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浏览

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七条内容如下: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以及地方归国华侨联合会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归侨、侨眷有权依法申请成立其他社会团体,进行适合归侨、侨眷需要的合法的社会活动

归侨、侨眷社会团体的合法以益以及按照章程进行的合法活动,受法律保护;其依法拥有的财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害。

主旨

本条是对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地方归国华侨联合会法律地位和职责的确定;同时是对维护归侨、侨眷社团的合法权益、依法开展的活动、依法拥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释义和理解

一、确认了中国侨联和地方侨联作为人民团体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对各级侨联在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保护法》第七条、第八条和本办法该条的规定,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团体、组织都适用该法,属法律调整的范围,受法律的保护。

根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的规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关心海外侨胞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实施办法》根据《保护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归国华侨联合会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职责,也为各级侨联今后更好地开展这方面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明确了归侨、侨眷有权依法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并依法开展活动

所谓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意、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亨有结社的自由,这是作为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归侨、侨眷作为中国公民,自然和其他公民一样亨有这一权利,可以依法组织或参加法律允许组织的社会团体,例如组织或参加各种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归侨、侨眷也可以申请成立由归侨、侨眷为成员的社会团体,比如各种联谊会、校友会等。

归侨、侨眷要成立社会团体,需要依法申请、根据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备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由。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准予登记的社会团体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按照法律规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机关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

下列团体不属于规定的登记范围:(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二)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

三、明确了归侨、侨眷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和按照章程所进行的合法活动以及依法拥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团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这是对所有社会团体的要求,归侨、侨眷成立的社会团体也必须遵守,同时,必须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本条确认了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亨有以法人资格或身份对其合法财产进行经营、管理的权利,强调保护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社会团体的财产是社会团体存在和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社会团体对其所拥有的合法财产亨有占有、使用、处分及受益的权利,同时还有经营的权益。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社会团体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侵犯。这是《保护法》确认归侨、侨眷依法组织的社会团体的合法财产应受国家保护的法律依据。目前依然存在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的财产遭受少数单位、部门或个人侵犯的实际情况,说明国家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归侨、侨眷依法设立的社会团体的财产。对于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任何方式或借口,或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归侨侨眷社会团体财产的违法行为,归侨、侨眷社会团体有权以法人的资格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的方式给予保护;对构成犯罪的行为,还可以通过刑事制裁的方式给予保护;也可请求运用行政制裁的措施给予保护。


相关文章