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病毒的菌种有哪些特征?如何预防?

浏览

食用菌病毒病是在19世纪40年代首先在双孢菇上发现的,然后在平菇和香菇上陆续发现。

  (1)病毒病表现症状:在双孢菇上表现的症状是菌丝生长速度减慢,颜色变褐,菌丝稀疏,菌落边缘不整齐一致;在平菇子实体上表现为菌柄肿胀呈近球形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或只形成很小的菌盖,后期产生裂缝,露出白色菌肉,菌柄变扁或弯曲,表现凸凹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变小畸形,具深的缺刻和呈波浪形,菌盖以及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香菇病毒病在菌丝体生长段,菌种瓶或菌种袋中出现“秃斑”;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出现畸形子实体,子实体早开伞,菌肉薄,产量低。

  (2)预防措施:①搞好菇房的清洁卫生。生产结束后,及时清除废培养料,拆洗床架及用具,投放在池水中浸泡7~l0天,然后洗刷晒干,有条件时再用1%苏打水(即碳酸钠)加2%的五氯酚钠混合液涂刷,让药液渗透到木质部内杀死潜伏在内的所有病菌或带有病毒的食用菌菌丝。在此基础上再用6%的甲醛喷撒培养室的墙壁地面杀菌,或用硫磺进行熏蒸;②选育无病毒菌种。菌种选育及供应单位要培育不带病毒的菌种,用于收集孢子进行制种的单位一定要挑选无病毒感染的食用菌子实体;③预防带病毒孢子感染和害虫传毒。防治菇蚊、菇蝇等害虫发生及为害,阻断害虫传毒途径;④选用抗病毒的高产优质食用菌菌种;⑤带毒菌种处理。对感染病毒高产优质菌种用30℃~32℃高温温箱培养和连续转管接种,使病毒钝化,或在平板培养皿上切取菌落最外缘的幼嫩菌丝不断连续繁殖,这方法与高等植物病毒采用茎尖培养脱毒相似,不同的是食用菌的处理要连续多次进行,而高等植物往往一次即可以脱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