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片

浏览

鼻渊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鼻渊片的基本资料

鼻渊片(现代标准)

名称鼻渊片

拼音Biyuan Pian

成份苍耳子、辛夷、金银花、茜草、野菊花。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辛、涩。

功能主治清热毒,通鼻窍。用于慢性鼻炎及鼻窦。

规格0、32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8片,一日3次。

禁忌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贮藏密封。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YBZ22852005

鼻渊片相关中药材

1、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忍冬花,苏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来源忍冬科植物山银花Lonica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

性状花蕾棒状,略弯曲,长1~3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唇部与冠部近相等,被短糙毛,萼筒亦密生灰白色或淡黄色小硬毛。气清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同金银花。

2、苍耳子

别名苍耳,老苍子,苍子,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枱耳实,牛虱子,胡寝子,苍郎种,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棵子,苍耳蒺藜,葈耳实,苍浪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东、江西、湖北、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带总苞的果实呈纺锤形成椭圆形,长约1~1.7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黄绿色、棕绿色或暗棕色,着生多数长约2毫米的钩刺。一端有2根较粗大的尖刺,分离或相连,外皮(总苞)坚韧,内分2室,各藏1个小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果皮灰黑色,纸质,一端具1刺状突起的柱基;种子浅灰色,种皮膜质,内有子叶2片,胚根位于尖端。气微弱,味微苦、油样。以粒大饱满色黄绿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风,止痛,祛湿,杀虫。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①《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②《本草拾遗》:“浸酒去风,补益。”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④《本草蒙筌》:“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匿。”⑤《本草正》:“治鼻渊。”⑥《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⑦《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⑧《要药分剂》:“治鼻息。”⑨《会约医镜》:“疗诸痔。”⑩《本草再新》:“治目痛。”

3、野菊花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野菊,野黄菊,苦薏。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的头状花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四川、广西、山东等地。

性状干燥的头状花序呈扁球形,直径0.5~1厘米,外层为15~20个舌状花,雌性,淡黄色,皱缩卷曲;中央为管状花,两性,长3~4毫米,黄色,顶端5裂,子房棕黄色,不具冠毛;底部有总苞,由20~25枚苞片组成,作覆瓦状排列成4层,苞片卵形或披针形,枯黄色,边缘膜质;各花均着生于半球状的花托上。味苦,继之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①《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②《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疔肿化脓病。”③《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④《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泡湿疮。”⑤《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⑥《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⑦《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4、茜草

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茹藘,茹卢本,茅搜,藘茹,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四轮草,拉拉蔓,小活血,过山藤。

来源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和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主产安微、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上侧有茎基,下侧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子形,波状弯曲,长工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及少数细根痕。质脆,断面平坦,皮部紫红色,木部浅黄红色。气微。味微苦。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5、苍耳

别名卷耳,苓耳,地葵,枱耳,白胡荽,常枱,爵耳,耳珰草,常思,常思菜,羊负来,只刺,进贤菜,道人头,喝起草,佛耳,缣丝草,野缣丝,野茄,猪耳,痴头婆,虱麻头,粘粘葵,白痴头婆,卷耳,胡葈,枲耳,常枲,刺儿颗,假矮瓜,白猪母络,疔疮草,野紫菜,野落苏,狗耳朵草,苍子棵,青棘子,菜耳。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①《别录》:“治膝痛,溪毒。”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6、辛夷

别名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二月花,广玉兰,辛矧,侯桃,房木,辛雉,迎春,木笔花,毛辛夷,姜朴花,新雉,辛夷桃。

来源木兰科植物辛夷或玉兰的花蕾。一般在早春花蕾未放时采摘,剪去枝梗,干燥即可。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花蕾,呈倒圆锥状,形如毛笔头,基部带有木质短枝。花蕾长1~4厘米,中部直径0.7~2厘米。外裹苞片2枚成两层,两层之间尚可见小芽鳞。苞片表面密被黄绿色柔软长毛,毛茸长约5毫米,内表面平滑,棕紫色。除去苞片后可见3片花萼与6~12片紧密相包的棕紫色花瓣,其内有多数棕黄色雄蕊与1枚褐色雌蕊。质脆易破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而稍苦。以花蕾未开,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①《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②《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③《药性论》:“能治面生酐。面脂用,主光华。”④《日华子本草》:“通关脉,明目。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⑤《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洒服。”⑥《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⑦《玉楸药解》:“泄肺降逆,利气破壅。”⑧《江西中药》:“外用能促进子宫收缩,具催生作用。”

备注此外,河南尚有以同属植物望春花的花蕾作辛夷;西藏地区则以滇藏玉兰的花蕾作辛夷。

7、野菊

别名苦薏,野山菊,路边菊,黄菊仔,野黄菊,鬼仔菊,山九月菊,野菊花,土菊花,草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岩香菊等的全草及根。夏、秋间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①《本草拾遗》:“破血,妇人腹内宿血食之。又调中止泄。”②《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息。”③《纲目拾遗》:“治蛇咬,梅疮,天疱疮。”④《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疮毒。”⑤《分类草药性》:“根,解烟毒。治头目眩昏,男子虚淋,女子白带。”⑥《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