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临床观察

浏览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愈疡汤和用SASP口服、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结肠黏膜的改善情况,以及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结肠黏膜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临床安全可靠。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愈疡汤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症。近年来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笔者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及保留灌肠,同时与SASP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3年6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2],78例UC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轻度30例,中度40例,重度8例,标准见表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8~62岁。病变位于直肠14例,直、乙状结肠20例,乙状结肠以上者8例。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21~60岁。病变位于直肠12例,直、乙状结肠18例,乙状结肠以上者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变范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白及30g,黄芪30g,黄柏30g,黄连15g,地榆20g,白头翁20g。1剂,水煎,分2次口服;1剂,水煎至100ml,睡前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g/次,4次/d;2g溶于100ml温水,睡前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腹泻次数、腹痛程度、有无黏液血便、性状等;血常规检查;结肠镜检查,行结肠镜检查,记录肠镜下的表现及病变范围;不良反应,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等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标准[3]分为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结肠镜复查无改善。

2.2 疗效 UC临床表现评定标准见表1。两组疗效见表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UC临床表现评定标准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注:Ridit分析,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3。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观察 见表4。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共1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其中不良反应症状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为主。对照组尿常规、肾功能未见异常。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表4 不良反应观察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始于直肠[4],有向心性发展趋势。王利华等报道UC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其中直肠、乙状结肠患病率占51.74%[5]。采用自拟愈疡汤口服及保留灌肠,可使药物作用于全身,又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对促进消炎、消肿、溃疡面愈合及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很大帮助。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的“肠风”、“脏毒”、“泄泻”、“久痢”的范畴。笔者采用自拟愈疡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本病,方中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黄芪升阳化腐生肌;黄柏、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地榆归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白头翁可清血分之热,为解热毒赤痢之要药,《药性论》谓其“止腹痛及赤毒痢”。现代药理学研究,白及含有胶质,令煮出之药液黏度大,可驱药液附着于溃疡病灶上,直达病所,并促进黏膜再生,有止血、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之功;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菌作用;黄柏、黄连有广谱抗菌作用;地榆、白头翁对肠黏膜有收敛、止血作用[6]。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因其作用于肠壁中释放组织胺的肥大细胞所致。诸药合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促进溃疡愈合。 本组治疗未用止血药、激素、免疫抑制剂,而是采用愈疡汤口服、灌肠,临床效果显著,无任何副作用。通过临床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结肠黏膜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王碧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3,7(2):177-179.

2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45.

3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标准.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8(3):42.

4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69.

5 王利华.溃疡性结肠炎――34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53.

6 杨永良.中药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