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川楝子的处方(一)

浏览

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苦,寒;有小毒。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小编整理出含有川楝子的处方共42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蔺花散

处方马蔺花半两,川楝子半两,海柑子核(柑皮肉不中食,只核可用)半两,荔枝核半两,附子(炮,切片,羊肾1对,细切,同焙,不用肾)半两,沉香半两,木香1分,熏陆香1分,甘草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元阳气弱,肾精不能制水,循运失时。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炒生姜、盐茴香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2、橘核汤

处方橘核、吴萸、木香、茴香、良姜、青皮、川楝子、干姜、官桂各等分。

功能主治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处方3、川楝茴香散

处方木香、茴香(盐炒香,不用盐)、川楝子(切片,盐炒,同盐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肠疝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1盏,空心调下。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处方4、川楝散

处方川楝子肉、马兰花、舶上茴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疝。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葱汤调下,1日3次。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玉诀》

处方5、橘核丸

处方橘核2两(盐酒炒),小茴香1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炒)1两,香附(醋炒)1两,山楂子(炒)1两,广木香5钱,红花5钱。

制法以神曲3两,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七疝。

用法用量每服3钱。冲疝,用白茯苓1钱,松子仁3钱,煎汤送下;狐疝,用当归2钱,牛膝1钱5分煎汤送下;(疒颓)疝,用白茯苓、陈皮、赤茯苓1钱煎汤送下;厥疝,治同冲疝;瘕疝,用丹参、白茯苓各1钱5分,煎汤送下;(疒贵)疝,本方内加五灵脂1两,赤芍1两5钱(酒炒),服时用牛膝1钱5分,当归尾3钱煎汤送下;(疒贵)癃疝,治法同上。若寒气深重,加吴茱萸、肉桂心各5钱,甚则加附子1枚;若表寒束其内热,腹痛热辣,或流白浊者,加黑山栀5钱、川萆薢1两、吴茱萸3钱(汤泡7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6、黄连除(匿虫)丸

别名除(匿虫)丸、黄连化(匿虫)丸

处方黄连2钱,芦荟1钱2分,白芜荑1钱5分,使君子(炒)2钱5分,干蝉(炒)1钱2分,川楝子肉2钱,夜明砂1钱2分。

制法上为末,将乌梅肉洗去墨水,杵膏和丸。

功能主治痘后狐惑,唇口生疮破烂,其人好睡,默默不欲食,其声哑嗄。

用法用量除(匿虫)丸(《种痘新书》卷九)、黄连化(匿虫)丸(《麻疹阐注》卷二)。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7、黑附丸

处方黑附子1个9钱(煨,盐水浸),白茯苓5钱(去皮),川楝子1两(去皮核),茴香1两(炒),破故纸1两(炒),熟地黄(净洗,切,酒炒)1两,交趾桂5钱(去粗皮),大当归1两(去尾)。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虚血弱,老人疽发后四肢倦怠无力,或燥渴好饮水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或盐酒送下。如觉脾虚食减,亦用参苓白术散兼服。

摘录《得效》卷十九

处方8、川楝汤

处方川楝子(去核)、小茴香(酒炒)、破故纸(酒炒)、青盐、三棱(煨)、山茱萸(酒蒸,去核)、莪术(煨)、通草、橘核、荔枝核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一切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收功,加马蔺花、苍术;如夏、秋之月,暑入膀胱,疝气作痛,加黄连、香薷、扁豆、木通、滑石、车前子。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9、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杜蒺藜1两(炒,去刺),川楝子1两,茴香1两(炒),川乌1两(炮,去皮脐),赤小豆1两,地龙1两(去土,炒),防风(去芦叉)1两,乌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肾脏风虚,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声,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脚下隐疼,不能踏地,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疼,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瘫缓风痹,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刺风,气血内虚,风寒蕴滞,寒热相搏,遍身如针刺;肾脏风攻注腰脚生疮,或虚肿热痛,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以温酒送下,盐汤亦得,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

处方10、川楝散

处方川楝子(不蛀者)49个(先切7个,取肉,以茴香2钱半,慢火同炒,并留茴香;又切7个,以破故纸2钱半同炒,并留破故纸;又切7个,以黑牵牛2钱半同炒,并留牵牛;又切7个,以盐1钱同炒,并留盐,又切7个,以斑蝥14个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个,以巴豆肉14个作两断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个,以萝卜子2钱半同炒,去萝卜子不用,外更别入),茴香(炒)半两,青木香半两,辣桂2钱半,南木香2钱半。

制法上为末,酒调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气,木肾,诸疝通用;外肾胀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气偏坠。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川楝丸”。打坠瘀血证,本方加玄胡索半两(略炒入药),以没药研为末,调酒下。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11、川楝汤

处方川楝子(炒)1钱,大茴1钱,小茴1钱,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蜜炙),乌药(炒)8分,槟榔8分,乳香(去油)8分,玄胡索8分,木香5分,麻黄6分。

功能主治经来有两条筋从阴吊至两乳,痛不可忍,身上发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1根,水煎服。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处方12、橘核丸

别名橘核疝气丸

处方橘核(炒)1两,海藻(洗)1两,昆布(洗)1两,海带(洗)1两,川楝子(去肉,炒)1两,桃仁(麸炒)1两,厚朴(去皮,姜汁炒)半两,木通半两,枳实(麸炒)半两,延胡索(炒,去皮)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血,法寒湿,止疼痛,软坚散结。主四种(疒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用法用量橘核疝气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虚寒甚者,加炮川乌1两;坚胀久不消者,加砌砂2钱,醋煮旋入。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橘核、木香能入厥阴气分而行气;桃仁、延胡能人厥阴血分而活血;川谏、木通能导小肠膀肮之热,由小便下行,所以去湿;官桂能平肝暖肾,补肾命之火,所以祛寒;厚朴、枳实,并能行结水而破宿血;昆布、藻、带,咸润下而软坚,寒行水以泄热,同为散肿消坚之剂也。2.《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方中橘核善于行气治疮,为君药;木香、川谏子行气止痛;桃仁、延胡索活血散结,同为臣药;桂心温肝肾以散寒邪;枳实、厚朴破气分积滞;海藻、昆布、海带咸润软坚散结;木通通利下焦湿邪,共为佐药。各药合用,可直达厥阴肝经,共奏行气血、法寒湿、止疼痛、软坚散结之功。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13、川楝子丸

别名四炒川楝丸、四炒楝实丸、四制川楝子丸

处方川楝子(净肉)1斤(分4处,4两用麸1合,斑蝥49个同炒至麸黄色,去麸、斑蝥不用;4两用麸1合,巴豆49粒,同炒至麸黄色,去麸、巴豆不用;4两用麸1合,巴戟1两,同炒至麸黄色,去麸、巴戟不用;4两用盐1两,茴香1两同炒黄色,去盐及茴香不用),木香1两,破故纸(炒香为度)1两。

制法上为东,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疝气多年,肿痛缩小,一切下部之疾。

用法用量四炒川楝丸(《医学入门》卷七)、四炒楝实丸(《回春》卷五)、四制川楝子丸(《景岳全书》卷六十)。

摘录《百一》卷十五

处方14、橘核丸

处方核子(盐酒炒)2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5钱,山楂子(炒)1两5钱,香附(姜汁浸,炒)1两5钱,荔枝核(煨,研)1两,小茴香(微炒)1两。

制法神曲4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瘕痃癖,小肠膀胱气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寒甚,加附子5钱,肉桂3钱,当归1两。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15、琥珀参苓散

处方人参5分,茯苓5分,琥珀3分,泽泻4分,柴胡4分,当归尾5分,玄胡索7分,川楝子5分,生甘草5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止痛,调气,利尿。主男子茎中刺痛,女子阴中肿痛,小便淋漓不利,胁痛气逆,各种疝痛淋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食辛辣酒类。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16、椒梅汤

处方乌梅、花椒、槟榔、枳实、木香(另研)、香附、砂仁、川楝子(去核)、肉桂、厚朴、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虫痛。心腹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17、蟾酥丸

别名通治蟾酥丸

处方蟾酥1个(酥油炙,去骨),胡黄连1两,宣连(去须)1两,龙胆草1两,陈皮1两,川楝子(去核)1两,木香1两,使君子(去壳)1两,芜荑1两,麝半钱(或不入),巴豆2-7粒(去油),茴香1两(炒)。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为丸或糊丸,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杀虫,止腹痛,退虚热。主小儿诸疳,或因病后通泄太过成疳。

用法用量通治蟾酥丸(《普济方》卷三七九)。

摘录《得效》卷十二

处方18、阑尾清化汤

处方银花、蒲公英、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见低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腹痛,便秘,尿黄。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19、阑尾化瘀汤

处方川楝子15g,金银花15g,延胡索9g,牡丹皮9g,桃仁9g,大黄(后下)9g,木香9g。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着,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20、阑尾炎合剂

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连翘30g,白花蛇舌草30g,冬瓜仁30g,赤芍15g,大黄(后下)15g,桃仁15g,川楝子15g,木香1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破瘀行滞。主急性阑尾炎,瘀滞期、蕴热期、毒热期,高热,腹痛,右下腹压痛明显,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滑数,白细胞增高。

用法用量高热口渴,加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天花粉;局部有包块,加穿山甲、皂角刺、薏苡仁、红藤。

摘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资料选编》

处方21、飞步丹

处方茅山苍术半斤(米泔浸1宿,切片子,用老葱白同炒半黄色为度),小茴香4两(炒)杜仲(炒去丝)1两,肉苁蓉(酒浸)1两,菟丝子(酒浸)1两(为饼),八角茴香(炒)半两,南木香(生)半两,韭子(酒浸)半两,破故纸(炒)半两,川楝子(取肉,炒)半两,葫芦巴(炒)半两,川牛膝(酒浸)半两,胡桃肉60枚(去皮油用),好川乌2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70丸,加至100丸,空心、食前好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

处方22、阑尾一号消炎片

处方金银花125g,大青叶125g,败酱草125g,蒲公英125g,川楝子25g,生大黄37.5g,木香37.5g,冬瓜仁37.5g,桃仁25g,赤芍50g,黄芩37.5g,滑石粉15g,红藤125g。

制法取金银花、红藤、生大黄、木香、赤芍、黄芩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另取大青叶、败酱草、蒲公英、川楝子、冬瓜仁、桃仁。煎煮二次,每次沸后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浓缩至400毫升,与药粉混合均匀,过16目筛,制成颗粒,60℃以下烘干,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每片0.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枯血排脓。主急慢性及化脓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10-15片,1日3次。

摘录《中药制剂汇编》

处方23、楝实散

处方川楝子(去核)半两(微炒),甘草半两(微炒),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黄羸瘦,好食泥土,蛔虫(疒丂)痛,发歇往来。

用法用量每服2钱,乳食空时煎紫苏汤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24、川楝散

处方川楝子1两(每个切作4片),青皮(汤浸去白,切,焙干)1两,木香2两,舶上茴香1两,巴豆50枚(去壳,不出油)。

制法上1处,炒令黄色,去巴豆不用,再入海金沙1钱,桂府滑石1钱半,同杵细末。

功能主治小肠气,膀胱气,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葱白酒热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七引《经效良方》

处方25、鳖甲黄连丸

处方鳖甲(童便半盏,米醋半盏,慢火上蘸炙至尽色焦黄)半两,黄连(用巴豆7个,去皮膜,用水1盏同煮水尽,去巴豆不用,只使黄连)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半两,茯苓半两,甘草(炙)半两,川楝子肉半两,使君子仁半两,木香半两,草豆蔻(炮,去皮)半两,柴胡(去芦)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草龙胆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豮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疳羸瘦,发热盗汗,寒热,肚大脚细,不肯进乳食,气粗促急,脾胃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米饮送下;如有潮热,体热不解,乌梅汤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二

处方26、椒红丸

处方川椒3两,巴戟(去心)1两,茴香1两,川楝子肉1两,山药1两。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五脏,壮筋骨,明目去昏,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时温酒送下。老人,加附子1两(炮过)。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医学切问》

处方27、川楝散

处方川楝子(蒸,去皮核)4两,破故纸(炒)4两,茴香(炒)4两,干姜(炮)1两,葫芦巴(酒浸,炒)3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气痛,脐下撮疼,上冲心腹,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肾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处方28、蠲痛乳香丸

处方乳香(别研)1两,肉桂(去粗皮)1两,茴香(炒)1两,川楝子肉1两,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黑牵牛(炒)1两,草乌头(去皮尖,锉,盐炒令黄,去盐不用)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无灰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通经络,不发脚气。主寒湿脚气。足下隐痛,行履艰难,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食前服4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29、接气丹

处方沉香1两,硫黄2两(如黑锡丹砂子结,放冷,研为细末),黑锡(去滓秤)2两,牛膝半两(酒浸),白术半两(焙),苁蓉(酒浸)半两,丁香3钱,川楝子1两(去核用肉),木香1两,茴香1两(炒),肉豆蔻1两(煨),破故纸1两(炒),桂心1两(去粗皮),附子1两(炮,去皮脐),葫芦巴1两(炒),阳起石(煅)1两。

制法上药并砂子4两为细末,用糯米粉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虚惫,阴邪独盛,阳气暴绝,或大吐大泻,久痢虚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盐汤空心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淳佑新添方)

处方30、琥珀煎丸

处方当归1两,芎䓖1两,熟地黄1两,赤芍药1两,川楝子半两,玄胡索半两,蓬术半两,琥珀(另研)半两,香附子1两半。

制法上除琥珀外,用好陈酒1大碗,煮干焙过,研为细末,入琥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行,脐腹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醋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四

处方31、阑尾1号

处方红藤、地丁草、川楝子。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瘀滞型阑尾炎。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32、槟梅汤

处方槟榔、枳实、香附、木香、砂仁、厚朴、干姜、肉桂、川楝子、楝根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川椒20粒,乌梅2个。

功能主治虫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未止,加黄连。

摘录《简明医彀》卷六

处方33、阑尾2号

处方红藤、三颗针、大黄(后下)、丹皮、川楝子、芒消(冲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攻下。主阑尾炎已成脓,或轻度破溃穿孔者。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34、阑尾3号

处方红藤、丹皮、皂角刺、炙山甲、银花、桃仁、川楝子。

功能主治清热排脓,活血消肿。主脓肿型阑尾炎。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35、川楝子丸

处方川楝子1两(十字切,陈粟米内炒令焦),舶上茴香1两(微炒),芫花1两(醋炒),硇砂1分(研)。

制法上为末,酒煮羊肾子,研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积聚气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36、阑尾消炎丸

处方金银花100斤,大青叶100斤,败酱草100斤,蒲公英100斤,鸡血藤100斤,川楝子20斤,大黄30斤,木香30斤,冬瓜子30斤,桃仁20斤,赤芍40斤,黄芩30斤。

制法依法制成丸剂。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主急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3次。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方出《北京市中成药规范》(第二册),名见《中药制剂汇编》

处方37、黑豆散

处方小黑豆(炒)、川楝子、乌梅、甘草、干姜、罂粟壳2个(去蒂萼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痢。

用法用量煎至7分,将纱滤过,挒自然汁,空腹服。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38、橘茴饮

处方橘核3钱,茴香(盐水炒)2钱,木通2钱,官桂2钱,川楝子1钱5分,吴茱萸(黄连煎水炒)1钱5分。

功能主治寒疝。囊丸肿大牵痛,或丸入小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众新编》卷四

处方39、理疝芦巴丸

处方胡芦巴16两,川楝子1斤2两,吴茱萸10两,小茴香20两,川乌1两,巴戟肉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散寒化滞,扶气补虚。主小肠气结,奔豚瘕疝,睾丸坚硬,小腹有形,上下去痛,或绕脐攻刺,呕吐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盐汤送下。

摘录《鳞爪集》卷二

处方40、黄仙饼子

处方川楝子3两(去核,锉作块子,1两用斑猫49个,面半升,同炒焦;1两用硇砂1钱,研碎,同面半升炒焦;1两用巴豆49粒,麸半升炒焦。斑猫、硇砂、巴豆、麸、面并不用,只留川楝子),黑附子1只(6-7钱重者,炮,去皮脐),木香半两(不用火),破故纸1两(炒),雄黄1分(用醋煮10沸,别研),桂半两(去粗皮,取有味者,不见火),舶上茴香半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饼子。

功能主治外肾肿痛,偏坠膀胱,妇人盲肠痛垂死者;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5-7饼,空心酒嚼下,日进3服,不半月即除根。如作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41、溃疡丸Ⅱ号

处方乌贼骨5钱,甘草5钱,川楝子3钱,香附2钱,陈皮5钱,杭芍3钱,瓦楞子5钱。

功能主治肝郁气滞型溃疡病。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42、溃疡丸Ⅲ号

处方乌贼骨5钱,川楝子3钱,元胡3钱,桃仁2钱,蒲黄1钱,赤芍3钱。

功能主治血瘀气滞型溃疡病。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43、寸金丹

别名寸金丸

处方当归(酒浸1宿)1两半,楮实子1两半,川楝子(炒)1两半,全蝎40个(炒),巴豆7个(炒热,去皮壳)。

制法上为细末,用浸当归酒打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元阳虚弱,寒气攻冲,膀胱、小肠发肿作痛;或在心胁,牵连小腹,连属阴间,致身体憎寒,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寸金丸(《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摘录《百一》卷十五

处方44、集香丸

处方京三棱1两,广荗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丁香皮1两,益智1两,川楝子1两,茴香1两,巴豆(和皮,米炒焦)5钱。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积滞。主伤生冷硬物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前温水、生姜汤任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45、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

处方桂枝、吴茱萸、黄芩、柴胡、人参、广木香、生姜、白芍、大枣(去核)、川楝子、小茴香、半夏、炙甘草。

功能主治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

各家论述此金胜克木也,木病与金病并见,表里齐病。故以柴胡达少阳之气,即所以达肝木之气,合桂枝而外出太阳,加芳香定痛,苦温通降也。湿燥寒同为阴邪,故仍从足经例。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46、川楝子散

处方川楝子1两(炮),滑州茴香1两(微炒),木香1两,巴戟天1两(去心),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气痛不可忍;及膀胱气冷,结硬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热酒调下。遇病发,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47、川楝子丸

处方川楝子(去核取肉)1钱,续随子(去皮净)1钱,轻粉2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疝气偏坠,一大一小。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葱白汤送下。不过10服,愈。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七

处方48、集香丸

处方丁皮1两,茴香1两,益智1两,荆三棱1两,青皮1两,莪术1两,陈皮1两,川楝子1两,巴豆半两(和皮米炒黑,去米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伤生冷,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三

处方49、调经汤

处方泽兰叶3钱,熟地1钱半,当归1钱半,川芎1钱半(炒),川楝子1钱(炒),白芍1钱半(炒),元胡1钱(炒),槟榔1钱,木香5分,小茴香1钱(炒),焦楂1钱半,砂仁5分(炒),青皮8分(炒),生草1钱。

功能主治妇女一切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经后腹痛,或呕吐,或发烧,或血痨,或久不生育,或室女经来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50、黄耆丸

处方黄耆(炒)、川椒(炒)、茴香(炒)、川乌头(去皮脐)、狼毒、防风、川楝子肉、黑附子(炮,去皮脐)、白蒺藜(炒)、地龙(去土,炒)、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肾脏中风,腰疼不得俯仰,或麻痹肿痛,少气,肢体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酒送下,日2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处方51、鹿茸

处方鹿茸1具(去毛,酥炙),鹿角霜2两,川楝子(炒,取净肉)1两,青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下元,疏通血脉,明目轻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52、家传芎归汤

处方川芎、当归尾、青皮(不去瓤)、木香、山楂、山栀仁(炒)、木通、川楝子、小茴香、猪苓、泽泻各等分。

功能主治诸疝。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流水煎,空心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六

处方53、葆真丸

处方鹿角胶半斤(锉作豆大,就用鹿角霜拌炒成珠,研细),杜仲(去粗皮,切碎,用生姜汁1两同蜜少许拌炒断丝)3两,干山药2两,白茯苓(去粗皮,人乳拌,晒干,凡5-7次)2两,熟地黄2两,菟丝子(酒蒸,捣,焙)1两半,山茱萸肉1两半,北五味子1两,川牛膝(去芦,酒蒸)1两,益智仁(去壳)1两,远志(泔煮,去骨)1两,小茴香(青盐3钱同炒)1两,川楝子(去皮核,取净肉,酥炙)1两,川巴戟(酒浸,去心)1两,破故纸1两,胡芦巴(同故纸入羊肠内煮,焙干)1两,柏子仁(去壳,另研如泥)半两,川山甲(酥炙)3钱,沉香3钱,全蝎(去毒)1钱半。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好嫩肉苁蓉4两(酒洗净,去鳞甲、皮垢,开心,如有黄白膜亦去之,取净2两),好酒煮成膏,同炼蜜和药末,捣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十二经络,起阴发阳,能令阳气入胸,安魂定魄,开三焦积聚,消五谷进食,强阴益子精,安五脏,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主九丑之疾。茎弱而不振,振而不丰,丰而不循,循而不实,实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无精,精而无子,及治五劳七伤,无于嗣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淡秋石汤、温酒任下,以干物压之。渐加至100丸。服7日,四肢光泽,唇脸赤色,手足温和,面目滋润。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54、舶上茴香丸

处方舶上茴香1两,土茴香1两,川楝子1两,胡芦巴1两,巴戟1两,生姜2两,桂半两,车前子1两半,赤茯苓1两半,桃仁1两半,陈皮半两,附子半两,木香半两,枳实1分,麝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因风寒湿所伤,邪气舍于小腹,上下牵引,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55、鹿茸丸

别名生料鹿茸丸

处方川牛膝(去芦,酒浸)2两,鹿茸(去毛,酒蒸)2两,五味子2两,石斛(去根)1两,菟丝子(淘净,酒浸)1两,棘刺1两,杜仲(去皮,锉,炒)1两,川巴戟(去心)1两,山药(锉,炒)1两,阳起石(煅)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沉香(别研)半两,川楝子(取肉,炒)1两,磁石(煅)1两,官桂(不见火)1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少气,腹胀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黧黑,百节痛疼,日渐无力。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丸(《准绳·类方》卷二)。

摘录《济生》卷一

处方56、葆真丸

处方鹿角胶8两(即用鹿角霜拌炒成珠),杜仲(盐水拌炒)3两,干山药(微焙)3两,白茯苓(人乳拌蒸,晒)3两,熟地黄3两,山茱萸肉3两,北五味1两,益智仁(盐水拌炒)1两,远志(甘草汤泡,去骨)1两,川楝子(酒煮,去皮核)1两,川巴戟(酒炒)1两,补骨脂1两,胡芦巴(与补骨脂同羊肾煮,汁尽为度,焙干)1两,沉香5钱(另为末,勿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入沉香和匀,以肉苁蓉4两(洗去皮垢,切开,心有黄膜去之,取净2两),好酒煮烂,捣如糊,同炼蜜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房劳太过,肾气虚衰,精寒不能生子。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以美物压之。精薄者,加鳔胶6两。

各家论述此方不用桂、附壮火助阳,纯用温养精血之味,独以沉香,益智鼓其氤氲,又以楝子抑其阳气,引诸阳药归宿下元,深得广嗣之旨。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57、葆真丸

处方熟地黄2两,山药2两,杜仲3两,益智仁1两,牛膝1两,鹿角胶8两,茴香1两,巴戟1两,补骨脂1两,杞子1两,龟版胶4两,远志1两,枳实1两,胡芦巴1两,萸肉1两半,柏子霜5钱,五味1两,茯苓2两,川楝子2两,菟丝1两半,石菖蒲5钱。

制法用淡苁蓉4两打烂为丸。

功能主治十二经脉,发阴起阳,定魄安魂,开三焦之积聚,补五脏之虚损,壮筋健骨,益寿延龄。主人或禀赋素薄,或调理失宜,男子衰弱无子,妇人寒冷无孕。

用法用量每服3-4钱,淡盐汤送下。

摘录《鳞爪集》卷二

处方58、黑锡丸

处方硫黄2两(椎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9重纸,纳入一地坑,以碗盖火出),川楝子2两,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2两,阳起石(煅)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青皮(炒)半两,肉豆蔻1两,茴香(炒)1两,官桂(去皮,不见火)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葫芦巴(炒)1两,破故纸(炒)1两,乌药(去木,锉)1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至100丸,食前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七

处方59、家秘祛痛散

处方青皮(去瓤)2钱,五灵脂(研飞,去砂净)2钱,川楝子2钱,川山甲2钱,良姜(香油炒)1钱5分,延胡索1钱5分,没药1钱5分,沉香1钱,八角茴香2钱,槟榔1钱5分,木香1钱2分,砂仁少许。

制法上(口父)咀为粗末,用木鳖子去壳1钱2分锉片,同前药炒令焦香,去木鳖子不用,共为末。

功能主治诸般心气疼痛,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小肠吊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盐一星,用酒或滚水送下。

摘录《直指》卷六

处方60、丁香楝实丸

别名酒煮当归丸

处方当归(去芦,锉碎)1两,附子(炮制,去皮脐,锉)1两,川楝子(锉碎)1两,茴香(炒)1两(上四味锉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尽为度,焙干作细末,每称药末1两,再入下项药),丁香2钱,木香2钱,全蝎13个,玄胡1两(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前药末内拌和)。

制法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肝受病,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

用法用量酒煮当归丸(《活法机要》)。《景岳全书》引本方有没药五分。

各家论述凡疝气带下者,皆属于风,全蝎治风之圣药;茴香、川楝子皆入小肠经;当归、玄胡和血止痛;疝气、带下,皆积寒邪入小肠之间,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为其引导。

摘录《医学发明》卷一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