去药不用,却入黄丹一半放油内,不住手搅,令微黑,更入馀黄丹,不住手搅,须是慢火熬令紫黑,滴在水上不散,及不黏手,然后更别入黄丹少许,再熬数沸,如硬时却更入油些少,以不黏手为度。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诸般疮疖,从高坠堕,打扑伤损,脚膝生疮,五般痔漏,一切恶疮,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用时量疮大小摊纸上贴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乳香宽筋丸

处方乳香(别研)、没药(别研)、川乌(炮.去皮尖)、草乌(炮.去皮尖)、地龙(去土)、白牵牛(炒.锅内煮数沸),各半两。白僵蚕(炒),一钱。五灵脂(酒研.去砂石),七钱。何首乌(砂器煮.去黑水),一两。

炮制右焙碾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口眼歪斜,走注风气,腰脚麻痹,一切风疾。赤根白头风疮,如疮干用油调涂;疮湿只糁。如打扑闪肭,皮骨损碎,入没药乳香半钱调涂。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茶酒任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7、保命龙虎丸

处方白胶香(别研)虎骨(酥炙)黑牵牛(生)乳香(别研)地龙(去土.炒)古文钱(火烧醋淬七次)木鳖子(去壳.另研)当归(洗焙)川乌(炮.去皮脐)没药(别研)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草乌(挫.盐炒令去盐)牛膝(酒浸.炒)肉苁蓉(酒浸.焙)自然铜(火烧醋淬七次)

炮制上件各等分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瘫缓,走注疼痛,风劳气冷,腰膝软弱,四肢亸曳。兼治从高坠下折伤,口眼歪斜,久卧床枕,起止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妇人醋汤下,空心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8、金露圆

处方生干地黄(焙)、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芦.焙)、干姜(炮)、桂心(不见火)、人参(洗.去芦.切.焙)、防风(去芦.焙)、枳壳(汤浸.去瓤.麸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芦.焙)、吴茱萸(汤浸七遍)、甘草(炙)、川芎(洗.去芦.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鳖甲(米醋炙黄)、甘松(净洗),各一两。草乌头(炮)、黄连(洗.焙),各二两。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干,取一两,不去油,煮时须亲自数三十沸,便倾出焙干,若沸过则药无力。一方用甘遂)

来源依林巢先生方,天宝七年内王元览进。

炮制上为细末,以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绞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又治十种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俈,气走注风,有似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又治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莫辨其状。但服此药,万无失一,是病皆疗,更不细述。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小儿两圆。心中痰患,姜汤下。心痛酸,石榴皮汤下。口疮,蜜汤下。头痛,石膏汤葱茶下。一切脾气,橘皮汤下,水泻、气泻,煮陈皮饮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胸膈噎闷,通草汤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下亦得。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下。常服及应急诸般疾患,只米饮、茶、酒、熟水任下。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9、轻脚丸

处方木鳖子(另研.二两)、白胶香(另研.二两)、白芍药(二两)、草乌(去皮尖.四两)、赤小豆(一两.另研为末.打糊)

炮制上为末,以赤小豆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每服七丸,旋加至十丸,温酒或木瓜汤下。病在上,食后临卧服;病在下,空心服。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0、阳和解凝膏

处方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小活络丸

处方胆南星180g 制川乌180g 制草乌180g 地龙180g 乳香(制)66g 没药(制)66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腥,味苦。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2、小金丸

处方麝香30g 木鳖子(去壳去油)150g 制草乌150g 枫香脂150g 乳香(制)75g 没药(制)75g 五灵脂(醋炒)150g 当归(酒炒)75g 地龙150g 香墨12g

性状为黑褐色的糊丸;气香,味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除麝香外,其余木鳖子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每100g粉末加淀粉25g,混匀,另用淀粉5g制稀糊,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

用法用量打碎后口服,一次1.2~3g,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1)每10丸重6g(2)每100丸重6g(3)每100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3、神应散

处方光草乌(炮裂)细辛(去土)各15克 好茶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头风。

用法用量每次1.5克,临卧用浓茶点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14、乳香应痛圆

处方龙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日干)四两半,蜈蚣六条(去尾针.以薄荷叶裹.煨熟),赤小豆(生用)、虎骨(酥炙焦),各六两了。白僵蚕(炒.去丝.嘴)、草乌头(炮.去皮.尖),各十二两。白胶香(拣净.炼过)、天麻(去芦.洗)、川牛膝(酒浸.去芦)、川当归(去芦.酒浸),各三两。全蝎(去尾针.微炙)七十个,乳香(研)六钱,木鳖仁七十二只(别研)。

炮制上为细末,用醋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气,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难。又治打扑伤损,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及治偏正头痛,攻注眼目,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七圆,冷酒吞下,或冷荼清下亦得,不计时候,忌诸热物一时辰久。此药但临睡服尤妙。

注意忌湿、面、发热、动风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四生丸

处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 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末,以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风,骨节疼痛,手臂抬举不起,行履不得,并浑身麻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茶、酒任下。或作末,每次1.5克,酒调下。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四

处方16、追风散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尖)、防风(去芦.叉)、川芎(洗)、白僵蚕(去丝.嘴.微炒)、荆芥(去梗)、石膏(煅.烂研)、甘草(炙),各一两。白附子(炮)、羌活(去芦.洗)、全蝎(去尾针.微炒)、白芷、天南星(炮)、天麻(去芦)、地龙(去土.炙),各半两。乳香(研)、草乌(炮.去皮.尖)、没药(细研)、雄黄(细研),各一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年深日近,偏正头痛。又治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心忪烦热,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昏痛,并皆治之。常服清头目,利咽膈,消风壅,化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入好茶少许同调,食后及临睡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7、细辛散

处方红椒(去目.炒)、鹤虱、牙皂、荜拨(古方治牙疼为要药)、缩砂(去壳),各半两;荆芥(去梗)、细辛(去苗),各一两;白芷、草乌,各二两。

炮制上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舯牙疼,牙宣烂,牙齿动摇,腮颔浮肿,皆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化风丸

处方藁本(去土)川芎 荆芥穗 细辛(去叶、土)甘草(炙)草乌头(炮,去皮、尖)香白芷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每30克作10丸,朱砂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治风气上攻,头目眩晕,项背拘急,鼻塞不通,神志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用清茶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19、代刀散

处方草乌头 荜茇各4.5克 川椒 细辛各6克

制法上药生用为末。

功能主治主牙疼欲落。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揩患处内外,其牙自落。

摘录《杏苑生春》卷六

处方20、左经圆

处方木鳖子(去壳.别研)、白胶香(研)、五灵脂、草乌头(生.去皮.脐),各三两半。当归(去土)一两,斑蝥一百个(去头.足.翅.少醋炙熟)。

炮制上后四味为末,与前二味和停,用黑豆去皮生杵粉一斤,醋煮为糊和药,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筋骨诸疾,手足不遂,不能行步运动,但不曾针灸伤筋脉者,四、五圆必效。此药尤能通行荣卫、导经络。专治心、肾。肝三经,服后小便少淋涩,乃其验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酒磨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乳香犀角

处方乳香(研)、犀角(镑)、自然铜(火煅醋淬)、附子(生.去皮脐),各一分。没药(研)、木香、蔓荆子、草乌(炮.去皮尖)、人参、丹砂(研)、铁砂(水洗十次.用醋一盏.煮干盘内.炒出烟尽.即倾出.研)、香附,各半分。

炮制上为末,再同研药和匀,用酒糊,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刺风,遍身如针刺。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临卧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2、赴筵散

处方良姜(去芦)、草乌(去皮)、细辛(去土.叶)、荆芥(去梗),各二两。

炮制上件四味碾为末。

功能主治治风牙、蚰牙,攻注疼痛,昼夜不止,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牙宣露,动摇欲脱,或腮颔浮肿,烂血出,并能治之。常用止牙宣,口气,永无牙疾。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于痛处擦之。有涎吐出,不得吞咽,良久用温盐汤灌漱,其痛即止。常使揩牙,用腐炭末一半相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七生圆

处方地龙(去土)、五灵脂(去石)、松脂(去木)、荆芥(去枝.梗)、川乌(炮.去皮.脐)、天南星(炮),各一两了。草乌(炮.去皮.尖)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十六种风,五般腰疼,打扑伤损,入骨疼痛,背膊拘急,手足顽麻,走注不定,筋脉挛缩,久患风疾,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七圆,茶酒任下。

注意孕妇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活络丹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半。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元脏气虚,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五虎汤

处方天南星 草乌头(不去皮、尖)川乌头(不去皮、尖)半夏(汤洗七遍)皂角(去皮、弦、子)各等分,并生用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不遂,目睛上视,牙关紧急,涎盛壅塞,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并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26、比金丸

处方天南星(炮)全蝎(去毒,微炒)白花蛇(酒浸一宿,去皮、骨,取肉,焙干)草乌头(烧灰存性)麝香(研)各15克 蜈蚣1条(蘸酒炙热)乳香(别研)朱砂(别研)各7.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微捏扁。

功能主治主小儿惊风,手足瘈疭,目睛上视,头颈强直,牙关紧急,口吐涎沫,及吐泻昏困,遂成脾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浸,少时化下;阴痫,生姜汤化下。周晬儿,服2丸。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处方27、黑神圆

处方牡丹皮、白芍药、川芎、麻黄(去根.节),各四两。赤芍药、甘草,各十两。荆芥、草乌(炮),各六两。乌豆八两、何首乌(米泔浸.切.焙)十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水糊为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及瘫痪风,手足颤掉,浑身麻痹,肩背拘急,骨节疼痛。兼治妇人血风,头旋眼晕,精神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茶酒任下,不计时侯。妇人血风流注,用黑豆淋酒下。小儿惊风,煎金银汤下。伤风咳嗽,酒煎麻黄下。头痛,葱茶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乳香宣经圆

处方川楝子(炒)、牵牛子(炒)、乌药(去木)、茴香(淘去沙土.炒)、橘皮(去白.微炙)、防风,各二两。乳香(研)、草乌(乌豆一合同煮.竹刀切透黑.去皮.尖.焙)、五灵脂(酒浸.淘去沙石.晒干.研),各半两。威灵仙(去芦.洗)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体虚为风、湿、寒、暑进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骨节烦疼,足胫浮肿,恶寒发热,渐成脚气,肝肾不足,四肢挛急,遍身攻注;或闪肭打扑,内伤筋骨,男子疝气,妇人经脉不调。常服活血止痛,补虚,壮筋骨。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盐汤、盐酒任下,妇人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集宝疗痹膏

处方川乌 草乌 南星 半夏 当归 红花 羌活 独活 大黄 桃仁各12克 山甲30克 白芷15克 肉桂30克 麻油500克 葱汁150毫升 姜汁150毫升 松香500克 陀僧60克 硫黄250克

制法上药十九味,共煎至药枯,去滓取油,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冰、细辛、牙皂末各6克,若加商陆根、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稀莶等汁更妙。搅匀收膏。

功能主治逐寒祛湿,活血止痛。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历节痛风,痿痹麻木;鹤膝风、漏肩风等。并治跌扑闪挫,阴证无名肿毒未破者。

用法用量烘热外贴患处。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30、荆芥散

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陈茶末一钱,生姜自然汁半呷,薄荷三叶,水二盏,同煎八分,通口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千里健步散

处方细辛 防风 白芷 草乌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远行两脚肿痛。

用法用量掺在鞋底内,如底干,即以水微湿之,掺药着脚,行走自不吃力,再不作肿。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32、三神丸

处方蒺藜子(炒)海桐皮(铰)草乌头(盐炒熟,去盐不用)各30克

制法上药同研细末,面糊为九,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癣疾。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温水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33、黑退消

处方生川乌15克 生草乌15克 生南星15克 生半夏15克 生磁石15克 公丁香15克 肉桂15克 制乳没各15克 炒甘松9克 硇砂9克 冰片6克 麝香6克

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外,各药研细末后和匀,再将冰片、麝香研细后加入和匀,用瓶装置,不使出气。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逐寒,消肿破坚,舒筋活络。治一切阴症或半阴半阳之肿疡。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粉撒于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摘录《中医外科学讲义》

处方34、活血散

处方乳香15克 没药15克 血竭(生)15克 贝母9克.羌活15克 南木香6克 厚朴9克 川乌(制)3克 草乌(制)3克 白芷(生)24克 麝香1.5克 紫荆皮(生)24克 生香附15克 炒小茴9克 甲珠15克 煅自然铜15克 独活15克 川断15克 虎骨15克 川芎15克 木瓜15克 上安桂(去皮)9克 当归(酒洗)24克

制法上药二十三味,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久伤不愈。

用法用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一般扭、挫伤用6~15克,可视伤处大小酌量用。

注意上焦有热,出现口干舌燥者忌用。

摘录《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处方35、黑神丸

处方草乌头(炒令黑存性)90克 地龙(去土,瓦上焙过)30克 五灵脂15克 麝香(研)7.5克

制法上四味,除麝香外,研为细末,再和匀,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历节风,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36、四方散

处方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乌 生草乌 野芋头各等量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祛湿止痛。治损伤旧患及风寒湿之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水、酒煮热外敷。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37、四虎散

处方大南星 草乌头 半夏(生)狼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提毒散结,消肿止痛。治痈疽肿硬,厚如牛皮,按之疼痛。

用法用量醋、蜜调敷,留头出毒气。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38、乳香应痛丸

处方龙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晒干)135克 蜈蚣6条(去尾针,以薄荷叶裹,煨熟)赤小豆(生用)虎骨(酥炙焦)各180克 臼僵蚕(炒去丝、嘴)草乌头(炮,去皮、尖)各360克 白胶香(拣净,炼过)天麻(去芦,洗)川牛膝(酒浸,去芦)川当归(酒浸,去芦)各90克 全蝎(去尾针,微炙)70个 乳香(研)18克 木鳖仁72粒(别研)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气,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疰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难;打扑伤损,瘀血不散,痛不可忍,行路劳伤,脚浮肿疼痛;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呜,下注脚膝沉重;偏正头痛,攻疰眼目。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冷酒或冷茶清送下,不计时候但以临睡时服为佳。

注意药后忌食诸热物二小时,服药期间,忌湿面、炙博,鲊脯、发热、动风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39、清平丸

处方紫背浮萍(七月七日采,晒干为末)500克 草乌 萎蕤 海风藤 麻黄各60克 麝香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风;中风,口眼歪斜,瘫痪;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用草乌煎酒,磨服一丸。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40、补骨丸

处方川萆薢 骨碎补 补骨脂各15克 牛膝 威灵仙 草乌头各3克

制法上研为末,醋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气衰弱,囟门不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三引《全婴方》

处方41、类圣散

处方川乌 草乌 苍术 细辛 白芷 薄荷 防风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痛甚者。

用法用量蛋清调涂患处,中间留顶。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42、救命丹

别名神应丸(《百一选方》卷十三)。

处方草乌头(生,去皮、尖)90克 半夏60克(生)巴豆(去皮,不去油,生)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大枣肉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身体沉重,或角弓反张,搐搦,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甚者1丸,食后用温酒唐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处方43、伏虎丹

处方生干地黄 蔓荆子(去白)白僵蚕(炒去丝)各7.5克 五灵脂(去皮)15克 踯躅花(炒)天南星 白胶香 草乌头(炮)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半夏末为糊,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主治左瘫右痪。

用法用量每一丸分作四服,日进二服,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引张徽猷

处方44、黑花蛇散

处方麻黄(炙)30克 黑花蛇(即乌蛇,酒浸)18克 天麻 白附子 干姜 川芎 附子(制)草乌(泡,去皮)各15克 蝎梢7.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痰盛抽搐,身凉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热黄酒调下,每日二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处方45、黑龙妙化膏

处方川乌30克 草乌30克 当归30克 白芷30克 赤芍30克 生地30克 熟地30克 两头尖30克 官桂30克 三棱30克 莪术30克 穿山甲30克 木鳖子(去壳,净仁)30克 巴豆(去壳)100个 蓖麻仁lOO个

制法上锉碎,用香油1千克,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滤去滓。将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黄丹(炒黑色)500克,研,同熬,以柳条搅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取出,用乳香30克、没药30克、木香30克、麝香6克、五灵脂30克,为细末,入内搅匀,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治症瘕癖块,血积,气积,疳积,食积等。

用法用量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过狗皮,摊贴半月。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鱼等肉发物二三个月。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引刘少保方

处方46、莎草根丸

处方莎草根(用猪胆汁炒令香)草乌头(用净水浸,一半生,一半炒熟,去皮、尖)各60克 威灵仙(去土)踯躅花 刘寄奴各7.5克

制法上五味,捣罗为末。用乳香、没药各15克研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火煅自然铜,细研为衣。

功能主治治风邪走注经络,周身疼痛,及腰膝苦疼。

用法用量每服5丸,渐加至10丸,煨葱酒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47、金不换膏

处方川芎15克 牛膝15克 生草乌15克 香附15克 红花15克 橘皮15克 续断15克 麻黄15克 桑枝15克 细辛15克 防风15克 羌活15克 五加皮15克 山药15克 白芷15克 清风藤15克 远志15克 桃仁15克 白蔹15克 何首乌(生)15克 天麻15克 熟地15克 当归15克 生杜仲15克 桃枝15克 威灵仙15克 连翘15克穿山甲(生)15克 乌药15克 苍术15克 赤芍15克 独活15克 槐枝15克 荆芥穗15克 蜈蚣1.5克 榆枝15克 僵蚕15克 苦参15克 金银花15克 柳枝15克大风子15克 大黄15克 生川乌15克

功能主治散风,活血,止痛。治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

用法用量上药四十三味,酌予碎断,用香油7.2千克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入黄丹3千克搅匀成膏,取出浸入水中去火毒后加热熔化;另对:血竭18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樟脑18克、轻粉18克共为细粉。每7.2千克油膏,对以上细粉搅匀摊贴,大张油重18克,中张油重13.5克,布光,微火化开,贴患处。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8、回阳丹

处方羌活 全蝎 升麻根 甘松各0.6克 草乌头 水蛭(炒)各0.9克 大椒 山奈子 荜茇 枯矾各1.5克 柴胡 川乌各2.1克 炒黄盐(为必用之药,去之则无效)破故纸 蒜各3克 虻虫3个(去翊、足)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带下。

用法用量绵裹,纳阴户中,留系在外,日易之,脐下觉暖为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49、定痛牙散

处方防风 荆芥穗各60克 细辛30克 草乌30克 白芷30克 全蝎22克 青盐15克 朴消30克 青黛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先以盐汤漱净,后擦患处,再漱。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

处方50、万金膏

处方龙骨 鳖甲 苦参 乌贼鱼骨 黄柏 草乌头 黄连 猪牙皂角 黄芩 白蔹 白及 木鳖子仁 当归(洗,焙)厚朴(去粗皮)川芎 香白芷 没药(别研)槐枝 柳枝(并同锉,研)各7.5克 乳香(别研)30克 黄丹45克 清麻油120克(冬月用250克)

制法上药除黄丹外,将诸药于油内慢火煎紫赤色,去药不用,却入黄丹一半于油内,不住手搅,令微黑,更入所余黄丹,不住手搅,须是慢火熬令紫黑,滴在水上不散,不粘手,然后更别人黄丹少许,再熬数沸,如硬时却更入油些少,以不粘手为度。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诸般疮疖,从高坠堕,打扑伤损,脚膝生疮,远年臆疮,五般痔漏,一切恶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用时量疮大小,摊纸上贴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51、保安万灵丹

别名万灵丹(《济阳纲目》卷一)。

处方茅术240克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当归 甘草(炙)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麻黄 北细辛 川乌(汤泡,去皮)草乌(汤泡,去皮、尖)何首乌各30克 明雄黄18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药30克作4丸,30克作6丸,30克作9丸,三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18克研细为衣,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主痈疽、疗毒、对口、发颐、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气血凝滞,遍身走痛,步履艰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破伤风,牙关紧闭等症。

用法用量如恶疮初起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9根煎汤200毫升,将药1丸乘热化服,被盖出汗。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症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药后避风,当食稀粥。

注意服药期间,忌冷物、房事,孕妇忌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52、妙应散

处方黄柏1片(如掌大)草乌头2个 赤小豆3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闪肭伤骨疼痛。

用法用量以生姜自然汁调敷,频换,肿退疼止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一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53、宝珍膏

处方生地 茅术 枳壳 五加皮 莪术 桃仁 山奈 当归 川乌 陈皮 乌药 三棱 大黄 首乌 草乌 柴胡 防风 刘寄奴 牙皂 肉桂 羌活 威灵仙 赤芍 南星 香附 荆芥 白芷 海风藤 藁本 续断 良姜 独活 麻黄 甘松 连翘各9克 川芎15克 血余60克 东丹9印克 肉桂 麝香 木香 附子各6克 冰片 樟脑 小茴香 乳香 没药 阿魏 细辛各9克

功能主治主风湿性关节痛及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制成药膏。贴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54、蒺藜散

处方蒺藜(炒,去刺)草乌头(水浸三日,逐日换水,去皮,晒)各15克 白芷 白附(生)苍术(炒)荆芥穗各7.5克

制法上研细末,米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搜风利湿。治颓风上攻,耳鸣目眩;湿邪下注,阴疮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病在上以茶清,在下以盐酒送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九

处方55、龙虎丹

处方草乌 苍术 白芷各30克(碾粗末,拌,发酵,合过入后药)乳香 没药各6克(另研)当归 牛膝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化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56、化毒丹

处方没药 乳香各15克 草乌头(醋浸泡制)浮石(烧赤,酣淬七次,研)各30克 巴豆49个(去皮,生用,另研)

制法上五味,为细末,用浮石、乌头醋打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治恶疮肿毒,初觉一二日,咳逆烦闷,或咽喉闭塞,发热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冷酒送下。取快利二三行或吐出恶物为效。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处方57、蠲痛无忧散

处方番木鳖(香油煠浮)当归(酒洗)甘草(生)各60克 麻黄90克 穿山甲(陈土炒)川乌(黑豆酒煮,去皮、尖)草乌(姜汁煮)苍术(米泔水浸,炒)半夏(制)各60克 威灵仙30克

制法上药各制为末,共和匀。

功能主治治肩风毒。邪风袭于骨缝,与温遏而化热,肩臑肿赤,大者如桃,小者如杏,疼痛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1.5克~3克,无灰酒调服,再饮酒以醉为度,盖卧出汗,避风。加闹羊花120克,亦治头风痛。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处方58、龙虎丹

处方草乌头(锉)枫香脂(研)五灵脂 木鳖子(去壳,别研)地龙(炒)各30克 乳香(别研)15克

制法上六味,捣研为末,井华水拌和,捣匀为丸,如鸡头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瘀通络。治腰脚风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以冷酒磨下,乳香酒亦得。宜先嚼胡桃仁半枚服之。药成阴干,勿令见火。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59、应痛丸

处方破故纸 骨碎补(去毛)苍术(生用)草乌各250克 穿山甲(去膜,桑柴灰炒,起泡为度,砂炒亦可)舶上茴香(炒)各180克

制法草乌用生姜500克捣烂淹两宿,焙干,与众药共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折伤后,为四气所侵,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酒或米汤送下。

注意服药后,忌热物片时。

摘录《伤科汇纂》卷七

处方60、乳吹膏

处方川乌 草乌 南星 白芷各30克 生地 当归 白芍各60克

制法上药用麻油熬,铅粉收膏。

功能主治去腐生新,拔毒长肉。治吹乳。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理瀹骈文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