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呼吸道感染湿热郁肺证疗效的临床研究

浏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呼吸道感染湿热郁肺证疗效的临床研究 (pdf)

呼吸道感染咳嗽湿热郁肺证属中医内科学外感咳嗽范畴。以往对外感咳嗽病因主要有风寒、风热、风燥,而对湿热病因缺乏认识,随着对咳嗽病因研究的深入,发现湿热郁肺作为呼吸道感染咳嗽的病因已不乏临床依据。为了证明该证型的客观存在,并探索出有效治疗方药,我们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呼吸道感染湿热郁肺证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2004~2005年呼吸科住院和门诊病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咳嗽属湿热郁肺型共60例,住院11例,门诊49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2天。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40±7.38)岁;病程平均(7.4±2.1)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平均(42±12.6)岁,病程平均(6.5±2.8)天。两组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经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病例选择 参照《中西医临床呼吸病学》,外感引发的咳嗽,干咳或咳少许粘痰,伴胸闷,咽喉不适(痛、痒、异物感),口粘,咽红或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或濡数,血象可升高,X线胸片有肺纹理粗乱,或见小片状淡薄阴影。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础方:生麻黄10g,连翘15g,杏仁10g,赤小豆10g,桑白皮15g,藿香10g,蔻仁10g,枇杷叶15g,前胡10g,桔梗10g,栝蒌皮15g,生甘草10g。随证加减,兼表证加苏叶10g;湿邪重加厚朴10g;兼里热证加黄芩10g。用法:常规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桑菊饮加减。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连翘10g,薄荷6g(后下),生甘草6g,杏仁10g,厚朴10g,薏苡仁15g,用法同治疗组。疗后第3天分别记录主症及次症变化,及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检测指标。

2.2 检测指标及方法 观察血象及X线胸片、咳嗽敏感性阈值。咳嗽敏感性阈值,通过咳嗽反应性试验测定:具体方法如下:受试者戴鼻夹,安静,在平静呼吸下,用PB射流式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驱动气源为压缩空气,压力为1.0kg/cm2,雾化流量为0.16ml/min。首先吸入生理盐水15s,确认无咳嗽出现,然后从低浓度开始(0.49mg、0.98mg、1.96mg……1000mg)各吸入Capsaicin溶液15s,然后观察45s。如无咳嗽出现,再吸入后面浓度的Capsaicin溶液,直至1min内出现5次以上(包括5次)的咳嗽为止或试验完成。1min内出现5次以上(包括5次)的咳嗽所需的Capsaicin溶液浓度为受试者的咳嗽敏感性阈值。

2.3 主要仪器与试剂来源 PB射流式雾化器(Mede 13012-60cc Purtittan-Bennett Company,Carlifornia,USA),日本产Capsaicin试剂。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t检验统计处理。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症状积分值下降≥95%。显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有改善,症状积分值下降≥70%,≤94%。有效: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值下降≥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无变化,症状积分值下降<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100%和97%)比对照组(93.3%和70%)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显效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综合疗效比较

3.3 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组异常血常规及胸片分别于第3天及第10天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2。说明治疗组对于血常规和胸片的恢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咳嗽敏感性阈值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3天及第10天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者的咳嗽敏感性阈值有着更好的疗效,见表3。表2 血常规及胸片疗效比较表3 两组咳嗽敏感性阈值在治疗的不同时期比较

4 讨论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屡见不鲜,据统计,每年有近3亿人感染呼吸道疾病,其中咳嗽患者多达5000多万人,城乡居民咳嗽患病率15.36%,而许多患者盲目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好,反出现菌群失调、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造成经济浪费与社会问题。咳嗽是中医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早在《内经》就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咳嗽辨证论治理论,留下许多有效方药,直至明代张景岳撰写《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其中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外感病因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这些理论已为大家熟悉。而我们在长期临床研究中发现,有一类外感咳嗽表现为干咳或咳少许粘痰,伴胸闷,咽喉不适(痛、痒、异物感),口粘,咽红或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或濡数,用传统的辨证方法认为属风热犯肺夹湿证型,治以疏风清热祛湿止咳,疗效平平。细究其因,其脉不浮,风象不显,湿热突出,而且病程较短,不若内伤咳嗽痰湿蕴肺型病程长,反复发作,且痰多。因此,我们认为此类咳嗽属外感范畴,病因病机湿热郁肺、肺失宣肃,为外感咳嗽的一种新证型。

针对病因,治以化湿宣肺止咳,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本研究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疏风清热,祛湿止咳治法及方药。因此确定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为治疗该证型的有效方药。方药组成如下:生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桑白皮、藿香、蔻仁、枇杷叶、前胡、桔梗、栝楼皮、生甘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源于《伤寒论》,主治阳明湿热发黄兼表证,组方生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生姜、红枣、甘草。后世多用于治肾炎、黄疸、荨麻疹等湿热表证。本研究古方新用,仍取本方解表化湿宣肺之功效,拓展其治疗范围。方中生麻黄、杏仁、生姜、甘草为三拗汤组成,可宣肺解表,连翘、桑白皮清肺热、赤小豆利湿,红枣、甘草和中,蔻仁行气化湿,配以藿香化湿解表,如湿邪较重,可加厚朴燥湿化痰,桔梗功能开宣肺气,利胸膈咽喉,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与甘草组成桔梗汤开肺利咽,栝蒌皮、枇杷叶清肺化痰,下气止咳与前胡相配降气化痰,宣散风热,如表邪明显,加用苏叶解表,里热明显则加用黄芩清里热,如此配伍,共奏宣肺清热,化湿止咳之效。目前研究认为呼吸道出现咳嗽的机理可能与呼吸道广泛的炎症,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神经突触的暴露以及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关。现代研究发现麻黄水提物有一定镇咳效果,镇咳的有效成分之一是萜品烯醇。其镇咳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20,复方效果更佳。麻黄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它能促进气管排泌酚红,体外实验证明,麻黄煎剂、麻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奈瑟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亚甲型,AR8)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是麻黄发散表邪的依据之一。桔梗中的桔梗皂甙有镇咳祛痰作用,前胡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痉作用。枇杷叶和杏仁中均有杏仁甙,经消化酶或杏仁甙酶分解,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苯甲醛,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安静而发挥止咳、化痰、平喘作用。且藿香、连翘、枇杷叶、桑白皮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前后患者咳嗽敏感性阈值明显提高。因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咳嗽的机理可能在于其抗炎,减少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提高咳嗽敏感性阈值。其详细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