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无味

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枯燥无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ū zào wú wèi
成语正音
枯,不能读作『ɡǔ』。
成语简拼
KZWW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枯燥無味
成语辨形
燥,不能写作『躁』;味,不能写作『昧』。
成语法文
sec et insipide
成语德文
fad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成语辨析]

枯燥无味和『索然寡味』;都用来形容文章或讲话毫无味道。但枯燥无味偏重于枯燥、单调;范围较窄;『索然寡味』;偏重于没兴趣;适用范围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索然无味、味同嚼蜡、枯燥乏味

反义词

津津有味、妙趣横生

成语接龙

枯燥无味→味同嚼蜡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钱钟书《围城》:『更可恨论理学开头最枯燥无味,要讲到三段论法,才可以穿插点缀些笑话,暂时还无法迎合心理。』

成语造句

(1)爱玛包法利夫人是亲切但枯燥无味的乡村医生的妻子,她渴望像通俗小说中写的一样的奢华浪漫的生活。

(2)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融语法讲解于写作、阅读和口语教学,让学生们轻松掌握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

(3)不过,这本书可不是枯燥无味的学术著作。

(4)当然,你可以在洗澡,或一次枯燥无味的会议,或是热身跑中思索。

(5)当周遭环境比较枯燥无味或者不得不去处理一些走惯常程序的任务时,他们会感觉索然无味。

(6)的确,生活之中如果缺少了趣味和欢乐,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7)第三是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变枯燥无味的书本为生动形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8)典型的线性导航可能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一个按钮链接到另一个按钮,这个按钮链接到一个目录,这个目录又连接到诸如此之类的东西。

(9)而且他们读你的作品越多,他们就越能帮助你看到你曾经想象的那些人物对于读者来说实际上是枯燥无味的。

(10)憨憨不会写成语“枯燥无味”的最后一个字。

(11)即使是第一次与陌生人见面,他们也懂得如何加入一点小幽默,使谈话更有意思,不会枯燥无味。

(1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枯燥无味”几个大字。

(13)京京写不出成语“枯燥无味”的拼音。

(14)离开了隐喻,语言不仅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其功能和效率也将大大降低。

(15)你的工作并非全然枯燥无味。

(16)实际上,这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

(17)它的书写枯燥无味,风格上死板学术,结构上漫无目的,其上榜让我惊讶。

(18)她说了“那么你就得死”,说话的语调比另外一个女人也许会说的“你将会失去你的位置”更加枯燥无味。

(19)我们将会有机器人和电脑来帮助我们处理那些枯燥无味的事情。

(20)我知道约翰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人。

(21)无论如何,正如他曾私下透露的,政治与烹饪相比枯燥无味。

(22)新闻媒介用枯燥无味并大多为虚报的农业生产统计数字来充塞人们的大脑。

(23)研究语言学可以是枯燥无味的,可以也是崇高乐趣的源泉。

(24)一公里又一公里的匀速跋涉并不能帮你达到马拉松的程度还会让你觉得枯燥无味。

(25)有时候,仅仅因为工作枯燥无味而辞掉一份工作,并不是明智之举。而是应该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或者继续深造是否是一个好的计划。

(26)长阳龙舟坪中学的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枯燥无味”。

(27)浙博哥哥给佩纹和依朵讲了“枯燥无味”的故事。

(28)正如这本书指出的,是现状,是这些没有挑战性的目标使人生变得枯燥无味,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也了无生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分字解释

枯燥

枯燥:[kūzào] (1)干枯,干燥。唇吻枯燥。(2)单调,无趣味。枯燥的谈话。

无味

无味:(1)没有滋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2)没有趣味:枯燥无味。

枯:kū 1、<动>枯萎;蔫。《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2、<形>干枯;干燥。《赤壁之战》:『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3、<动>干涸;枯竭。《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4、<形>憔悴;枯瘦。《荀子·修身》:『劳倦而容貌不枯。』

燥:zào <形>干。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必须燥湿得所为佳。』

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味:wèi 1、<名>滋味;味道。仲长统《昌言·理乱》:『耳能辩声,口能辩味。』[引] 食物一种叫一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两味。』2、<动>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味也。』[引] 体会事物的道理。杜甫《秋日夔州咏怀》:『虚心味道玄。』

枯:《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苦胡切《集韵》《韵会》《正韵》空胡切,□音刳。《说文》槀木也。《史记·诸侯表》摧枯朽者易为力。又《周礼·天官·郑注》童枯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山泽无水为枯。又《集韵》后五切,音户。竹名。通作楛。详楛字注。又叶苦禾切,音科。《黄庭经》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

燥:《巳集中·火字部》《唐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喿。《说文》从火喿声。乾也。《易·乾卦》火就燥。《说卦》燥万物者,莫熯平火。《集韵》俗作□。非是。又《战国策》燥于秦。〈注〉犹烁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义同。

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味:《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沸切,音未。《说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郞顗传》含味经籍。又五味,药名。《抱朴子·僊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纲目》作菋。又《集韵》莫拜切,音□。饮食之味。又莫佩切,音妹。器光泽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注〉孟康曰:味音昧。又《释文》亡曷反,音沫。《礼·檀弓》瓦不成味。〈注〉味当作沫。沫靧也。○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