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红花木莲的处方(四十三)

浏览

红花木莲(别名木莲花、细花木莲、厚朴、土厚朴、小叶子厚朴),苦;辛;性温,燥湿健脾。主脘腹痞满胀痛;宿食不化;呕吐;泄泻;痢疾,小编整理出含有红花木莲的处方共29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521~2580共60个。

处方1、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厚朴(姜制),各三钱。枳实、芒硝,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阳明里热,大便五六日不通,日哺潮热谵语,烦燥发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天仙藤散

处方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荆芥穗、前胡(生姜汁制.炒)、柴胡、桔梗、麻黄(去根.节)、苍术(炒)、干葛、陈皮,各十斤。茴香(炒)、秦艽、川芎、白芍药、黄半夏(为粗末.姜汁炙)、羌活,各二斤半。甘草(炒)、肉桂(去粗皮)、白芷、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五斤。

炮制上二十四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感冷冒寒气弱体虚,多倦少力。常服壮筋骨,肢体轻健,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乌梅、枣子,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并两滓作一服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枣肉平胃散

处方陈橘皮(去皮)、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香),各三斤二两;甘草(炒)、生姜、红枣,各二斤;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炒)五斤。

炮制上件碎,拌匀,以水浸过面上半寸许,煮令水干,取出焙燥,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之。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用盐汤点,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八解散

处方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土),各一两。厚朴(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黄,怠惰少力,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橘皮煎圆

处方当归(去芦.先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苁蓉(酒浸.微炙.切.焙干)、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阳起石(酒浸.焙干.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芦.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吴茱萸(水淘去浮者.焙干)、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开.酒浸.炙干)、干姜(炮)、菟丝子(酒浸.焙.捣)、三棱(煨熟.乘热捣碎),各三两;甘草(炙)一两,陈橘皮(净洗.焙.为末)十五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酒五升,于银、石器内,将橘皮末煎熬如,却将诸药末人在内,一处搅和搜匀,仍入臼内,捣五百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虚积冷,心腹疼痛,呕吐痰水,饮食减少,胁肋虚满,脐腹弦急,大肠虚滑,小便利数,肌肤瘦悴,面色痿黄,肢体怠惰,腰膝缓弱。及治倂癖积聚,上气咳嗽,久疟久利,肠风痔俈.妇人血海虚冷,赤白带下,久无子息,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消风散

处方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运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温酒调下亦得,可并服之。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半钱,并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木香流气饮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干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

用法用量每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热服。如伤寒头痛,才觉得疾,入连根葱白三寸煎,升降阴阳,汗出立愈。脏腑自利,入粳米煎。妇人血气症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8、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一钱)白术(去芦.一钱)独活(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肉桂(一钱)防风(去芦.一钱)厚朴(姜制.二钱)麻黄(去节.二钱)枳实(麸炒.半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脾脏中风,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腠理开,汗大泻,脾肉色不泽,唇鼻黄色。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9、十二味正气散

处方人参,二钱半。厚朴、半夏、藿香、甘草、茯苓、白术、石菖蒲、远志(去心)、薏苡仁、陈皮、木香,各半两。

功能主治治风中气中。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0、香朴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炙甘草、紫苏、泽泻、香薷、半夏麹、白扁豆、乌梅肉、木瓜、厚朴(姜制),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1、六和汤

处方缩砂、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朴(姜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2、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二钱),紫苏(去梗.一钱半),厚朴(姜制.炒)、茯苓(去皮)、陈皮、白芷、半夏(汤洗七次)、桔梗(去芦)、大腹皮、白术,各一钱。甘草(炙.一钱二分)。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13、胃肠安丸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巴豆霜、大枣(去核)、川芎

性状为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甘、辛、苦。

炮制上十一味,巴豆霜、麝香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沉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与巴豆霜、麝香粉末配研,混匀,过筛,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包衣,打光,阴干,即得。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用法用量口服,小丸一次20丸,一日3次;小儿一岁内一次4~6丸,一日2~3次;一至三岁一次6~12丸,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加。大丸一次4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规格(1)小丸每20丸重0.08g(2)大丸每4丸重0.0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十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人参、陈皮、白术、黄蓍、白扁豆、炙甘草、厚朴、木瓜、茯苓(去皮),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气,和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5、正气散

处方甘草(炒)七钱,陈皮、藿香(去梗)、白术,各一两。厚朴、半夏(同厚朴各三两,为末,生姜四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

炮制右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证,憎寒恶风,正气逐冷,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吐、痢,呕逆酸水,咳逆,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稍热服。又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日进三服。常服顺气宽中,辟除瘟疫。

备注一方无白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白术汤

处方白术(二钱)厚朴(姜制.二钱)防风(去芦.二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橘红(一钱)白藓皮(一钱)五加皮(一钱)

功能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7、十补圆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二两。

炮制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虚损,下焦伤竭,脐腹强急,腰脚疼痛,亡血盗汗,遗泄白浊,大便自利,小便滑数,或三消渴疾,饮食倍常,肌肉消瘦,阳事不举,颜色枯槁。久服补五脏,行荣卫,益精髓,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木香白术散

处方诃黎勒(炮.去核)、龙骨、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当归(微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白术,各一分。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饭食减少,渐至羸瘦。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0、异香散

处方石莲肉(去皮)一两,蓬莪术(煨)、京三棱(炮)、益智仁(炮)、甘草,各六两。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三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和,腹胁膨胀,痞闷噎塞,喘满不快,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气痞,腹中刺痛。此药能破症瘕结聚,大消宿冷沉积,常服调五脏三焦,和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盐一捻,煎至七分,通口服,不计时候。盐汤点或盐、酒调,皆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阿魏化痞膏

处方香附20g 厚朴20g 三棱20g 莪术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川乌20g 大蒜20g 使君子20g 白芷20g 穿山甲20g 木鳖子20g 蜣螂20g 胡黄连20g 大黄20g 蓖麻子20g 乳香3g 没药3g 芦荟3g 血竭3g 雄黄15g 肉桂15g 樟脑15g 阿魏20g

性状为摊于布上的黑膏药。

炮制以上二十四味,除阿魏、樟脑外,乳香、没药、芦荟、血竭、肉桂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成极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香附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阿魏、樟脑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功能主治化痞消积。用于气滞血凝,症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张净重(1)6g(2)12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温白圆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二两半,柴胡(去芦)、桔梗、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炒)、菖蒲、紫菀(去苗.叶及土)、黄连(去须)、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人参、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皂荚(去皮.子.炙)、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炒.研),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巴豆匀,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腹积聚,久症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十种水病,八种痞塞,翻胃吐逆,饮食噎塞,五种淋疾,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疟疾连年不瘥。及疗一切诸风,身体顽痹,不知痛痒,或半身不遂,或眉发堕落。及疗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疰忤,及癫。或妇人诸疾,断续不生,带下淋沥,五邪失心,愁忧思虑,意思不乐,饮食无味,月水不调。及腹中一切诸疾,有似怀孕,连年累月,羸瘦困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药,无不除愈。

用法用量每服三圆,生姜汤下,食后或临卧服,渐加至五、七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安息活血丹

处方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虎杖、当归、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各二十两;泽兰(叶)、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艾叶(微炒)、黄蓍(去芦)、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苁蓉(酒浸.焙)、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熟),各五斤。

炮制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或带下不止,面色痿黄,肌肉瘦瘁,肢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少,一切血气虚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食前以温酒下,醋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藿香正气散

处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木香分气丸

处方木香192g 砂仁48g 丁香48g 檀香48g 香附(醋炙)384g 广藿香48g 陈皮192g 厚朴(姜炙)384g 枳实192g 豆蔻48g 莪术(醋炙)384g 山楂(炒)192g 白术(麸炒)192g 甘松192g 槟榔96g 甘草192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辛。

炮制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宽胸消胀,止呕。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膈痞闷,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倒饱嘈杂,呕吐恶心,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100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国公酒

处方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厚朴(姜炙)、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补骨脂(盐水炙)、青皮(醋炒)、白术(麸炒)、川芎、木瓜、栀子、苍术(炒)、枳壳(去心麸炒)、乌药、佛手、玉竹、陈皮、红曲、蜂蜜、红糖

性状为深红色的澄清液体;气清香,味辛、甜、微苦。

炮制上三十三味,用白酒回流提取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个月,吸取上清液,灌封,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经络不和、风寒湿痹引起: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酸痛,下肢痿软,行步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7、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两。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橘红七钱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不问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均可治疗。先用厚被盖睡,连进此药数服,以薄粥汤之类佐之,令四肢微汗然。俟汗干,则徐徐去被,谨避外风,自然解散。若原自有汗,亦须温润以和解之,或有馀热,则以参苏饮款款调之;或尚头疼,则以浓煎生姜葱白汤下如圣饼子。三证既除,则不必服药,但节其饮食,适其寒温,自然平治。大抵感冒,古人不敢轻发汗者,止由麻黄能开腠理,用或不能得其宜,则导泄真气,因而致虚,变生他证。此药乃平和之剂,止能温中解表而已,不致妄扰也。兼能辟山岚瘴气。四时瘟疫,常服尤佳。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之。兼治饮食伤脾,发为疟;或脾胃中虚寒,呕逆恶心,皆可化之。或发寒疟、寒疲及恶寒者,并加附子,是为十味不换金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半苓汤

处方半夏15克 茯苓块15克 川连3克 厚朴9克 通草24克

功能主治燥湿利水。主治湿郁于脾,胸部痞满,不饥不食。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药,煮成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29、茂香散

处方天台乌药、三棱(煨)、蓬茂(煨)、川当归(去芦)、荆芥穗、天麻、桂心(不见火)、延胡索、厚朴(姜汁制.炒)、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风脏气,头目昏晕,心烦怔忪,手足热疼,经候不调,脐腹时痛,或多便利,饮食减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生姜汁少许,和温酒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竹茹汤

处方橘红(净去白)、人参、白术、麦门冬子(去心),各一两;白茯苓、厚朴(姜汁制),各半两;甘草一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择食,呕吐头疼,眩运颠倒,痰逆烦闷,四肢不和,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入竹茹一块,如弹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渣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半苓平胃散

处方半夏 白茯苓 熟苍术 厚朴 广皮 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化痰消饮。主治湿气伤脾,痰饮内停,呕吐清水,胸脘饱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32、对金饮子

处方厚朴(去皮.姜汁炙)、苍术(米泔浸一宿)、甘草(炙),各二两。陈皮(去白.炒令黄色)半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诸疾无不愈者。常服固元阳,益气,健脾进食,和胃祛痰,自然荣卫调畅,寒暑不侵。此药疗四时伤寒,极有功效。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空心,以水一盏,姜钱二片,如茶法煎取八分,馀滓重煎两度服食。瘟疫时气,二毒伤寒,头痛壮热,加连须葱白五枚、豉三十粒同煎,服数剂汗出得安。如未得汗,以稀粥投之,厚盖衣服取汗立愈。五劳七伤,脚手心热,烦躁不安,肢节酸疼,如柴胡去芦头同煎。痰嗽发疟,加姜制半夏煎。本脏气痛,加茴香煎。水气肿满,加桑白皮煎。妇人赤白带下,加黄煎。酒伤,加丁香。食伤,加高良姜。四时泄泻,加肉豆蔻。风疾,加荆芥穗。腿膝冷疼,加牛膝。浑身拘急及虚壅,加地骨皮。腿痹,加菟丝子。白痢,加吴芙萸。赤痢,加黄连。头风,加?说C转筋霍乱,加楠木皮。已上助使,止加一铢。此药不问老少,胎前产後,五劳七伤,六极八邪,耳鸣眼昏,梦泄盗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妇人宫藏久冷,月水不调,若能每日空心一服,即出颜容,丰肌体,调三焦,壮筋骨,祛冷气,快心胸,神效莫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5枚 甘草(炙,锉)3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45克

制法上三味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中燥湿。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克,米饮或汤调下,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34、寸金丹

处方香附子 川羌活 山楂肉 川芎 新会皮 前胡 干葛 紫苏叶 赤苓 广木香 薄荷 砂仁 茅术 赤芍 乌药 防风 广藿香 白芷 厚朴各90克 生甘草45克 生蔻仁60克 枳壳 草蔻各30克 六神曲150克

制法以上诸药,晒干磨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飞辰砂30克为衣。

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疾,霍乱吐泻,胸腹闷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藿香煎汤送下。

摘录《痧症汇要》卷一

处方35、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210g 砂仁210g 白术300g 陈皮300g 茯苓300g 半夏(制)300g 香附(醋制)210g 枳实(炒)210g 豆蔻(去壳)210g 厚朴(姜制)210g 广藿香210g 甘草90g

性状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辛、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切碎的生姜90g、大枣15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以总量5%的滑石粉-四氧化三铁(1:1)的混合物包衣,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6、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

别名折裹十补散

处方黄蓍(以绵上来者为胜,半如箭竿,长二、三尺,头不叉者,洗净,寸截,槌破丝擘,以盐汤润透,用盏盛,盖汤上一炊久,焙燥,随众药入碾成细末)一两,人参(以新罗者为上,择团结重实滋润者,洗净,去芦,薄切,焙干,捣用)、当归(取川中来者,择大片如马尾状,滋润甜辣芬香者,温水洗,薄切,焙干),各二两;厚朴(用梓间者,肉厚而色紫,掐之油出,去粗皮,切,姜汁罨一宿,熟,焙燥,勿用桂朴)、桔梗(以有心味苦者为真,无心味甘者,也,主解药毒,切勿误用。洗净,去头尾,薄切,焙燥)、桂心(用卷薄者,古法带皮桂每两只取二钱半,合用一两者,当买四两,候众药罢,别研方入,不得见火)、川芎(以川中来者为上,今多用抚芎大块者,净洗,切,焙)、防风(择新香者净洗,切,焙)、甘草(生用),白芷各一两。

炮制上十味,选药贵精,皆取净、晒、焙、极燥方秤,除桂心外,一处捣,罗为细末,入桂令匀。

功能主治治一切痈疽疮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脓自出,无用手挤,恶肉自去,不犯刀杖,服药后疼痛顿减,其效如神。发散风毒,流行经络,排脓止痛,生肌长肉,药性平和,老人、小儿、妇人、室女,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自三钱加至五、六钱,热酒调下,日夜各数服,以多为妙。服至疮口合,更服尤佳,所以补前损,杜后患也。不饮酒人,浓煎木香汤下,然不若酒力之胜也。或饮酒不多,能勉强间用酒调,并以木香汤解酒,功效当不减于酒也。大抵痈疽之作,皆血气凝滞,风毒壅结所致,治之不早,则外坏肌肉,内攻脏腑,其害甚大,才觉便服,倍加服数,服之醉,则其效尤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二香散

处方木香、藿香、白豆蔻、半夏曲、厚朴(姜制)、陈皮、茯苓、苍术、甘草(炙),各半两。益智仁、缩砂仁,各一两。丁香,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风气食三证通用,调畅胃气,须兼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半,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8、人参半夏圆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切.焙)、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丁香,各四两;陈皮(去瓤)、人参(去芦)、细辛(去苗),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面糊为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二十圆,生姜汤下,食后服,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脾约麻仁圆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炒)、芍药、枳实(麸炒),各半斤;大黄(蒸.焙)一斤,杏仁(去皮.尖.炒研)、麻仁(别研),各五两。

炮制上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胃燥涩,津液耗少,大便坚硬,或秘不通,脐腹胀满,腰背拘急,及有风人大便结燥。又治小便利数,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谓之脾约,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临卧温水下,以大便通利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藿香正气水

处方苍术160g 陈皮160g 厚朴(姜制)160g 白芷240g 茯苓240g 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 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 紫苏叶油0.8ml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炮制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前三种各收集初漉液400ml,后一种收集初漉液500ml,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合并以上溶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瓶装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1、平肝舒络丸

处方柴胡45g 青皮(醋炙)30g 陈皮45g 佛手45g 乌药45g 香附(醋炙)45g 木香45g 檀香45g 丁香30g 沉香150g 广藿香45g 砂仁45g 豆蔻45g 厚朴(姜炙)45g 枳壳(去瓤麸炒)45g 羌活45g 白芷45g 铁丝威灵仙(酒炙)45g 细辛45g 木瓜45g 防风45g 钩藤45g 僵蚕(麸炒)45g 胆南星(酒炙)75g 天竺黄30g 桑寄生45g 何首乌(黑豆酒炙)45g 牛膝45g 川芎30g 熟地黄45g 龟甲(沙烫醋淬)45g 延胡索(醋炙)45g 乳香(醋炙)45g 没药(醋炙)45g 白及45g 人参45g 白术(麸炒)45g 茯苓45g 肉桂30g 黄连45g 冰片45g 朱砂150g 羚羊角粉15g

性状棕红色的大蜜丸;气凉香,味苦、辛。

炮制以上四十三味,除羚羊角粉外,朱砂飞水成极细粉,冰片研细;其余柴胡等四十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平肝疏络,活血祛风。用于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2、和中散

处方厚朴(去皮.姜炙)六两,白术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午时茶颗粒

处方苍术30g 柴胡30g 羌活30g 防风30g 白芷30g 川芎30g 广藿香30g 前胡30g 连翘30g 陈皮30g 山楂30g 枳实30g 麦芽(炒)45g 甘草30g 桔梗45g 六神曲(炒)30g 紫苏叶45g 厚朴45g 红茶960g

性状为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连翘、前胡、陈皮、枳实、紫苏叶、厚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山渣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乙醇等量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上述苍术等挥发油,混匀,制成600g,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感受风寒,内伤食积,寒热吐泻。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1~2次。

规格每袋装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4、反魂丹

处方当归(酒浸.切.焙.微炒)、乌犀(镑),各二两;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白术(泔浸一宿.微炒)、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茯苓(去皮)、丁香(不见火)、厚朴(去皮.姜汁炙熟)、天竺黄(细研)、败龟(酒.醋涂.炙黄)、蔓荆子(去白)、桑螵(微炒)、何首乌(泔浸一宿.煮过.切.焙)、白芷、虎骨(酒.醋炙令黄)、晚蚕蛾(微炒),各三分;缩砂仁、麻黄(去根.节)、麝香(别研)、羌活(去芦)、羚羊角(镑)、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三宿.焙干.炒黄)、川乌头(烧令通红.留烟少许.入坑以盏盖.新土围.食倾)、防风(去芦)、白花蛇(酒浸一宿.炙令熟.去皮.骨.用肉)、白僵蚕(去丝.嘴.微炒)、槟榔、白附子(微炮)、天南星(汤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炒黄)、藿香(叶.去土)、阿胶(碎炒.微炙)、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陈皮(去瓤.微炒)、槐胶、乌蛇(酒浸一宿.炙熟.取肉用)、沉香(不见火)、乾蝎(微炙)、独活(去苗)、天麻(酒洗.切.焙),各一两;朱砂(细研水飞)、石斛(去根)、雄黄(细研水飞)、肉豆蔻(去壳.微炒)、牛黄(别研)、龙脑(别研)、水银、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脐)、蝉壳(去土.微炒)、川芎,各半两;乌鸦一个(去嘴.翅.足),腻粉(别研)一分,狐肝三具(腊月采取同乌鸦一个.入新瓮内.以瓦盆盖头.用泥固济.炭火一斤.烧令通赤烟尽出.候冷.研细用),硫黄(研细.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水银.急炒如青泥.成砂再研)半两,金箔二十片(为衣)。

炮制上如法修事,捣研令细,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三、五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诸风癫,潮发,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诸病久虚,变生虚风,多睡昏困,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一圆,温薄荷自然汁化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5、香薷汤

处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万金膏

处方龙骨、鳖甲、苦参、乌贼鱼骨、黄蘖、草乌头、黄连、猪牙、皂角、黄芩、白蔹、白芨、木鳖子仁、当归(洗.焙)、厚朴(去粗皮)、川芎、香白芷、没药(别研)、槐枝、柳枝,(并同.研)各一分;乳香(别研)一钱,黄丹一两半,清麻油四两(冬月用半斤)。

炮制上除黄丹外,银、石器中将诸药并油内用慢火煎紫赤色,去药不用,却入黄丹一半放油内,不住手搅,令微黑,更入馀黄丹,不住手搅,须是慢火熬令紫黑,滴在水上不散,及不黏手,然后更别入黄丹少许,再熬数沸,如硬时却更入油些少,以不黏手为度。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诸般疮疖,从高坠堕,打扑伤损,脚膝生疮,五般痔漏,一切恶疮,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用时量疮大小摊纸上贴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7、人参顺气散

处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川芎、甘草(炙)、苦梗(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陈皮(洗.去白)、白芷、麻黄(去节),各四两。干葛(去粗皮)三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风虚气弱,荣卫不和,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旋晕,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不利,言语蹇涩;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满,倦怠少力,霍乱转筋,吐泻不止,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八分,不拘时。如伤风感冷,头疼腰重,咳嗽鼻塞,加葱白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8、使君子圆

处方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川芎,各一分;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圆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三岁以上一粒,已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大治小儿腹痛。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9、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100g 枳壳(炒)50g 豆蔻40g 白芍(酒炒)50g 甘草50g 香附(醋制)75g 陈皮50g 桔梗50g 厚朴(姜制)50g 山楂(炒)50g 防风50g 六神曲(炒)50g 柴胡75g 黄芩50g 薄荷50g 紫苏梗75g 木香25g 槟榔(炒)75g 三棱(醋制)50g 大黄(酒炒)50g 青皮(炒)50g 当归50g 姜半夏75g 乌药50g 莪术(制)5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80~1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10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金露圆

处方生干地黄(焙)、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芦.焙)、干姜(炮)、桂心(不见火)、人参(洗.去芦.切.焙)、防风(去芦.焙)、枳壳(汤浸.去瓤.麸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芦.焙)、吴茱萸(汤浸七遍)、甘草(炙)、川芎(洗.去芦.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鳖甲(米醋炙黄)、甘松(净洗),各一两。草乌头(炮)、黄连(洗.焙),各二两。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干,取一两,不去油,煮时须亲自数三十沸,便倾出焙干,若沸过则药无力。一方用甘遂)

来源依林巢先生方,天宝七年内王元览进。

炮制上为细末,以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绞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又治十种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俈,气走注风,有似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又治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莫辨其状。但服此药,万无失一,是病皆疗,更不细述。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小儿两圆。心中痰患,姜汤下。心痛酸,石榴皮汤下。口疮,蜜汤下。头痛,石膏汤葱茶下。一切脾气,橘皮汤下,水泻、气泻,煮陈皮饮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胸膈噎闷,通草汤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下亦得。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下。常服及应急诸般疾患,只米饮、茶、酒、熟水任下。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1、厚朴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焙)、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三分,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冷,壮热憎寒,头痛体重,中寒气逆,呕吐恶心,或手足厥冷,及脾胃不和,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钱二片,枣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滤去滓,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2、槐花散

处方苍术 厚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30克 槐花60克 甘草15克 乌梅15克

功能主治燥湿理气,凉血止血,治湿浊内阻,肠胃不调,脘腹胀满,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上以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53、云母膏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甘)、白芷、没药(研)、赤芍药、肉桂(去粗皮)、当归,各半两;盐花(研)一十四两,麒麟竭(研)、菖蒲、白芨、川芎、草龙胆、木香、白敛、防风(去芦.叉)、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麝香(研)、桔梗、柴胡(去芦头)、松脂、人参、苍术(泔浸一宿)、黄芩、夜合(用皮)、乳香、附子(去皮.脐)、茯苓(去皮)、高良姜,各半两;硝石(研如粉)、甘草、云母(光明白薄者.研粉),各四两;桑白皮、水银(候膏凝如人体热.以生绢袋盛水银.以手弹如针头大.铺在膏上.谓之养药母)、柏叶(不用近道者)、槐叶、柳枝,各二两;陈皮一两,清油四十两,黄丹(细研)一十四两,黄蓍(去芦)半两。

炮制上除云母、硝石、麒麟竭、没药、麝香、乳香、黄丹、盐花八味别研外,并如豆大,用上件清油,于瓷器中浸所药七日,以物封闭后,用文火煎,不住手搅,三上火,三下火。每上,候匝匝沸,乃下火,候沸定再上,如此三次,候白芷、附子之类黄色为度,勿令焦黑,以绵或新布绞去滓,却入铛中、再上火熬。后下黄丹与别研药八味,以柳篦不住手搅,直至膏凝,良久色变再上熬,仍滴少许水中,凝结不黏手为度。先炙一瓷器,热即倾药在内,候如人体温热,弹水银在上,每用膏药,即先刮去水银。

功能主治治一切疮肿伤折等病。

用法用量治发背,先以败蒲一斤,用水三升,煎五十沸,如人体温,将蒲水洗疮,拭干贴药,一两分为三服,温酒下,未成脓者立瘥,于外贴之,奶痈外贴。瘰倁骨疽,毒穿至骨,用药一两,分作三服,温酒下,甚者即泻出恶物,兼外贴,瘥。肠痈,以药半两分为五服,甘草汤下,末成脓者当时消,已有脓者,随药下脓出,后每日酒下五圆,如梧桐子大,待脓止即住服。风眼,贴两太阳穴。壁镜咬、蜘蛛咬,外贴,留疮口。发脑、发髭鬓、发眉、发耳、脐痈、牙痈、牙疼,并外贴包裹,即当时痛止。箭头所伤,箭头在内,外贴,每日吃少许烂绿豆,箭头自出。虎、豹所伤,先以甘草汤洗,然後贴膏,每日换,不过三次贴。狗、蛇咬,生油下十圆,如梧桐子大,仍须贴外。难产三日不分娩,温酒下一分便生。血运欲死,以姜汁和小便半升温酒下十圆,死者即返。死胎在腹,以榆白皮汤下半两便生。丈夫本脏气,茴香温酒下一分,每日一服,不过二服瘥。中毒药酒洗袜(一本作中暑毒,取地水),温下一分,每日一服,不过四度,泻出恶物瘥。瘤赘,外贴消之。一切肿疖,外贴立瘥。但有所苦,并皆治之,药到即瘥。

注意已上主疗,只忌羊血,馀无所忌。

备注如人收此药防身,以蜡纸裹,不令风干,可三十年不损药力。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处方丁公藤2500g 桂枝75g 麻黄93.8g 羌活7.5g 当归7.5g 川芎7.5g 白芷7.5g 补骨脂7.5g 乳香7.5g 猪牙皂7.5g 陈皮33.1g 苍术7.5g 厚朴7.5g 香附7.5g 木香7.5g 枳壳50g 白术7.5g 山药7.5g 黄精20g 菟丝子7.5g 小茴香7.5g 苦杏仁7.5g 泽泻7.5g 五灵脂7.5g 蚕砂16.2g 牡丹皮7.5g 没药7.5g

性状为棕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气香,味微苦、甘。

炮制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灵脂、木香、没药、麻黄、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猪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匀,蒸2小时,取出,放冷,与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内,加入白酒10kg,密闭浸泡30~40天,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擦于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内服,忌擦腹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熟干地黄圆

处方熟干地黄(酒浸)、五味子(拣净)、柏子仁(微炒.别研)、川芎,各一两半;泽兰(去梗)二两一分,禹馀粮(火烧红.醋淬七遍.细研)、防风(去芦.叉)、肉苁蓉(酒浸一宿)、白茯苓(去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白芷、干姜(炮)、山药、细辛(去苗)、卷柏(去根),各一两;当归(去芦.酒浸.炒)、甘草(炙),各一两三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人参、续断、蛇床子(拣净.微炒)、芜荑(炒)、杜仲(去粗皮.炙黄)、艾叶(炒),各三分;赤石脂(煅.醋淬)、石膏(煅.研飞),各二两;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白术,各一两一分;紫石英(煅.醋淬.研飞)三两。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风虚劳冷一切诸疾。或风寒邪气留滞经络,气血冷涩,不能温润肌肤;或风寒客于腹内,则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肠虚受冷,大便时泄;或子脏挟寒,久不成胎,月水不调,乍多乍少,或月前月后,或淋沥不止,或闭断不通,积聚症瘕,面体少色,饮食进退,肌肉消瘦,百节酸疼,时发寒热,渐至羸损,带漏五色,阴中冷痛,时发肿痒,月水将行,脐腹先痛,皮肤皱涩,瘾疹瘙痒,麻痹筋挛,面生僢僣,发黄脱落,目泪自出;心忪目眩;及产后劳损未复,肌瘦寒热,颜色枯黑,饮食无味,渐成蓐劳,并皆治之。温平不热无毒,常服养血补气,和顺荣卫,充实肌肤,调匀月水,长发驻颜,除风去冷,令人有子。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服。

注意妊娠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当归散

处方当归30克(锉,微炒)乌梅肉6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干姜30克(炮裂,锉)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芍药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取9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处方57、水沉散

别名水沉汤(《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香薷叶90克 白茯苓30克(去皮)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90克 白扁豆30克 丁香1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好酒75毫升,同煎至150毫升,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58、御米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炒.姜制)十两,罂粟壳(蜜炙)、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两;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二两半。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里急后坠,发歇无时,日夕无度,及下血不已,全不入食,并皆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大淮枣三枚,乌梅一个,煎至一盏,去渣,空心,食前通口服。如年老及七、八十岁,每服二大钱;小儿每服一钱半,依前法煎,更量儿岁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9、人参轻骨散

处方贝母(去心)、白茯苓(焙)、半夏(煮),各一两。枳壳(去瓤.炒)二两半,苍术(浸一宿)六两,人参、白术(焙)、白芷(不见火)、陈皮(去白)、秦艽、赤芍药,各二两。川芎、当归(去芦.焙)、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一两半。柴胡(去芦)、麻黄(去根.节),各三两。桔梗(去芦)、甘草、厚朴,各四两(姜汁浸)。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利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或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潮热往来,及疗五劳七伤,中气滞,心腹痞闷,停痰呕逆,冷气奔冲,攻注刺痛。又治妇人血气撮痛,经候不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通口稍热服。身体倦怠加乌梅一个,咳嗽加枣二枚,同煎,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和胃圆

处方厚朴(去粗皮.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半夏(一半汤洗.曰干.微炒.一半生姜汁制作饼.炙黄)、鳖甲(九肋.大者一枚.黄泥外固.以米醋二碗.化?两.放鳖甲内.慢火熬干.取二两,.细研如粉用)、神僸(碎.炒)、麦蘖(微炒)、白术(炒)、肉桂(去粗皮),各二两。枳壳(去瓤.麸炒)、三棱(炮)、青皮(去白.炒)、人参,各三两。陈皮(去白)、诃子(炮.去核),各四两。槟榔、当归,各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干姜(炮)、赤茯苓(去皮)、各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胃,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加至三十圆,微嚼破,温水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