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无余

扫地无余,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同『扫地俱尽』。

扫地无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ǎo dì wú yú
成语注音
ㄙㄠˇ ㄉㄧˋ ㄨˊ ㄧㄩˊ
成语简拼
SDW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掃地無余
成语英文
sweep the floor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同『扫地俱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清扫干净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寸草不留、一扫而光、斩尽杀绝、赶尽杀绝、鸡犬不留、扫地俱尽、扫地以尽、扫地无遗

成语接龙

1、扫地无余→余韵流风→风驰雨骤→骤风暴雨→雨宿风餐→餐风沐雨→雨散云收→收回成命→命世之才→才高运蹇→蹇视高步→步步登高→高山景行→行师动众→众擎易举→举直厝枉→枉直同贯→贯斗双龙→龙战虎争→争短论长→长驱直入→入竟问禁→禁情割欲→欲扬先抑→抑郁寡欢

2、扫地无余→余桃啖君→君辱臣死→死亡无日→日饮无何→何所不为→为所欲为→为小失大→大放厥词→词言义正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后之学者,见秦有焚书之令,则曰《诗》《书》至秦一炬而扫地无余,此与耳食何异?▲清·刘大櫆《焚书辨》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扫地无余”几个大字。

(2)贡奶奶给两个小外甥女讲了“扫地无余”的成语故事。

(3)蓝靛厂中学的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扫地无余”。

(4)小策写不出成语“扫地无余”,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5)小楚不会写成语“扫地无余”的最后一个字。

(6)去往美仁大草原的时候,权老师给紫喧和福良讲述了『扫地无余』的历史典故

(7)六国自己先失了方寸,当年的樽俎之容,会盟之礼,扫地无余,大家尽情攘夺,不知黄雀在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分字解释

扫地

扫地:(1)用笤帚、扫帚清除地上的脏东西。(2)比喻名誉、威风等完全丧失:威信扫地。

无余

无余:[wúyú] 没有剩下的。一览无余。

扫:、sǎo(1)用笤帚、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雪;把床扫一扫。(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左右移动:扫射;眼光向人群一扫。(4)归拢在一起:扫数。、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余:yú 1、<代>我。《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2、<形>多余的。《论语》:『其余不足观也已。』3、<形>遗留的。《子鱼论战》:『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4、<名>盈余。《论积贮疏》:『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5、<数>表示整数后的不定的零数。《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余波] (1)江河的末流。(2)遗风流泽。[余孽] 残存的坏人。

扫:《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诗·大雅》洒扫廷内。又闹扫,髻名。《三梦记》闹扫,犹盘雅堕马之类也。唐诗云:还梳闹扫学宫妆。又《唐韵》《广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噪。义同。《论语》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本作埽。又与骚通。别详土部,马部。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余:《戌集下·食字部》《唐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俱切,□音余。《说文》饶也。《玉篇》残也。《广韵》賸也。《周礼·天官·冢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郑注》百工之余。《左传·文元年》归余于终。又《孟子》余夫二十五亩。〈注〉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为率。如有弟,是余夫也。又《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注〉余谓羡也。郑康成谓:余子卿大夫之子,当守於王宫者也。《左传·宣二年》又宦其余子。〈注〉余子,嫡子之母弟。又国名。《春秋·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於余丘。〈注〉於余丘,国名。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二年》莒败齐师于寿余。又舟名。《左传·昭十七年》楚大败吴师,获其乗[音chéng]舟余皇。又草名。《山海经》招摇山有草,如韭,青花,名祝余,食之不饥。又姓。晋有余頠,余文仲。又梁余、夫余,俱复姓,见《姓谱》。又《集韵》余遮切,音耶。《庄子·让王篇》其绪余以为国家。《司马彪注》绪余,残也。绪音奢,余音耶。又叶夷周切,音由。《韩愈·驽骥诗》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余。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又叶羊遇切,音裕。《古诗》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疋,织素五丈余。《正字通》按《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本作公,因声近伪作余,故注云余当为余,谓县都畜聚之物。据本注,余不当作余。《正韵》四鱼余字注,引《周礼》余亦作余。合余余为一,非。考证:(《周礼·天官·冢宰》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注〉币余,百工之余。)谨照原文九赋上增以字。注上增郑字。注下省币余二字。(《庄子·让王篇》绪余以治天下国家。《徐邈注》绪余,残也。)谨照原文改其绪余以为国家。徐邈注改司马彪注。(《古诗》新人工织缣,旧人工织素。织缣日一疋,织素五丈余。)谨照原诗旧人改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