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经行吐衄

浏览

经行吐衄者是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叶氏女科证治》“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中出,名曰逆经”的记载。本病在临床上用西药只能对症治疗,且疗效不理想。笔者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经行吐衄患者为1997年1月~2005年3月本院妇产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15~4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所有患者均以周期性出现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时口鼻出血。经喉镜、胸片、B超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血液生化无异常。

1.2 辨证分型

1.2.1 肝经郁火

17例。多因情志不畅或受强烈精神刺激引起,症见经期或经前吐血、衄血,量较多,色鲜红,心烦易怒或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尿黄,便结,月经可提前,量少甚或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数。

1.2.2 肺肾阴虚

8例。多因体弱或多病引起,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暗红。平素可有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咳嗽,咽干口渴,月经每先期,量少。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1.2.3 脾胃虚寒

  3例。多由劳倦损伤或饮食失调所致。症见下腹痛,喜温喜按,纳差,腹胀,大便溏泻或完谷不化,或伴吐清水,四肢不温。舌淡,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

1.3 治疗方法

1.3.1 肝经郁火型

治以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方药用清肝引经汤随证加减。

1.3.2 肺肾阴虚型

治以滋肾润肺,引血下行。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1.3.3 脾虚寒型

治以温中散寒,引血下行。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中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连用20天为1个疗程。同时注意心理状态调节及饮食生活习惯调整。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月经正常。好转:吐血、衄血消失,月经正常,其他症状未完全消失。无效:3个疗程以后仍吐血、衄血,症状未完全消失。

2.2 治疗结果

治愈23例,治愈率82%;好转4例,好转率14%;无效1例,无效率4%。其中1个疗程治愈16例,2个疗程治愈5例,3个疗程治愈2例。

3 讨论

本病的主要机理多为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与肝、脾、肺、肾有关。因肝藏血,主疏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为精血之源。三脏功能正常,月经才会正常来潮。治则以“热者清之”,“寒者温之”,“逆者平之”,引血下行为主,虚实标本同治,故可收到很好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